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淮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淮南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波介绍,历经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全市1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家级贫困县寿县高质量摘帽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昔日贫困地区的面貌与贫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安徽淮南适合种什么药材_淮南种植物致富_淮南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

脱贫群众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脱贫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家庭收入稳步上升,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的2371.9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1733.3元,年均增幅37.68%,增幅比全省农民收入高28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民收入高29个百分点。

脱贫地区基础条件全面改善

脱贫攻坚以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逐年递增,累计投入46.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8730个。昔日贫困地区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昔日贫困村全部通宽带,提前3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昔日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脱贫地区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全市162个贫困村的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的3.66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1.26万元,增长近9倍,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贫困村由4个增加到160个,其中收入50万元以上村25个,做到了村村有致富门路、村村有稳定收入。国家级贫困县寿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从2015年的130.6亿元、10.7亿元和137.9亿元增至2020年的225.3亿元、24亿元和219.3亿元,年均增幅分别为6.7%、17.5%和9.7%,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386名选派帮扶干部,528家单位、2.6万余名帮扶干部与广大扶贫干部、基层干部奋战在脱贫第一线,广大干部作风得到全面锤炼。脱贫攻坚以来,我市1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3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家单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全面完善

构建了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亲征,逢会必讲扶贫、下乡必看扶贫,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各县区、各部门“一把手”发挥“头雁效应”,当好“施工队长”,拿出主要精力专抓扶贫,凝聚全市力量,合力攻坚,建立“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各方协同,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全市乡村振兴系统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有序平稳过渡,主动适应改革,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力落实“四个不摘”,确保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抓好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各级书记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以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抓好领导联系帮扶、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县域结对帮扶、社会帮扶工作,构建新阶段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体系。坚持市县乡抓落实,把抓落实的责任进一步下沉到基层一线,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各类项目和资金能够真正惠及到乡村、惠及到农民。

抓好政策衔接。及时落实国家和省要求,把政策衔接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结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调整,先后出台了十余项措施,涉及财政资金、资产管理、特色种养业、小额信贷、就业帮扶、兜底保障、危房改造、医疗保障、“防贫保”等诸多方面,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支撑。

抓好队伍建设。6月8日,淮南市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重组为淮南市乡村振兴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规格为正处级。各县(区)乡村振兴局同步挂牌,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村乡村振兴专干均配备到位。加强工作队建设,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和相对后进村选派186个驻村工作队,各级同步开展在线培训、集中培训、送培训到基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确保新人员、新队员尽早熟悉工作。

抓好总结表彰。在全国、全省和乡村振兴(扶贫)系统表彰的基础上,6月4日,市委书记任泽锋主持召开淮南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大会,全面总结脱贫攻坚伟大成就,隆重表彰我市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90名先进个人和31家先进集体,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全面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市脱贫攻坚进行“全景式”总结,在《淮南日报》连载刊登,共计25篇,20万余字。

全力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及时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了《淮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实施方案》,统一摸排标准,规范工作流程,集中时间与力量,于6月份在全市10个县区(园区)71个乡镇(含经开区下辖村居)884个村(居)开展首轮集中排查,共摸排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453户1464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50户155人,边缘易致贫户18户55人,突发意外导致生活严重困难户385户1254人。截至10月1日,全市符合条件并录入系统的检测对象共有477户1536人。

优化监测方式。大力推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机制落实,借力媒体、信访、舆情信息渠道,适时风险预警。全市共设立网格1.85万个,网格员2.03万名,组织动员驻村工作队成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乡贤人士、创业致富带头人、村医、农村党员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监测帮扶中来。

强化监测帮扶。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导致基本生活突发严重困难户,扎实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和适时精准帮扶。各县区根据新识别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型、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等方面情况,优化完善帮扶措施,及时落实帮扶联系人,监测预警及时,帮扶措施到位,确保无一人返贫致贫。

探索长效机制。及时制定《关于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防止脱贫户返贫、边缘户致贫。

全力推进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深入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着力在产业园区建设、经营主体带动、帮扶机制完善、项目推进实施、“一村一品”培育、产销有效对接、产业风险防范等重点工作上下功夫。截至9月底,全市脱贫地区共投入到村到户项目资金3.94亿元,实施到村项目249个,到户项目34842个,覆盖脱贫户24859户,新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198个,参与帮扶村、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73个。全市2021年新增小额贷款2310万元,共惠及503户脱贫户。通过消费扶贫、商超对接、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帮助解决农资进入难、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国家已发布我市扶贫产品644个,积极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41家供应商、133个产品入驻“扶贫832平台”,250家供应商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展示扶贫产品546个。全市累计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价值11.18亿元。

大力推进稳岗就业。大力推进“三业一岗”就业帮扶,通过劳务输出、公益岗位、扶贫车间、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今年截至9月底已有56280名脱贫劳动力走出家门,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发放贫困劳动者交通补贴257.12万元、就业帮扶车间运营补助10.43万元;组织实施易返贫人口技能培训523人,农民工技能培训18407人。

大力推进社会帮扶。为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帮扶单位和驻村选派干部的管理,督促指导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单位包村、干部驻村、整村包保”工作要求。结合“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组织全市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干部走亲戚”回访活动。第八批选派干部均于6月10日前到村任职,相比第七批选派干部增加172名,充实帮扶力量。6月15日,《人民网》、《央广网》推介了《淮南:接过接力棒,迈步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积极引导支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实现自身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的互利共赢,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加快振兴。

大力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在保持农村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对“老弱病残孤”和失能、半失能群体,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以及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根据困难类型及时救助,将118名脱贫不稳定人口和766名边缘易致贫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保障范围。继续提高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首次实现市域内统筹。

全力推进资金项目管理,确保建成快收益好

强化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全市2021年共计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06亿元,较2020年增加1.1亿元,增幅达22%。继续按照要求加大对产业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衔接资金共安排项目704其中产业项目357个,涉及资金4.15亿元,占衔接资金总量的68%。

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全市2021年度入库项目2776个,项目预算总投资26.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199个,预算总投资18.6亿元,占比70%。年初以来,我们始终紧盯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工作,对资金项目工作开展了7次督导调研,资金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进展明显,目前全市衔接资金安排项目已完工476个,完工率67.6%,已报账衔接资金5.05亿元,资金支付进度83%。

强化扶贫资产管理。推动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确保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责任到人,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经营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承担管护责任,重点做好公益性资产管护、经营性资产运营管护、到户类资产管护工作。严格落实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截至目前,全市摸排2013至2020年扶贫资金投入46.4亿元,项目资产40.85亿元,形成资产占比88%。

安徽淮南适合种什么药材_淮南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_淮南种植物致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