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老校长下乡工作中,需要制定更加可靠的精准教育帮扶,满足农村学校所需,总结试点经验,制定相关的方案,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全国中小学校关工委建设经验交流会典型交流材料,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一、基本情况
**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18所(其中民办学校925所),在校学生近90万人,教职员工近6万人。**市开展“老校长下乡”工作的试点学校33所,其中市教育关工委试点指导10所;参与工作的老校长37人,其中市教育关工委聘请11人;配合开展试点工作的优质学校38所,其中,市教育关工委安排的10所;协助老校长开展工作的教研团队15个,其中市级“名校长”工作室10个。一大批知名校长、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参与到试点工作中。
二、主要做法
按照教育部关工委“老校长下乡”试点工作的要求,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1.抓调查研究
作为一项试点工作,与“青蓝工程”“送教下乡”有什么不同?给基层能够带来什么?我们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在开展试点工作前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为此,市教育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对基层教育关工委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情况和农村学校办学现状作了深入调查。调研发现,过去对农村学校更多关注的是硬件建设,而对教师队伍和教学科研方面关注得不够。我市刚从一线退下来的一批老校长,可以从学校规划、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指导。因此,“老校长下乡”工作正是满足农村学校所需,实现教育“精准帮扶”的可行之路。
2.抓方案制定
为了做好试点工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实施方案。其主要内容:一是帮扶方式是“一对一”,即一名老校长定点帮扶一所农村学校;二是帮扶时间是三年,即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三是帮扶任务是三个方面,即在教育管理、文化建设和办学质量三方面给予指导;四是帮扶措施是三个支持,即教育行政部门的项目支持、老校长原学校的资源支持、“名校长”工作室的智力支持。五是帮扶目标是三个提升,即被帮扶学校在管理水平上得到提升,办学质量上得到提升,老百姓认可度上得到提升,使帮扶学校成为本区域内同类学校的示范,同时,辐射周边学校发展。
3.抓启动实施
经研究,市教育局将试点工作重点放在修文县的久长镇,开阳县的南江乡,息烽县的西山镇,清镇市的麦格乡等所辖的10所学校和幼儿园。市教育局聘请了**等11名知名学校退休老校长定点帮扶,对相关区县教育局、单位和学校提出了工作要求。2016年9月,在开阳县南江乡中心学校举行了“老校长下乡”工作启动仪式,向11位老校长颁发了聘书,10所学校分别挂牌建立“老校长下乡”工作室,相关区县教育局、被帮扶学校、“名校长”工作室和老校长原学校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
4.抓调度指导
为使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市教育关工委建立相关调度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学期召开一次推进会,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试点方案,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三、初步成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集中体现为“四个提升”。
1.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在老校长们的精心指导下,试点学校通过听取意见、座谈讨论、调查研究,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并经教代会通过后严格实施,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使学校的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提升
老校长们结合实际,指导试点学校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校长指导息烽县底寨中学打造“生之善”、“师之善”和“校之善”的崇德尚善校园文化;**和**校长指导麦格中、小学打造凸显少数民族风格的校园文化;**园长指导南江幼儿园开发《美丽南江,多彩布依文化》的园本课程,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校园文化的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3.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老校长们整合相关资源,通过和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帮助试点学校转变教育理念:协调教科所教研员、“三名”工作室、原单位骨干教师,通过参与教研、广泛听课和培训、送教下乡等形式为试点学校送去了先进教育理念,传播了优秀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促进了试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18年,开阳南江中心校中考成绩由原来靠后上升到全县第二;修文久长小学六年级成绩由全县统考挂末跃升为英语和语文平均分全县第一,数学全县第二,全科合格率全县第一。
4.师生家长满意度得到提升
在两年多的试点工作中,老校长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管理经验、教学技能感染和影响着试点学校的师生,使试点学校在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营造了学校良好的育人氛围,推动了学校发展,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及老百姓的一致认可。真正使学校成为了教师爱岗敬业、安心从教的校园;学生健康成长、开心学习的乐园;家长充分信任,齐心共育的家园。促进了师生家长满意度的提升。如:息烽县底寨中学,生源规模由2016年的914人上升到2018年的1235人,甚至出现了县城的学生到底寨中学来就读的生源倒流等现象。
四、工作体会
两年来,“老校长下乡”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走过的历程,我们有四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前提
在试点工作中,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试点学校将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了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指导到位。
2.各方配合是保障
试点工作以来,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学校(单位)通力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两年来,市教育局安排项目资金200多万元用于试点学校工作开展,试点县安排相应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市教科所安排教研人员指导教研活动,老校长原学校、“名校长”工作室全力配合,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老校长试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老校长热情参与是关键
**校长常说: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老校长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不顾路途遥远,不辞辛劳开展工作,付出了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被帮扶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校长帮扶的修文县久长中学与**九中、**十七中实施了“校对校、室对室、组对组、人对人”的精准帮扶活动;**校长对帮扶的修文县久长小学开展送课下乡“一帮一”活动;**园长对修文县久长幼儿园实施名师携手的“一对一”帮扶指导;**园长对息烽县西山镇中心幼儿园实施了“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系列活动;**校长率甲秀小学多学科骨干教师多次到帮扶的息烽县底寨小学送教、送课并开展教研活动;**校长牵线**十八中、**实验一中、华麟学校、南明小学等对开阳县南江乡中心学校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实施了“义培计划”。贵州省少先队总辅导员**校长指导试点学校建立健全少先队基层组织,开展少先队大队主题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4.试点学校主动作为是基础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学校主要负责人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试点学校主动向老校长请教学校发展思路,请老校长牵线搭桥,带领他们走出去,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同时,希望老校长引进优质资源,对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困难学生帮扶上给予指导。试点学校在帮扶过程中实现了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和“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
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李卫红主任的讲话要求和本次会议部署,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好经验,扎实推进老校长下乡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