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二娟简介
鹤壁市淇滨区天籁学校(上音实验鹤壁分校)业务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2013年被授予淇滨区“优秀教师”,2015年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2019年被确定为“鹤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鹤壁市名师”,2020年被授予“淇滨区五一劳动奖章”。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十余项。2023年获省小学语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
现在鹤壁宣传中有一首很火的诗歌,是牛子社老师写的词:
你要是写鹤壁,就不能只写鹤壁。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参加省优质课的感悟,想从参加工作14年以来的几节代表性的课例,跟大家聊聊我从青涩逐渐成长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一、《渔歌子》
2010年学校派我去濮阳学习,当时在濮阳人民大会堂听了武凤霞老师的几节课。恰逢我们教育局举行“走出去、引进来”活动,让我和李茹老师做一节模拟课,我模仿了武老师的《渔歌子》,这节课颠覆了我上学十几年对古诗教学的认识,她没有把古诗讲得支离破碎,而是在一唱、一想象、一补充、一对比中,学生就明白了。这节课后参与评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像拔刺一样,努力纠正一个个毛病。有些毛病现在还在努力改正,比如课堂还给学生,不要牵着学生走。
那一次亮相课,我有了觉醒的意识。后来每一次上课前,我都会在网上搜集名家讲课视频,听过名师怎么讲,怎么处理课堂,我模仿着他们的样子在班里讲;当时网络还不如现在,有些课确实没有视频,我就搜出几篇感觉不错的设计,把几篇的优点糅合成一篇。这些方法屡试不爽。
《渔歌子》这节课也开启了我对古诗词的喜爱,我努力让学生通过我的课堂不仅学会古诗,还要能感受到诗歌的美,爱上古诗。老师的引导就是风向标,班里多数学生习惯了狂背必备古诗75首,后来飞花令、写诗歌在班里一度成为比较火的项目。统编教材全面使用后,四年级有了诗歌单元,从古体诗的难度降低到现代诗,学生的作品汇集成了小诗册《萌芽》。
2010年春天,我被点燃了,我又把学生点燃了。我总结自己入职的第一阶段就是——模仿。多听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多听老教师的研究课、多听集体备课的主题课、多听即将参赛教师的评优课、多听获奖教师的汇报课、多观看名师的录像课,细心揣摩他们点拨、评价、激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提炼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模仿中慢慢地领悟到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渐渐地,模仿的多了,思考也就多了,成长更快多了。这节课我知道了:课堂要精雕细琢,需要我们用心设计,才能带着你和学生走向心中的伊甸园。尤其是教材、课标革新的现在,从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方法技能,转换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我们就需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课堂,改变从哪里来?从深耕的课堂而来。
二、《小熊和小鹿》
2013年淇滨区与郑州联合教研,提前两周我收到了任务,我需要讲一节课,共同参与研讨。跟随着教学进度,两周后应该讲到《小熊和小鹿》。做好设计后,让同组的老师共同修改。当时福源小学一年级是六个班,我们就把一个班的学生分开,趁着其他课留下来一部分学生磨课,留着我任教的班级没动。后来接到通知,只能30个学生到阶梯教室。我把学生选定之后,就给剩余的学生提前讲了这节课。孩子们是很好奇,老师在干啥?为什么他们能在班里?于是,我在班里讲,一群小脑袋趴在窗台上往教室里面张望。
我没有制止,说实话当时是出于侥幸心理——这样课堂上会顺利。也正是这个愚蠢的想法,给了我自己一个教训。课堂进行的很顺利,有了很多遍的试教,学生能回答什么,会回答什么,我都知道了。大家都能猜到,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教学环节中有一个留白拓展问题:小鹿为什么没有来?最后排有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想他肯定胸有成竹,于是就叫他来回答。他真的就语出惊人了!
“小鹿可能掉到茅屎缸里了,他上不来。”
我愣住了,发出“嗯”的一声。这个孩子很可爱,他以为我没有听见,就大声重复了一遍。我不知道怎么接了,回了一句“下次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啊”就让他坐下来。
活动结束后刘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一个老师首先要真实,真实的课堂才有生成的妙趣。看似很顺利的课堂,让人如嚼吃过的东西一样。高主任结束后告诉我:课堂上,你的眼中要时时刻刻装着学生。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他不对,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在哪里?说着讲起来她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的例子。
那节课后,我知道:课堂要扎扎实实、真真实实。教师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要有自己对课堂的把控和引导,要有对学生恰当的回应,教育才能真正发生。
三、《江雪》
2014年是鹤壁市研究生命课堂如火如荼的时期,我参加鹤壁市生命课堂观摩研讨活动。我想把自己喜欢了这么久的诗歌,在这个平台上亮相,想有一个华丽的呈现。同组老师都让我再重新考虑一下,是否要换一换课,但心里的那份执念让我坚持要上诗歌。同事们陪着我备课、磨课、试教、修改,我还请美术老师给我指导画水墨画,我想创新一下板书,让学生知道插图与诗歌共同烘托的意境美。40分钟课上完了,学生很安静,我累垮了。
评课环节我很忐忑,如今仍记忆犹新高主任的点评:课堂是学生和老师的,教师的肚子里哪怕有片汪洋,也要让孩子们一点一点地吸收。我理解的诗词是美美的,我想把孩子们带入我创设的情景,所以在用词上也很拽,如“万径人踪灭”,在理解“径”时,我想到了《桃花源记》,想到了曲径通幽,孩子们理解后,我总结“这一条条阡陌小路”却没有人的踪迹。三年级的孩子很少会理解“阡陌”,整节课类似的情况很多,我自己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远离课堂的屏障,他们又如何会融入呢?
这堂课,我知道了:课堂不是老师的舞台。老师要学会走在学生的背后,静看他们伸展拳脚,静等他们舞蹈,在需要帮助时扶一把,在没有方向时指指路。
四、《杨氏之子》
2021年我参加了鹤壁市优质课评比,执教了《杨氏之子》,因为这节课被推荐参加了河南省优质课评选。2021年知道了要参加省赛,就在等待通知。2022年6月底要给省里提交视频课,大家都知道2022年春天新课标发布了,我原来上这节课扣单元要素比较多,这就是说我要重新录课。那时候对于新课标的认识可以用“几乎无认识”来形容。重新调整设计的时候,我是一边翻着课标,一边调动设计,那段时间真的整的头大。我还在纠结两课时的任务,应该如何恰当地划分课时才科学合理。全区网络教研试讲时还是一个雏形,我自己还没有弄清楚大环节的设置。当天晚上高主任打来电话从导入直到作业布置一点一点给了建议,第二天下午把调整的设计发给她看。这样反复修改了七八遍。后来就是课堂实践中修改,在天赉录制了两次视频,在福源试讲了一次,最后临近期末终于完成了录制。
在准备这个汇报稿件时,我翻看着文件包有17版设计,看着每一次的反思也各有不同,没有总结的时候竟已经浑然不知。这节课断断续续跨时两年,是我工作以来准备时间最长的一节课,从这节课我的感悟是:课堂要反复琢磨。
五、省级赛课
今年春天正式收到省赛文件,在这之前,比赛形式、抽课范围什么也没有,只是流传出来可能要改革,要关注习作和口语交际。于是,高主任帮我搜集和推荐了很多学校汇总的资料,包括浚县、淇县的都有,他们整的是一个系统,除了教学设计,还有答辩题目、答辩答案的预设。这个板块其实是我们的弱项,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啃,一页一页的看。大年初二高主任就叮嘱一定要好好背一背新课标,不时问问准备情况和准备进度。市教研室在二月份建了一个群,督促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先来准备。
三月初收到了比赛通知,省赛课题是四选一: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咕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比赛的课考察的内容比较齐全,识字写字、写作指导、恰当搜集资料。一周多的时间要准备四节课,时间很紧张。统编教材应用以来,我教过一个五年级,两个四年级,正在教一年级,《咕咚》《荷花》《两小儿辩日》都没有教过;《荷花》《少年中国说》《两小儿辩日》还是需要背诵的课文。各种情况累计在一起在准备时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通过课文,明确单元要素,明确本单元每篇课文承担的任务。
第二:确定课时,从何处划分,我要讲第几课时。
第三:通篇设计,清晰知识延展脉络。
第四:精修参赛课时,设置课堂亮点。
第五:预设答辩问题,筹划答辩模板。
我来说说第四步,其实大家都知道三百多人讲同样的课,一定要与众不同,你的每节课一定要有一个真正贴近学生,又与众不同的亮点。鹤壁市小学语文本次共6人参赛,湘江小学的陈熙她就有自己的亮点和风格,她研究汉字比较深,所以在她的四节课中都能恰当地通过字源帮助学生理解,这就很独特。
我抽到的题目是《荷花》,其实在讲台十多年,虽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适合讲什么题材课文,自己是有感觉的。我不太适合讲这类文章,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选择了简单一些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解1-3自然段眼中看到的荷花,闻到的花香。课后有一个小练笔,写其它的花。如果单纯地课上讲方法,课下来练笔,就缺少了学练评一体化的意识;如果直接出示图片在课堂上观察花来写,又感觉少了一个扶梯,讲完方法直接放手,进度有些太快。于是在学完荷花后,我加入了写荷叶的环节。给了学生一个扶手,同时在课文中就有一句描写荷叶的话,学生续写比较简单。这个思路其实也得益于我们在2020年一个课题《统编教材下小学低段随文仿写的实践研究》,虽然这个课题研究对象是一二年级,但我们课题组把四本书仿写点梳理过后,你就有种不自觉的看到课文就找仿写点的习惯。其次就是作业设计,我一开始的设计是学生欣赏樱花。到郑州之后在宾馆商讨时,担心评委都知道鹤壁樱花节属于泄题,所以临时改了作业,以延学单的形式呈现了。
整场比赛结束后,我感触最大的是:团队助我成长。设计的前稿来自很多学校的智慧,修改磨课中又有高主任的指导,课件制作上我校微机老师刘海滨、天赉小学吴玉芹又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一直在说抱团成长,其实真的是这样。3月10日刚到郑州我们去拷贝课件,从六点足足等到十点多,高主任看其他参赛教师课件帮我寻找突破点,玉芹排队等待拷贝,我则现场练习板书;去郑州前孙主任召集参赛教师多次研讨、磨课、互相模拟答辩,讲解答辩策略。正如一句歌词里说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犟龟》是一本很经典的绘本,讲的是乌龟陶陶想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盛大的婚礼,而决定出发。途中他不接受劝告与安慰,不听信猜测与谎言,经历了坎坷和风雨,但他仍然一步一步地向前爬,终于赶到了目的地。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绘本适合0—99岁的人阅读。”最开始读这本书,就是单纯地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们知道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乌龟。后来再来读这本书,发现犟龟去参加狮王的婚礼并非单纯为了见识“隆重的婚礼庆典”,他的这一路也不仅仅是坚持不懈,她是为了自己而出发,寻求自我超越。每个阶段,这些关键的课都让我对于语文教学有新的思考和想法,分享给大家我的经历,是因为我相信你在教学中一定也有自己认识,我们带着思想前行,或许速度不快,但只要我们出发,就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