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记者 周雪妮
2021年1月22日光明网《青田擦亮“稻鱼共生”金名片 守护独特农业生产系统》一文开篇这样写道:溪水从山间潺潺而下,缓缓流入每户村民的秧田里。村民依循时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修堤、插秧、投放鱼苗等各项劳作。月朗星稀的夜晚,甚至可以听到田间“啪嗒、啪嗒”的响声,那是鱼儿吞咽掉落在水面上的稻花……这既是今天浙江丽水市青田县小舟山乡原生态的农田风光,也是这里千百年来寻常不过场景。
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21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面积5.08万亩、水稻平均亩产455公斤稻鱼总产值达到2.14亿元……稻花香里田鱼肥,村民有了“稳稳的幸福”。
鱼儿和水稻如何共生?千年的古法农耕场景又如何在青田传承并焕新?
政府搭台 田鱼从山里“游”向世界
明初洪武年间《青田县志》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于稻田及圩池中养之。”有着“中国田鱼之乡”美誉的青田,其“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方面是天然的“劣势”,但聪慧的青田人却因地制宜,将瓯江彩鲤放养于水田之中,创造了独特且生态高效的“稻田养鱼法”。
青田县稻鱼大户金岳品骄傲地告诉记者,青田人像雕刻玉石一样雕琢着水田。“青田的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一田两用、一水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水稻为田鱼遮阴、提供饵料,田鱼在吃杂草、食害虫的同时,还能松土增肥,增加通透。”金岳品介绍,这样种植出来的水稻营养价值高,养殖出的田鱼虽出自稻田而无泥腥味,鱼肉鲜嫩可口,鱼鳞柔软可食。
图:稻鱼共生-龙现梯田
这里的稻田多是梯田,呈波浪式断面,线条蜿蜒,走在狭窄田埂间的金岳品健步如飞。“我们青田的水田资源很稀缺,田埂都是尽可能地窄,只要能走人就行。”他边走边说,“你看,这里的水稻秆壮穗大,这都是田鱼的功劳!”据金岳品介绍,青田的稻鱼田基本不施化肥农药,相比于传统的水稻单作,虽然种植密度有所下降,但产量却没有减少,同时鱼和米的“身价”也翻了好几番。 穿梭在梯田间,金岳品跟记者说起了自己从“准华侨”到回乡当“泥腿子”的经历。金岳品是“侨三代”。1978年,16岁的金岳品跟着叔伯去了法国,从刷盘子干起,一步步做上了大厨,并在巴黎开起了自己的中餐馆,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四五万欧元。但记忆里那一尾田鱼,一直是他心中抹不去的乡愁。
2007年底,金岳品只身返乡,带着全部家底投身稻鱼共生特色产业。“过去的稻鱼田,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放二三十斤鱼,逢年过节招待亲友绰绰有余。但如果要走市场化路线,就要大幅提高产量,单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破题,从政府引领开始。青田县与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开展科研合作,并与中科院李文华院士等专家团队合作,成立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监测、科普教育、交流培训。
2010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金岳品和几位农户一起成立了方源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2000平方米的田鱼育苗基地和40多亩稻田养鱼基地。“政府给予生态补贴、人工田坎收割及耕地复垦等各项补助,每亩最高可达2800元,给了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的合作社很大帮助。”金岳品表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动、科研支撑、农民参与的多方参与机制,合作社研究青田田鱼标准制定和良种选育,推动稻鱼共生田鱼标准生产,鱼苗成活率更是年年攀高。
技术的提升,让金岳品的稻鱼事业越做越红火。他注册了“方源田鱼干”“二都方山生态米”等商标,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稻田养鱼,“现在我的品牌米30块钱1斤,田鱼干300元1斤,还供不应求,根本不愁销路。
青田的田鱼不仅在国外的中餐厅很火爆,还因为它鲜艳的外表,成了远销欧洲的观赏鱼。”而当初跟着金岳品一起打拼的农民也尝到了甜头,凭借稻田养鱼,人均年增收超1.5万元。目前,金岳品的合作社已带动周边80多户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农合联赋能 荒地变身“致富田”
“供销社的种子收到了,马上就能下地了!再过三个月,这里就会开满稻花。”在小舟山乡小舟山村,刚收完油菜花的村民刘永如笑得合不拢嘴。
刘永如所说的供销社,正是青田为解决农户发展“稻鱼共生”难成规模问题,所成立的稻鱼产业农合联。
2017年,青田县政府斥资2000万元,组建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导产业农合联的运营。同年,青田县成立稻鱼产业农合联,以稻鱼米为试点产品,在舒桥、小舟山、方山等乡镇发展稻鱼米产业基地6000亩,推广应用稻鱼生态种养技术。同时,由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基地签约,对青田稻米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形象的“五统一”管理。种子去哪买?稻鱼米怎么种?种好了怎么卖?这些曾经让农户忧虑的问题,都由农合联来解决。
图: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阮唐岙合作社
从举办“稻鱼之恋”的开犁节、开镰节,到亮相各类推介会、展销会;从邀请网红进行直播,到曾在青田挂职的9位副县长一起上台吆喝卖米;从入驻阿里巴巴盒马鲜生旗舰店,到变身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指定用米……在农合联的加持下,短短一年时间内,青田稻鱼米身价陡增,售价由每公斤的6至8元一跃至15至30元。
“农合联的作用,就在于承担了政府不能做,专业合作社做不好的事项。它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一位农户都实现增收致富。”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这一点,作为老青田人的刘永如深有感触。刘永如所在的小舟山乡,曾是浙江重点贫困乡镇之一,劳动力流失严重。2004年,老刘回乡搞起了“稻鱼共生”,但青田稀缺的土地让务农散户难成规模。“产量提不上去,那几年就是在吃老本,但自己辛苦开出来的地又舍不得抛荒。”山坳里的这片地,刘永如一守就是十几年,但却越守越穷。穷则思变,产量上不去就提高质量。2013年,老刘开始尝试有机稻米的生产。“虽说有机稻米很受市场欢迎,但当时不成规模,没人认可,最后,稻谷只能拉到工厂按每斤一块五的价格贱卖。” 直到2017年,青田县供销社的人找到刘永如,询问他是否愿意将田地打造成示范基地。“种什么、怎么种这些都由供销社解决,种出来的稻米全都按两块八的价格统一回收,这个保底收购价很高了!”刘永如告诉记者,加入供销社的头年,他就得到了将近十万的收益。
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刘永如有了信心。为了带动更多人致富,他联合当地农户与供销社签约建设稻鱼米基地,带动114户农户抱团发展,生产出的稻鱼米委托县农发公司统一销售。
刘永如的经历在当地很有代表性。2018年,小舟山乡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消薄”;2021年,全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22.86万元;2021年,青田县推广“五统一”稻鱼米示范基地7000亩,辐射带动全县50000余亩稻鱼共生产业的发展,总产值达2亿多元。
智慧加持 前世厚重 今生溢彩
人勤春来早,农家备耕忙。在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村民朱旭青正开着旋耕机在田间隆隆运作。翻土、起垄……不一会儿,便整理好了一大片田地。“我这加起来有200来亩土地,以前一个人一天累死累活最多弄一亩,现在有了农耕机,一个人一天轻松弄好十四亩,再加上机械收割,收割的折损率也大幅降低了。”朱旭青高兴地说,“等这片地打理好,马上就能放鱼苗了!”
“插秧机有两台,收割机三台,旋耕机大的一台、小的七八台……”说起现有的农机具,朱旭青如数家珍。方山乡是丽水典型的山区乡镇,过去,由于大型农业机械难以在山区发挥效益,使得当地的稻鱼共生产业现代化转型进程屡屡受阻,“虽说稻鱼共生是古法农耕,但如果缺少现代化技术的加持,产值产量还是难以取得突破。”
转机,源于丽水农业发展理念的变革重塑。随着更加符合山区县农情实际的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农业“双强”行动迅速铺开,丽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更新,符合本地需求的农业主导产业政策及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次第落地。
2019年,青田县出台了《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对已列入中央、省级补贴目录的秧盘播种成套设备、水稻插秧机、谷物收获机械等设备,按中央补贴或省级资金等额进行累加补贴。
通过不断加大惠农扶持力度,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朱旭青便是其中的受益者。“购买农机的费用政府补贴了近一半,效率和产值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确实是惠民之举!”他点赞道。
稻鱼产业的现代化转型还体现在“数字赋能”。
1分钟成交1.25万公斤大米、10分钟成交2.5万公斤大米……2018年首次触网销售,稻鱼米就变身“网红商品”,其单品还登上了当日天猫全网粮油类目第五的宝座。同时,稻鱼米还成功入驻盒马鲜生。2019年,青田出台并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规划》,“藏在深闺”的青田稻鱼米成功搭上互联网“快车”。
除了技术手段的革新,青田发展稻鱼产业的思想理念也在不断创新。一方面,青田通过打造“青田田鱼”“青田稻鱼米”区域公共品牌,以“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新型种养模式,提升稻鱼产品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擦亮“稻鱼共生”的金字招牌。
“知名度提高了,全国甚至国外的人,都成群结队到我们村来。”2009年,龙现村村民伍丽贞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了龙现村首家渔家乐,外带销售田鱼干、农家酒等土特产品,生意兴隆。几年下来,伍丽贞和她的丈夫杨康才一面打理着稻鱼,一边经营着渔家乐,在村里盖起了5层楼房,换上了小汽车,还在县城全款购置了一套高级公寓。
伍丽贞的故事只是青田稻鱼产业引领村民致富的一个剪影。如今的青田,传承1200多年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又衍生出了新图景:在方山乡,总用地面积4057平方米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正拔地而起,馆内设稻鱼共生系统主展厅、农业文化遗产展厅、稻米文化科普展厅、瓯江淡水鱼展厅、农遗数字艺术馆等,生动呈现出青田千年稻鱼文化。同时,青田坚持以全域化理念打造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公园,打造“自然+人文+城乡”全域融合协调的大美农业公园,使价值链从单一、具象的农产品,进一步拓展到品类丰富、体验性强的研学产品、旅游产品、文化产品,从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旗舰计划,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赛梅朵表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通过非凡的生态农业方法证明其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农业体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它能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作为稻田养鱼的传统产业区,未来,丽水将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纽带,连接起携手保护、传承和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重任。
稻鱼共生,前世厚重,今生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