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眼下正值丰收时节,各地烘干厂内早稻烘干、收购已接近尾声,稻田的晚稻生长正盛。从古至今粮食问题都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因此我们要聚焦耕地、科技、农民、消费者四要素,端牢中国饭碗,撑起粮食安全顶“粮”柱。

粮田变良田,守住耕地红线“命根子”,让种植面积稳起来。我国国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面对14亿人口的需求,粮食资源仍然紧缺,18.65亿亩耕地红线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线、安全线。但由于城镇化的推进,不少村落面临空心化,产生耕地抛荒“后遗症”。对此要加快落实土地流转制度,鼓励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发挥土地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避免耕地抛荒。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要注重耕地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在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要合理优化耕地布局,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产能,将粮田变为良田。

手动变自动,开辟科技创新“新路子”,让粮食生产强起来。一颗稻谷的一生折射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选种从普通水稻到杂交水稻,培育地从淡水田到盐碱地,育种从分散育种变为大棚育种,种植从人工插秧变为无人化机插,除虫方式从手动喷射器到除虫喷药机,收割工具从镰刀到割稻机,烘干场所从自然晾晒到烘干厂集中烘干。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机械不断更迭,使“科技”扎根田野,让水稻种植向自动化、现代化、无人化转变,大大降低了水稻种植的人工成本,水稻质量稳步提升。

资源变自愿,鼓起增收致富“钱袋子”,让新型农民富起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各项资源在升级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种植技术和农业设备也在不断创新突破,但种植户的数量却在断崖式下降。如何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及怎样培训新型农民成为水稻种植的突破口。一方面需要完善粮食补偿机制,加大农机购置、粮食种植等补贴力度,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莫让“谷贱伤农”成为阻碍粮食安全的壁垒。另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主体,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返乡等政策支持为其“搭台子”,让归乡创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通过农业技能培训,让农民学会新技术,用上新设备、为新型农民“充电赋能”。

满盘变光盘,争创勤俭节约“空盘子”,让反对浪费火起来。守护粮食安全需开源节流,开源是根本,节流也不可忽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悯农》妇孺皆知,但随着短视频的盛行,“吃播”文化愈演愈烈,吃得多、吃得快成为吸引眼球的“万花筒”,助长了不良消费风气,对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端牢中国饭碗,不仅要守护好“有形良田”,更要扩增“无形良田”,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大力倡导“光盘行动”,让“吃得好不如吃得光”成为新理念,让“吃不完打包”成为新风尚,使节约粮食、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投稿邮箱|zgwwmzh@163.com

投稿微信|zgwwmzh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