文县桥头镇在贯彻落实市县党代会、“两会”精神中,以发展产业为抓手,抢抓冬季经济林防病虫关键期,科学做好花椒、核桃、油橄榄等经济林综合管护工作,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确保经济林果提质增效、来年丰产增收。
寒冬时节,记者在文县桥头镇杨家山村看到,满山遍野的花椒树通过涂白、抛盘、除草、整理后,一条条“白裙子”,一个个“银盘子”洒落在田间地头,在冬日的暖阳下,犹如一幅镶嵌在崇山之间的美丽画卷,徐徐打开,映入眼帘。
桥头镇杨家山村海拔1600米左右,全村有耕地面积1048.85亩,林地面积10737亩,土地资源丰富,该村立足独特光热、水、土、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产业富民思路,按照“高山药材、半山花椒和核桃”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路子,因地制宜、精心谋划、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以花椒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打造这片高标准的花椒万亩经济林综合示范带,全村种植花椒面积达1200亩,2021年全村花椒总产值640万元,仅花椒一项产业收入人均达4301元。
“杨家山村从2002年开始发展花椒。那时候只有两三百亩。在相关部门以及桥头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村的花椒面积逐年增加,2018年全村花椒产值已经达到800多万。到2019年,我们村的花椒卖上历史的最好价格,产值达到900多万元,争取到2022年,花椒总产值达到1200万元以上。老百姓冬季务工回来之后就开始对花椒树进行管护,除草、整地、抛盘、涂白。年过完老百姓又到新疆等周边外省务工,到花椒采摘的时候回来摘花椒,半个月就可以采摘完,然后又到周边去务工,这样既可以务工,又不耽误自家的花椒发展。”杨家村村支书杨雪峰说。
“经济林”成了群众增收的“致富林”。杨家山村在2015年就实现了全村脱贫,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村经济林果效益逐年提升,群众收入增加了,村子殷实了,乡亲们的日子更幸福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道硬化了,房子翻新了,百姓开上小车了,屋前屋后村子内外都干净整洁,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桥头镇杨家村村民张仲芳说:“村子以前很穷,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老百姓的日子都好过了,一般家庭都能摘1000斤花椒,收入五六万元。我家也算不上大户,最好的一年能卖个10多万。近几年党和政府对我们发展花椒产业非常支持,把防治病虫害的药都送到农户家里,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加强花椒树的管护,希望来年花椒有个好的收成。”
抓产业,强集群。文县桥头镇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市县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围绕“产业振兴”,结合镇村实际,根据“全域花椒、川坝蔬菜、半山林果、高山药材”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精准定位、规划先行,提前部署、靠实责任,强化领导、广泛宣传,以点带面、壮大产业的四项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全镇23个行政村花椒全覆盖,累计种植面积4.6万亩。建成为头片、北山片、高楼山片、苇子沟片等4个花椒产业示范片带,2021年补植4260亩,投产面积2.1万亩,纯产值10080万元,人均纯收入4455元。
“为了使花椒这一富民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我镇坚持党建引领,重点瞄准花椒优势产业,成立花椒产业支部引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全镇花椒产业示范片带建设。注重规划先行,邀请市县农林部门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结合撂荒地集中整治和灾毁农田修复利用,扩大花椒示范片带规模。坚持科学管护,组织技术力量按照“地上地下同步防、根茎叶果全面抓、管护措施综合用”的要求跟踪开展技术指导。
探索发展模式,健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依托文县任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和文县益丰汇宝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下一步桥头镇将在县委、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在县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产业振兴”,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在产品知名度上下功夫,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真正让这一富民产业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文县桥头镇党委书记赵国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经济林管护工作做好了,林果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才能显著提高,一棵棵“经济树”就会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群众生活才会更加富裕,才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为加快推动生态文县绿色崛起做好产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