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11月16日,是“象山美人柑橘开摘的好日子。

象山是中国第一棵“红美人”柑橘原产地。“象山红美人”柔嫩多汁、酸甜可口、外形美观、皮薄易剥,这款可以吸的橘子,被人们誉为“橘中爱马仕”。自推广以来,“象山红美人”价格长期稳定在60元/公斤,实现了“亩均超万美元”的高效益,成为广大橘农心目中的“黄金果”“致富果”,带动了全县4000余户橘农实现了增收致富。引种扩繁以来,象山县内种植面积扩大到3.9万亩,浙江全省扩繁到12万亩,辐射全国达到了70万亩。

近年来,中国水果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突飞猛进,但也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一些地方甚至不惜砍树转产,果农损失严重。“象山红美人”何以逆势而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

十年一剑、厚积薄发。自全省实施柑橘产业转型升级以来,在象山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三农”人的默默耕耘,以打造“全链统筹、融合发展”的柑橘全产业链为目标,着力“培育特色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创建优势品牌”。象山县柑橘产业联盟组织广大橘农采用“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销售”营销模式,举办柑橘文化节、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多举措提升“象山红美人”美誉度。

培育扩繁杂柑“皇后”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柑橘是象山县县果,也是象山第一大水果,全县栽培面积12.7万亩,常年产量12.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是产业兴农、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去年11月15日,中国第一棵“红美人”柑橘在晓塘乡甬红果园揭牌。今年1月,该县发布了特性各异、品质优良的“橙美人”“黄美人”“绿美人”“紫美人”等“美人”系列新产品。

柑橘产业兴旺和新品频现,离不了人才的强力支撑。该县构建“产研学用”一体化人才培育体系,深化与华中农大、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交流,建立了邓秀新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省柑橘研究所象山分所、象山柑橘研究所,创新实施柑橘赴日研修生制度,培养海归柑橘研修生300余名,为我县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2001年,该县在柑橘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了第一棵“红美人”橘树。起初,这棵“红美人”特别难伺候,像极了《红楼梦》中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常年搞柑橘新品种选育试验的橘农顾明祥深有体会,“病虫害多等自身弱点很难克服,挂果率低、易腐烂、难储存、裂果多,连续好几年都是劳而无功、毫无起色。”

直到2008年,该县林业特产中心在试验园搭建了全国首个“红美人”钢质连栋大棚,采用设施栽培、完熟采摘技术进行反复试验。当年“红美人”成熟期延长到春节前,其外观与内在品质得到了跨越式提升。色泽鲜亮、糖酸适宜、无核无渣、香味浓郁等诸多优点逐步显现,也使它的销售单价从无人问津跃升到60元/公斤,试验基地亩产值超20万元。

2013年,历经多年的技术摸索,橘农顾品等人在定塘镇台洞塘30亩土地上,建立全国第一个“红美人”规模化设施栽培基地,开始了大面积示范推广。该示范基地以不足百万元投入,实现年产值近400万元,亩产值超12万元,年利润近350万元,亩效益超10万元。同时,高塘岛乡橘农李根土种植的1.7亩“红美人”,也连续四年卖出20万元“天价”。至此,象山柑橘“红美人”声名鹊起。

在顾品、李根土等橘农的示范带动下,定塘镇、晓塘乡、高塘岛乡等地进入第一波“红美人”产业发展高峰,亩均效益超10万元的致富点层出不穷,“象山红美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2015年,全国第一波“红美人”引种潮涌现,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广西、云南等全国12个省均来考察引种。省内衢州、台州、温州、金华、丽水等地也陆续开始发展“红美人”柑橘产业。2017年,全国各引种区“红美人”示范栽培成功,受高经济效益驱动,全国掀起了第一轮“红美人”规模种植潮,栽培面积成倍增长。象山县柑橘种苗年出圃量突破1000万株,其中“象山红美人”柑橘种苗出圃量超800万株。

一个新品种,性能越优,效益越好,往往引种越快。结果问世不过几年,早已遍地开花,效益直线下降。这样的悲剧,在农业领域可谓屡见不鲜。象山县是如何应对的呢?在象山县柑橘研究所,30余亩基地里,种植着几十个杂柑新品种,还储备着8000余株杂交育种单株。一个县能保存选育这么多品种资源,国内唯一的柑橘院士邓秀新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称赞,他认为象山柑橘已经远远领先于国内市场,而难以被竞争者超越。

打造“橘中爱马仕”

“象山红美人”市场价格,连续数年都稳定在60元/公斤,而省外引种的“红美人”,它们只能卖到十几块一公斤,价格与原产地象山相差好几倍。这就是坊间流传的:不是所有的“红美人”都可以叫做“象山红美人”。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只要对比两地的栽培方式就豁然开朗了。

北纬30度是一条神奇的纬度,也是最适宜柑橘等果树生长的地带,象山正处其中。适宜的纬度为“象山红美人”柑橘生长提供有效的积温和充足的温差,为精品“红美人”柑橘种植奠定了基础。加上独特的半岛海洋性气候及特有的海涂地资源,又为“红美人”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微量元素,使“象山红美人”色泽更红润、酸甜更适口、风味更浓郁、品味更独特。

“象山红美人”的高效益、优品质,离不开象山县委、县政府坚强有力的支持。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象山红美人”柑橘产业高品质、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成功研发出柑橘设施加温促成、地膜覆盖完熟等10余项国内领先栽培技术,率先实现国内柑橘鲜果全年供应,其中“象山红美人”柑橘鲜果供应达9个月,贮藏果实现周年供应,为抢占市场高地奠定基础。

为推动“象山红美人”柑橘高质量规范化发展,该县先后出台了全国首个“红美人”柑橘设施绿色栽培省级地方标准,配套制定“红美人柑橘鲜果分级标准”“红美人柑橘设施越冬栽培技术标准”“红美人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等产供销一体化系列标准规范。目前,象山县是全国柑橘设施精品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正引领全国柑橘产业从“露天栽培、商品栽培、低效栽培”向“设施栽培、精品栽培、高效栽培”转变。

这两年,神韵农业通过数字化精密智控手段,让挂满枝头的“红美人”实现了标准化的田间管理。远程操作水肥一体灌溉系统、温湿度调控系统等手段,就可以对“红美人”橘树进行精准水肥管理,根据橘树生长差异,借助智慧农业云平台汇集管理数据,在生长关键期及时调整养分供应,有效提升“红美人”品质。像神韵农业这样的数字化基地,全县就有7家。青果果园更是历经数年摸索,通过设施加温促成栽培,能让“红美人”提前2个月上市。

同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增强产品生命力。该县坚持“绿色、生态、安全”原则,在“象山红美人”生产过程中,率先全面推行绿色生态栽培方式和全程质量安全检测追溯,实现生态有机肥和生草栽培模式全覆盖。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测和农药源头管控,落实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实名二维码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

“象山红美人”经过十多年的改进完善,培育的“红美人”品相品质大幅提升,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在2019年举行的浙江农业之最“红美人”柑橘擂台赛上,“象山红美人”一举夺得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外观内质综合品质“双料”擂主。

一款可吸的“维C”

好产品也需要勤“吆喝”。为此,该县强化市场开拓,握紧拳头打品牌。组建象山县柑橘产业联盟,推行“产业联盟+公用品牌+主导产品”营销模式,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成功举办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杭州、上海)、拍卖会(上海)及柑橘文化节,并通过网红直播、建设品牌门店等方式进行“线下体验、线上推广”,有效打响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和“象山红美人”柑橘知名度。“象山红美人”柑橘多次获省农博会金奖,荣获“浙江省十佳柑橘”称号,还被列入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目录。去年,“象山红美人”柑橘品牌价值高达24.55亿元,还获得了“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认定。

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象山红美人”提出打造一款可以吸的“维C”,品牌效应更加凸显、知名度更加提升。近两年“象山红美人”柑橘销售取得空前成功,全县近三分之一产量的“红美人”柑橘通过预售形式提前订购,甚至连续多年出现“好果难求”的现象。今年借助数字农业建设,“象山红美人”营销活动还开启了线上“认领”和农旅结合模式,在大旸农业、神韵农业两个基地,发起了“认领一棵红美人橘树”计划。利用“象山红美人”种植基地传感器、实时监控和软件应用场景,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借助数字化打造乡村振兴象山样板。

好产品也需要龙头培育、示范带动。围绕“象山红美人”全产业链建设,该县重点培育一批涵盖种苗、生产、销售等领域的行业龙头。目前全县拥有标准化无病毒采穗圃2处,年产脱毒接穗1000公斤以上,繁育脱毒苗20万株,规模化生产企业100余家,年繁育柑橘健康苗1000万株以上;柑橘销售龙头企业10多家,主打俏倾橙、甬红、静橘、和橘、红美姬等知名品牌。鼓励发展柑橘电子商务,“象山红美人”柑橘线上销售量占销售总额的75%以上。

随着“红美人”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外地产品以次充好、市场价格混乱等现象,“象山红美人”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去年8月份,大旸农业的“红美人”柑橘种植基地,打造了5G+区块链+物联网的“红美人”防伪溯源系统,消费者只要扫一扫“红美人”包装箱内的二维码,一箱一码获取对应的产品产地、产地环境、产品信息、溯源信息、渠道流通流转过程等。这样,该基地每一箱“红美人”都有一个专属的“身份”信息,为“象山红美人”筑起一道智能防护网。

今年8月份,“象山红美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核准注册,可以名正言顺重拳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前几天,借助今年刚运行的农业数字“大脑”平台,该县农业农村部门将地理标志和农产品防伪溯源码结合在一起,为原产地精品“红美人”贴上新的防伪溯源标志,全面加强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保护。同时,象山县柑橘产业联盟还为线上销售的会员,发放了专用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许可证》,进一步“打假保真”规范品牌市场秩序。

共富路上“红美人”

共同富裕,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在“象山红美人”产业的共富路上,象山县柑橘产业联盟不断提升会员组织化、标准化程度,先后涌现出大旸农业、甬红果园、柑橘博览园等一批种植“红美人”实现致富典型。为实现“象山红美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柑橘产业联盟先后成立定塘、晓塘、高塘分盟,通过大户带散户、带个体,不断促进橘农持续增收。

今年年初的寒潮,不少橘树遭受冻害。该县柑橘产业联盟先后走访全县17个乡镇420多家经营主体,并邀请柑橘技术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红美人”修剪、嫁接、疏果、追肥、控水等主要技术,通过上好一堂课、选好一块地、种好一株苗、把好一模式、立好一意识上,让橘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象山红美人”种植户数超过4000户,但大多数为小户散户。种植观念老旧、种植技术薄弱、销售渠道狭窄是弱、小、散户典型特征,所以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帮扶,是提升“象山红美人”整体水平、实现共富的可行性路径。

“静橘”品牌创始人韩东道,是柑橘联盟副理事长。今年6月,他成立了橘农帮扶团队,首批签约22家弱、小、散农户,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免费土壤检测、开设柑橘论坛、为橘农制定个性化种植方案,有效改变了橘农种植技术普遍不高、柑橘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

这几天,望着垂若悬金的“红美人”挂满枝头,高塘岛乡橘农陈志岳笑容满面。到了开摘节,满园“红美人”就能变成一叠叠红票子了。57岁的陈志岳以前是渔民,十几年前“洗脚上岸”,回村种起了“红美人”柑橘,目前种植面积110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曾几何时,陈志岳刚种“红美人”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在县柑橘联盟的精准帮扶下,解决了资金和技术烦恼,如今他种植的“红美人”柑橘最高亩产值可达10万元,是普通柑橘的10倍。

像陈志岳这样跨入“红美人”种植领域的橘农,并实现致富的有很多。从一个游戏机厅的小老板到年收入5万元的小橘农,再到年收入近200万元柑橘大咖,定塘镇橘农陈忠林的“三级跳”源于对“红美人”产业的信心。陈忠林介绍,自2016年起开始试种“象山红美人”,2017年果园年产值达到50万元,利润35万元,“后逐步扩种,2019年,14亩红美人总产值210万元、净利润190万元,去年和今年因遭受冻害,产量虽然略有下降,但净利润也达到了150万元。”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农业农村发展也迎来新的“窗口期”,投资农业将大有可为。在此背景下,象山县高起点谋划,统筹实施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亩均超万美元”农业供给侧改革、“两进两回”行动,充分激活资源要素,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打开“两山”转化通道。

宁波台洞纳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毛杨阳,曾是定塘镇在外的乡贤。他看到家乡“红美人”的前景后,毅然转行回乡,在台洞塘流转周围土地,种起了300亩“红美人”柑橘,并购买了自动化选果设备,准备大干一番。现在当选了柑橘联盟定塘分盟的会长,带动周边弱小散橘农实现共同致富。

高塘岛乡高增,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从事互联网工作。看到家乡不少橘农销售不畅时,毅然回乡做起了农创客,打造精品“红美人”“高老爹”品牌,锁定高端消费人群,网上销售做得风生水起,精品礼盒装最高卖到888元一箱,去年帮助周边橘农销售4万多公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