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红薯迎丰收蔡敏婕摄
中新网梅州12月8日电 题:“世界客都”梅州“致富经”:产业化经营多渠道“带货”
作者 蔡敏婕
“五谷丰登粮满仓,鸡鸭成群猪牛良。柚子满山像金子,金柚爽口似蜜糖……”金秋时节,走进有“世界客都”之称的广东省梅州市,丰收的歌谣在山头回荡。
只有实现贫困人口的就业和增收,才能真正实现脱贫。今年除了农作物获得丰收,梅州市的产业扶贫成绩也突出。
驻村人扶贫馆推梅货出山 广州市协作办供图
梅州市扶贫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广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该市排名实现“三级跳”,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四面环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田少、交通不便、渠道不畅和信息不通等现实制约着当地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据梅州市扶贫工作局数据,该市有省定贫困村349个,占全省的15.3%;有相对贫困人口53245户145217人,约占全省的9.1%。
“输血”变“造血” 坚持产业扶贫
“小鸽子”大产业。梅州兴宁市的肉鸽品牌年销量达200万只,年营业收入6000多万元人民币,产品出口到港澳地区,并带动梅州3339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在梅县区金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千上万颗柚子堆成了金色的小山。目前,大黄村有36家合作社进驻了产业园,大黄村一年销售2亿斤梅州柚,不仅提高了大黄村村民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乡镇村民的收入增加。
在五华县横陂镇和河东镇交界处的撂荒山地,布满了太阳能光伏板,利用该县山地多,光照资源充足的优势发展光伏产业。目前,梅州市已经落户多个大型光伏发电站项目。据梅州市扶贫局数据,该市投入7.8亿元实施光伏扶贫项目559个,规模和成效均居广东第一,当地政府在一些建筑上安装了光伏发电板,推动光伏扶贫。
据梅州市扶贫局数据,该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8.9万个。
多渠道打通产销 对接助梅货出山
与培育发展产业相比,产业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梅州市坚持把产销对接作为重点,推进消费扶贫网络体系建设,开展扶贫产品认定。
在梅州的300多公里外,在广州市海珠区的印象大埔消费扶贫馆、天河区的兴宁消费扶贫馆、广州交投集团的驻村人扶贫馆等,展示梅州特产。
此外,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和21个生产基地,发挥广州对口帮扶机制作用,梅州开展以购代捐和消费扶贫“五进”等活动,对接大湾区大市场;培育发展了淘宝梅州扶贫馆等13个主要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有5个县(市)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省定贫困村全覆盖。
据统计,2019年以来,梅州市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近300次,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实现消费扶贫总额达47.17亿元;目前,今年消费扶贫销售额达27亿,带动2.8万户贫困户增收。
教育和医疗是最大的民生事项。其中,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方面,官方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2020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并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梅州市扶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仍有压力,加上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有些产业扶贫项目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偏弱,一些分散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能力不够强;仍有一些贫困户缺乏内生动力,存在‘等靠要’思想。”该负责人介绍。
发展产业不易,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更加不易。梅州将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工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