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着类纤毛虫

一、病原:属于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缘毛亚纲、缘毛目、固着亚目中的许多种类。在对虾幼体上已发现有4个属,即钟虫科的聚缩虫属、独缩虫属和钟虫属,以及累枝科的累枝虫属。这4个属的虫体构造基本相同,都呈倒钟罩形。前端为口盘、口盘的边缘有纤毛。身体后端具有柄,用柄的基部附着在对虾幼体的体表。

二、症状:

肉眼可见患病幼体体表有绒毛状物,行动迟缓,摄食困难,重者停止发育和蜕皮,最终死亡。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幼体体表或附肢上附生大量固着类纤毛虫。固着类纤毛虫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沿海各养虾地区都可发现,在沿岸海滩上的动物或藻类上都经常存在。特别在盐度较低的池水中容易大量繁殖。

三、感染途径:

该纤毛虫类传入对虾育苗池有3条途径:

①端毛轮幼虫随着进水时进入育苗池;

②在卤虫孵化期间往往在未孵化的卤虫卵上大量存在,在向育苗池中投喂卤虫幼虫时带入育苗池;

③随产卵亲虾进入产卵池和育苗池。

一般附生数量少时,危害不大,在幼体蜕皮时可随之蜕掉。但是附生数量多时,妨碍对虾幼体的活动、摄食和生长发育。幼体生长缓慢,固着类纤毛虫繁殖的数量更多,形成恶性循环,以致幼体死亡。

四、预防措施:

①育苗池的进水应经过沙滤,仅用筛绢过滤滤不住端毛轮幼虫。

②产卵亲虾在放入产卵池前用1/3000的福尔马林浸洗5分钟。

③孵化卤虫卵时,卵和水都要消毒。投入育苗池前检查卵壳上有固着类纤毛虫时可用60~70℃的热水烫一下再投喂。

五、治疗方法:

使用北京同治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纤毛净(按1米水深每亩使用40毫升)高倍稀释后全池泼洒,通常使用1次即可完全治愈。

●粘污病

一、病原:

一般发生在池底残饵过多、水质污浊、幼体发育缓慢的育苗池,镜检患病幼体未发现病原生物。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

二、症状:

此病一般发生在蚤状幼体Ⅱ期至糠虾幼体Ⅰ期阶段。幼体附肢和尾部的刚毛上粘附着大量有机碎屑,呈淡黄色,并往往有单细胞藻类和鞭毛虫类附着,以及纤毛虫中的下毛类在上面爬行。镜检,除体表粘附污物外,没有发现其他病原生物,就可断定是粘污病。此病从蚤状幼体到仔虾都可发病,从蚤状幼体Ⅱ期到糠虾幼体Ⅲ期受害最重。

三、防治方法:

①适量投饵,多喂活饵,加大换水量。

②用0.5×10-6~0.8×10-6浓度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过2~3小时后大量换水。一般泼一次或第二天再泼一次可治愈。

●气泡病

一、病因:

是育苗池水中溶解的气体过饱和引起的。在露天育苗池中发生的气泡病,一般是由于池水中浮游植物数量过多,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的氧,使池水过饱合。达到饱和度的250%以上就可发生气泡病。室内或室外育苗池一般是因为充气使水中溶解的空气达到或接近饱和度以后,水温突然升高,就成为过饱和。水中溶解的空气达到饱和度的118%以上就可使对虾幼体发生气泡病。

二、症状:

患气泡病的幼体在消化道内或血腔内有大小不等的气泡,气泡一般为圆形或长圆形。对虾幼体在静水中浮于水面,游泳缓慢,气泡在消化道内或血腔内形成栓塞,阻碍了食物消化或血淋巴流通,引起死亡。因为气泡较小,肉眼很难看到,用显微镜检查可看到气泡的边缘因折光较暗,中部明亮。此病一般发生在升温太快的室内或室外育苗池,或浮游太多的室外育苗池,可以引起大批幼体死亡。

三、防治方法:

在充气加温的池塘需要升温时,应缓慢提升,每天升温最好不要超过2℃。室外池塘应当适当换水,防止浮游植物过量繁殖。

已发生气泡病时可大量换入新水并稍降低水温,可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畸形病

一、病因:

是在对虾卵的孵化过程中,卵、无节幼体或蚤状幼体时期,水温过高或过低,或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其含量虽然尚不致使卵和幼体急性中毒而死亡,但可使幼体变为畸形。卵在孵化过程中水中溶氧不足也可能是一个因素。

二、症状:

畸形主要发生在无节幼体和蚤状幼体阶段。其症状是附肢及尾部刚毛弯曲、萎缩或残缺不全,有人又称之为"棘毛萎缩病"。幼体游动不活泼,或下沉水底。除了刚毛的变形外,蚤状幼体的腹部也弯曲变形,此病在低倍显微镜下很容易诊断。此病各地都可发生,特别在水源受到工业排水污染的地区更易发生。畸形的幼体一般都不能再发育下去,在蜕皮时就死掉。

三、防治方法:用水质改良精全池泼洒。

●红腿病(红肢病)

一、病原:

为副溶血弧菌。

二、症状:

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色,特别是游泳足呈血红色,头胸甲的鳃区(鳃盖)呈黄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厌食,不能控制行动方向,时而在水面打旋,时而在池边缓游或爬行。重者倒伏池边,片刻又游,游后再倒。

三、流行:

凡养中国对虾的地区均可发生该病。该病的发生时期为7~10月,但大批发病和死亡主要发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广东、广西和福建则7月下旬就可大批发病。该病的危害性在养成期的疾病中是最大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95%以上。发病后2小时即有死亡。一般在发病后一星期左右就可使全池对虾大批死亡。该病也是对虾越冬期的常见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高,日死亡率最高达8.8%。红腿病的流行,在一个池塘中主要是因为池塘底质和水质恶化所致。

四、防治方法

①投喂北京同治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虾病特效内服药-虾病康,同时全池泼洒富氯。

②夏秋高温季节,定期使用北京同治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质改良精或利生素均可。●烂眼病

一、病原:

为非01群霍乱弧菌。亲虾的烂眼病病的有细菌(弧菌)和真菌(镰刀菌)两种。

二、症状:

发病初期,病虾眼球肿胀,并由黑变褐,随后溃烂,整个眼球脱落,仅留眼柄。病虾全身肌肉发白,行动呆滞,常潜伏不动。一般在一星期内死亡。

三、流行:

烂眼病在各地都可发生,发病季节为7月中旬至9月上旬。一般在一个池塘中仅有少数虾患病,陆续死亡。但有的虾池发病率高达80%以上,每天有较多的死虾。不过引起对虾在短期内发生大批死亡的病例还比较少见。此病也是亲虾的常见疾病,越冬期感染高,可高达98%,但死亡率一般不高,累积死亡率可达40%~50%。

四、防治方法:

细菌引起的烂眼病防治方法同红腿病。真菌引起的烂眼病,使用北京同治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纤毛净(按1米水深每亩使用40毫升)。

●烂鳃病

一、病原:为弧菌或其他杆菌。

二、症状:鳃丝呈灰色,肿胀,为脆,然后从尖端向基部溃烂。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有的鳃丝在溃烂组织与不溃烂组织的交界处形成一条黑褐色的分界线。镜检溃烂处有大量细菌游动。病重者血淋巴内也有细菌。病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厌食,最后死亡。特别在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不足时,病虾首先死亡。

三、流行:烂鳃病发生在中国对虾。发病季节一般为8月份的高温时期。可引起对虾的死亡,但发病率较烂眼病低。

四、防治方法同红腿病。

●丝状细菌病

一、病原:

为毛霉亮发菌(发状白丝菌)和硫丝菌两种。但亲虾的丝状细菌病的病原仅发现毛霉亮发菌一种。

二、症状:

丝状细菌生长在对虾的鳃丝上、头胸部附肢的刚毛上、游泳足上,严重感染者体表甲壳上也可看到。受害最严重的器官是鳃。菌丝之间粘附许多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食物残渣和污泥等,使鳃部外观呈黑色。亲虾患此病时,一般鳃部不变黑,只是黄色污物较多。丝状细菌往往与固着类纤毛虫同时发现在同一尾虾的鳃上,这会加重危害性。在低倍显微镜下就可看到菌丝。

三、流行:

此病的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虾蟹养殖中均有报道。在含营养盐类多、池水污浊的虾池中最容易发生此病。丝状细菌对于对虾的危害主要是占据鳃丝表面并有污物附着,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动和鳃的呼吸功能,使病虾生长缓慢。当海水中溶解氧稍有不足时,健康的虾尚无明显瓜,患丝状细菌病的虾则首先死亡。在丝状细菌数量少时,对于对虾的危害性不明显,在对虾蜕皮时就可随之蜕掉。但在鳃丝上达到一定数量影响对虾呼吸时,就显出了致病性。

四、防治方法:

①发现鳃丝上有少量丝状细菌时,不需用药物治疗,适当加大换水量,并投喂鲜活饵料,使虾尽快生长蜕皮,就可自愈。

②鳃丝上附生丝状细菌数量较多时,可用10×10-6浓度茶籽饼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0×10-6的浓度,可促使对虾蜕皮,在蜕皮以后大量换水。

③用2.5~5×10-6浓度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泼后经4~6小时需大量换水。

④国外报道用1×10-6浓度氯化铜全池泼酒,可有效控制丝状细菌。

⑤美国用一种螯合铜除藻剂在流水中用0.1×10-6浓度(Cu++)浸洗24小时,或在静水中用0.2~0.5×10-6浓度浸洗4~6小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