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山种植中药材示范基地
玉龙县黄山镇南溪村科技人员为全村农户现场培训种植玛咖技术
兴高采烈的中药材种植户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考察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云南省级二类贫困县。全县境内山区、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6%以上,高于全省94%的平均水平,可利用的坝区平地资源非常有限,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玉龙县的真实情况,没有少数民族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玉龙县山区各少数民族农民群众就无法与全国各族人民在“两个一百年”时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为此,玉龙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群众的扶贫开发工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依靠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山区少数民族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谋出路的道路。
中药材种植基地
一、玉龙县基本情况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辖16个乡镇,1个办事处,102个村(居)委会,1187个村(居)民小组,幅员面积6392.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2万,全县大部分乡(镇)属贫困山区,居住有纳西、汉、白、傈僳、彝、藏、普米等10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9.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其中纳西族有12.3 187万人,占总人口的56%,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到目前为止全县有3个贫困乡和13个贫困村,12834个贫困人口。玉龙县还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还是一个边疆的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弱县、经济欠发达县,是云南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全县少数民族农民群众参差不齐。要想在玉龙县全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二、玉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
玉龙县地处金沙江流域,跨横断山脉和滇西北高原,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优越,立体气候明显,幅原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玉龙县海拔高差悬殊较大,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219米,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类型多样,可分别发展热带至寒带的中药材。特别是玉龙县海拔2500-3500m的高山地区,土壤疏松肥沃,光热条件较好,年降雨量900-1200 mm,水源比较丰富,自然植被构成复杂,空气新鲜湿润,非常适合喜寒冷中药材的生长和发育。各种中药材对于海拔、土壤、空气质量、光热条件、相对湿度、降雨量等等条件都有着不同的、几乎苛刻的要求和特性,玉龙县的中成药种植区内森林覆盖率高,纯净的空气、水和无污染的土地,造就了生长天然无污染的优质中药材的良好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种植的中药材,完全符合人们追求健康,崇尚自然的消费趋势,也完全符合中药材产业更加注重绿色、安全,在种植、生产环节推行GAP和CMP管理规范的要求。这是玉龙县中药材产业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也是玉龙县中药材产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亮点和卖点;玉龙县拥有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中药材资源,素有“药材王国”美誉。境内有264科2010种中药材,占《中药大辞典》入典药物5767种的34.9%。其中有滇重楼、虫草、梭砂贝母、胡黄连、红豆杉、珠子参、云南榧木、三尖杉、金铁锁等珍稀名贵药材;有云木香、云当归、云茯苓、粗茎秦艽、丽江山慈姑、丽江黄芩、雪上一枝蒿等传统道地药材;有续断、木瓜、何首乌、青阳参、岩白菜、大黄、贝母、川芎、草乌、三分三、白芨、黄精、天麻、坚龙胆等大宗药材。玉龙县拥有独特的资源和区域优势,是中药材种植的最适宜区域,有悠久的药材种植历史。主要传统种植品种有云木香、滇重楼、秦艽、天麻、当归、红豆杉、白术、人参、桔梗、附子等。云木香、滇重楼、秦艽等药材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品牌优势。
三、玉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玉龙县委政府立足实际,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药现代化和我省实施云药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机遇,落实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方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依托优势,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按照“规模适度,水平较高,效益显著”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县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与规模化种植,努力把玉龙县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初加工基地和面向东南亚的滇西北中药材贸易集散地。
(一)培育重点品种。重点种植云木香、秦艽、滇重楼各3个主要品种,黄山药、续断、云当归3个重要品种。重点保护和发展珠子参、金铁锁、白及、冬虫夏草、云黄连、大黄藤、雪上一枝蒿、猪苓8个珍稀濒危中药材品种,半夏、鸡血藤、雪胆、南板蓝根、云防风、马蹄香、红景天、金荞麦、岩陀、山乌龟、青阳参、青叶胆、丽江山茨菇13个特色稀缺品种。
(二)规划产业布局。一是建立云木香、滇重楼、秦艽、黄山药、当归、人参(西洋参)、红豆杉等品种为主的七个中药材种植优势产业带,重点建设鲁甸、黎明、石头等10个中药材产业重点乡(镇)。二是围绕全县中药材重点区域和重点建设品种,建立10个中药材核心种植基地,建设辐射全市中药材种植的核心示范区。三是以中药材核心种植基地为基础,注重原料基地建设与加工生产相结合,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以云木香、滇重楼、秦艽、红豆杉、云当归、黄山药、人参等重点中药材品种为主的初加工生产基地。围绕中药材优势产业带,以中药原料为纽带,推进我县工业园区中药材制药企业的建设。四是构建以滇西北中药材市场为中心,依托大理白药集团等中药材龙头企业市场、滇西(大理)中药材物流经营中心及中药材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有形市场网络;与国内重要互联网企业合作,形成云南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提升云木香、秦艽、滇重楼等主要中药材品牌。
(三)“十二五”药材发展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县计划种植中药材面积13万亩,其中GAP规范化基地2.5万亩,占总面积的36%。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以丽江为中心,辐射大香格里拉区域,将丽江建设成全球最大的玛咖种植加工基地”的产业发展目标,建设5万亩玛咖种植基地,打造继丽江雪桃之后的又一张玉龙名片——“丽江玛咖”。实现药材产值突破4亿元。
(四)中药材分布情况。一是红花、薯蓣、白术、桔梗等中药材,适应种植在河谷亚热带,重点种植乡镇为塔城乡、巨甸镇、黎明乡等8个乡镇。二是黄芩、白芨、黄山药、木瓜、滇重楼、续断、珠子参、金铁锁、滇丹参、天麻、半夏、茯苓、紫草、何首乌、杜仲、党参、川芎、丽江山慈姑、猪苓等中药材,适应种植在平坝暖温带,重点种植乡镇为鲁甸、塔城乡、黎明乡等12个乡镇。三是云木香、云当归、天麻、滇重楼、秦艽、续断、黄山药、木瓜、白芨、珠子参、青阳参、金铁锁、人参、西洋参、紫丹参、云黄连、丽江山慈姑、草乌、黄精、附子、党参、天麻等,适应种植在山地寒温带,重点种植乡镇为鲁甸乡、塔城乡、黎明乡等12个乡镇。四是玛咖、岩白菜、贝母等中药材,适合种植在高山亚寒带,重点种植乡镇为黄山镇、鲁甸、塔城乡、黎明乡等12个乡镇。
(五)中药材产业化种植情况。全县共有云木香种植企业1个,种植大户57户,专业合作社9个;秦艽种植企业1个,种植大户85户,专业合作社12个;附子种植大户32户,专业合作社4个;重楼种植企业13个,种植大户20户,专业合作社13个;白术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黄山药种植企业1个;续断种植大户13户,专业合作社3个;金铁锁种植企业2个,种植大户3户,专业合作社9个;玛咖种植企业6个,种植大户420户,专业合作社9个;其他中药材种植企业3个,种植大户4户,专业合作社12个。
到目前为止,玉龙县累计种植中药材9.12万亩,实现产值3.03亿元,种植玛咖3万亩,实现产值7071万元。全县中药材种植基础好、品种多、产量大、品质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玉龙县先后被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第一批“云南省云药之乡”,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林药之乡”。
四、玉龙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药材产业的决定》,将中药材列入“十二五”生态产业的重点之一,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成立玉龙县药材产业领导小组及产业发展机构,遵循“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依托”的工作思路,采取“三集中一到位”(即:土地向专业大户集中、资金向优势产业集中、面积向适宜地区集中,服务工作到位)的模式,在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上,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以点带面相结合,以突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土地租赁、劳务挂钩”的模式,培育和扶持药材产业的发展。
二是龙头带动。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引进云南白药集团、成都地奥集团、云南省农科院昆明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丽江映华集团、丽江华利公司等省内外6家企业在全县建立种植基地,并与相关科研院所签定了技术合作协议,实现对所种植的药材实行订单收购,通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加强对中药材良种的筛选与繁殖、病虫害防控、产地加工技术研究等。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发展中药材种植,促进中药材科学加工和产业化发展,走“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化、集约化路子,提高了药材种植的科学化水平,对我县药产业稳步、健康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三是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争取更多的高科技中药材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四是扶强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特色品牌,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
三是加强宣传。以建设“云药之乡”项目为契机,结合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及知名度,充分利用媒体对我县中药材新品种、新成效、新技术进行宣传;在游客集中的旅游景点建立广告牌,发放“云药之乡”宣传资料等活动,展示中药材及民族医药资源,传播民族医药文化,不断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强化培训。先后邀请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白药集团、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昆明药用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丽江农科所和楚雄农校等专家先后对全县5000多户种药骨干进行系统培训,并由省劳动厅颁发了技能鉴定证书。同时加强对药农的规范化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科学种植的培训,以中药材科技示范园为基地,三年来共完成各类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培训4.2万人次,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是加大科技投入。一是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滇重楼、秦艽、云木香等多个高山道地中药材品种的引种驯化和规范化种植取得成功,省林业厅认定登记了“滇重楼1号”“滇重楼2号”、“云全1号”、“云木香1号”和珠子参“云和1号”“云和2号”“云和3号”等中药材植物新品种7个;获得“人工三段栽培重楼的方法”、“滇重楼规模化育苗的方法”、“云木香优质高产栽培方法”、“云木香根腐病综合防治方法”等发明专利;制定了《滇重楼三段式栽培技术规程》、《滇重楼品种评价技术规程》和《云木香综合标准》等多项云南省地方标准,获科技成果奖励3项。云木香种植基地、云鑫公司滇重楼基地分别通过国家GAP认证,规范化种植成效显著,成为云南省重要的“滇西北高山药材基地”。这些成果为玉龙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精心打造“全国中药材产业基地”为玉龙少数民族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谋出路
8月23日至27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丽江得一集团承办的“中国玉龙首届中药生产企业与中药材种植企业战略峰会”在丽江举行,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中药公司、广药集团、同仁堂集团、漳州片仔癀、东阿集团、云南白药集团、哈药集团、华润三九集团等60多个国内知名的中药生产企业齐聚丽江与玉龙县中药材种植企业共同探讨中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愿景、目标、战略,为玉龙县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以种植中药材为主的玉龙县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条捷径和办法: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用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扩大药材产业视野和领域,强化产业、产品、商品和优势、特色、地道、品牌意识,把发展药材产业作为新时期玉龙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契机,作为玉龙县把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遇。从玉龙县的实际出发,用开放的眼光、开放的政策、开放的市场来看待、开发和发展玉龙药材产业。
(二)因地制宜,调整区域布局。按照生产布局向生态适宜区集中的原则,根据各地的资源分布和气候、生态、土质、生产条件等,发展种植市场前景好、地道特色优势明显的药材品种,采取一个品种确定一个发展思路,明确主要目标市场,选择一个龙头企业,摸索、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订实施一套扶持服务措施,实施项目带动的办法,集中力量进行产业化开发,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加快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克服药材基地建设中的山上变田间误区、农田栽种误区、大棚栽种误区、组织培养误区和规范上的全面规范误区、先科研后规范误区等,提高认识,加大科研、科技投入和系统研究,加强科技应用推广,努力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药材规范化基地的建设。
(四)组织创新,推进药材产业化经营。加大对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大、辐射面宽、抗风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外向型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和服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探索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家“公司+农户”等一体化经营的经验,不断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能人带农户”、“市场+农户”、“基地+协会+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
(五)政府引导,搞好服务。一是大胆探索,完善农业投入体系,尽快建立玉龙县药材技术研究开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药材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二是实施人才战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药材产业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积极性,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制定适宜玉龙县的生物药材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促进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重视市场培育、建设和发展工作。一是研究建设玉龙县高原特色农产品综合交易(期货)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中医药制药企业、中药材经销商、各地药商进驻市场,完善服务体系,确保市场功能发挥,带动我县乃至滇西北地州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大力培养产业市场经纪人,加快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力度,尽快走上“种植—深加工—品牌产品销售”的产业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