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清阳
〔内容摘要〕 牲畜良种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品种改良是提高出栏率、提高个体生产性能、提高畜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畜牧业是我市农村支柱产业,良种牲畜繁育和品种改良体系建设,是推动畜群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 键 词〕 牲畜良种 发展思路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畜牧事业局 高级畜牧师
一、六盘水市牲畜品种改良及良种繁育基本情况
(一)黄牛品种改良现状
我市黄牛冻精输配改良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2003年,全市累计建成牛杂交改良点196个,全年共输配母牛25553头,占能繁母牛14.26万头的17.9%,2002年配种2003年产杂交犊牛13783头,截止2004年6月底,已建成牛杂交改良点247个(其中鲜配点216个、冻配点31个),分布在83个乡、镇。品种主要有短角牛、西门塔尔、安格斯、海伏特等。今年上半年共输配母牛24316头,接近去年全年输配母牛头数。牛的品种改良经济效益显著,周岁杂交牛市价比同龄本地牛高800-1000元,农户已对黄牛杂交改良技术由被动接受逐渐转为主动接受。
(二)羊品种改良及良种羊繁育情况
1、山羊改良现状
到2004年6月底,全市引进的良种公羊已达109只(其中波尔山羊91只、南江黄羊18只),建成羊改点112个(其中鲜配点104个、冻配点8个),分布在53个乡、镇。共输配母羊5478只,产杂交羔羊4379只。
2、引进南江黄羊纯繁现状
2000年以来,先后从四川引进南江黄羊380余只,在月照、堕却、洒志、折溪、箐口等乡进行纯繁饲养,现已繁育增加到800多只。南江黄羊在我市纯繁饲养,表现出了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适宜圈养的特点,经产母羊双羔率达80%以上。
3、引进新西兰考力代半细毛羊纯繁现状
1989年,贵州省从新西兰引进考力代半细毛羊,分配304只(其中母羊300只、公羊4只)给盘县坡上牧场纯繁饲养,现有663只(其中公羊20只,能繁母羊475只)。
4、本地黑山羊保种基地现状
1996年市农牧局把盘县珠东乡、板桥镇区域划定为黑山羊保种基地,近年已为县内提供种公羊246只,现存栏14000余只,其中能繁母羊6400只。
(三)猪品种改良及良种猪繁育情况
1、 猪品种改良现状
到2004年上半年,全市建有猪改点446个(其中本交点431个、人工授精点15个),共输配母猪41800头(次),建成三元杂交猪生产示范村10个,全市猪杂交改良面达95%以上。
2、引进优良种猪繁育现状
我市现有良种猪纯繁场4个,其中国有事业场3个,即六枝特区种畜场、盘县种畜场和水城县种畜场,私营种猪场1个,即贵州冠博饲料有限责任公司红果种猪场,共有纯种猪284头(其中种公猪32头、母猪252头),品种有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
3、本地优良品种关岭猪纯繁现状
关岭猪属地方优良品种,六枝特区种畜场现有纯种公猪2头、纯种母猪17头。
二、 存在问题
(一)国有种畜场基础设施差、生产规模小
我市3个国有种畜场即六枝特区种畜场、盘县种畜场和水城县种畜场,都是上世纪70年代前建的场,至今基本未进行扩建和改造,基础设施简陋、圈舍破烂、设备陈旧,生产条件差,发展速度慢,种猪群体小,生产形不成规模,难以发挥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二)种畜场种猪老化
我市3个国有种猪场,共有种猪162头,其中只有盘县种畜场近年对种猪进行了更新,其余两个场的种猪使用年限较长,种猪老化现象严重,生产性能下降。
(三)农户饲养母猪血源混杂,部份种公猪质量不高
我市农村饲养的种母猪,多是农户从商品猪中自选饲养,血源混杂;部份配种点公猪为畜主自购饲养配种,达不到种用标准。由于种母猪和种公猪的质量都较差,所产的杂交仔猪生产性能不高,杂交改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四)牛羊品种改良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
全市已建牛品种改良点247个、羊改点112个,但改良覆盖面还不大,且建点分布不均,盘县建牛改点数占全市总数的56.7%、羊改点数占全市总数的68.7%,其他县、特区建点数较少。
(五)少数牛、羊品种改良点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我市牛、羊品种改良以鲜配为主,部份品改点所在乡、镇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农户认识差,配种数量少,品改员收入少,种畜饲养水平低,导致种畜体质下降,配种功能减退,甚至失去配种能力。
(六)劣质本地公畜影响杂交改良技术的推广
本地劣质公牛公羊多未进行去势,且与母畜同群放牧,野交乱配机率高,往往发情母畜与劣质公畜交配后才被畜主发现,影响了杂交改良技术的推广。
(七)能繁母畜比重偏低
我市饲养牲畜以农户散养为基础,在畜群结构中,能繁母畜比重偏低,如2003年,全市出栏肉猪65.71万头,年末存栏102.6万头,全年饲养量为168.3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5.73万头,年仅能产仔90多万头,近80万头靠外地供给,如果2003年饲养的猪都靠本市繁殖生产,需饲养能繁母猪10.5万头,占年末存栏猪群的10.2%,要比实际比例高4.6个百分点;牛存栏36.9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4.26万头,占牛群总数的38.6%,与较理想的比例50%相差11.4个百分点,由于目前杂交牛市价高,销路好,受利益驱使,近年所产杂交母牛卖出去的多,留作繁殖母牛饲养的少,造成基础母牛增加慢,三元杂交商品牛生产形不成规模;山羊存栏22.78万只,其中能繁母羊11.13万只,占羊群总数的48.8%,与较理想的比例60%相差11.2个百分点。
(八)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我市耗粮型的养猪业比重偏高,节粮型的牛、羊养殖业相对滞后,按出栏畜产肉计算,2003年,猪肉比重达86%,牛、羊、禽肉分别仅占6.6%、1.9%和%5;按产值计算,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77.6%,非猪产值占22.4%(其中草食畜产值占13.1%),草食畜产值中,奶牛产值最少,仅占0.1%,其次是羊,占1.3%。
三、 牲畜良种改良及发展潜力
(一) 牲畜品种资源潜力
我市有适应性强可作杂交改良母本的本地优良牲畜品种,如能耐粗、耐湿,体质结实,四肢强健的华南山地中小型黄牛;省内外著名的黑山羊;耐粗饲,较早熟的肉脂型关岭猪等。这些本地品种经引进良种公畜杂交改良,既可保持其适应性强,肉质优良的特点,又能提高个体生产性能。
(二) 饲草生产潜力
我市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可利用饲草面积390万亩。每年有80 余万吨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处理,使利用率提高到50%,配搭适量精料和其它饲草,可养牛10万头或羊40万只。规划退耕还林还草面积269.52万亩(其中还草面积40.79万亩),在适宜的幼林地内种植豆科牧草,刈割养畜,能达到经济效益的长短结合、生态功能的互补,若在30%退耕还林地内套种牧草,加上退耕还草面积可种草110万亩,配搭其它饲草可增养牛40万头或羊160万只;每年种植绿肥90多万亩,是冬春较大饲草资源,大力推广烘烤绿肥加工草粉过腹还田综合利用技术,适当配搭其它饲草可增养40多万头牛或猪;用冬闲田土种植多花黑麦草养猪,可节约一半精料,种植一亩配搭适量精料可养8头猪出栏,如果每年种10万亩,可养80万头出栏。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粮食作物-经济植物-饲用牧草“三元结构”种植等方式种草养畜,效益是种粮收入的2-3倍。
(三)畜产品生产潜力
1、提高出栏率。六盘水畜禽出栏率较低,还达不到全国同期水平的一半,如果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在现有存栏数的基础上,年可多出栏肥猪70万头、肉牛6万头、肉羊7万只。
2、提高个体生产能力。提高牲畜个体生产能力,特别是牛的潜力最大,目前,六盘水优质肉牛较少,出栏的肉牛主要是役用淘汰牛,每头产肉75公斤左右,通过改良,1.5-2岁杂交肉牛产肉达200公斤以上,个体产肉量可提高3倍左右。
四、我市牲畜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发展思路
(一)大力发展生猪
发展生猪生产的关键是调整猪的品种、提高出栏率和降低成本。逐步减少脂肪型猪的饲养、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市、县、乡要建立健全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优质外三元为主、以“杜洛克-长白-本地母猪”内三元为辅的杂交猪繁育推广体系,市级建良种猪扩繁场、县级建商品场、乡级建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基地和三元杂交猪商品生产示范村。推广普及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公猪使用效率。积极发展规模化养殖场,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快速提高出栏率,实现高投入,达到高产出。
(二)突出发展牛、羊
牛的品种改良向肉用方向发展,引进利木赞、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牛等良种公牛或冻精,改良本地黄牛,近期采取冻精与鲜精人工输配相结合,逐渐转由冻精输配,努力提高受胎率和产犊率,生产优质杂交牛。杂交牛生产从二元杂交逐渐推进到三元杂交,最大限度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加快山羊发展速度,加强保种基地建设,对本地黑山羊进行提纯复壮,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或冻精改良本地山羊,改进饲养方式,减少放牧强度,探索圈养模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肉用性能,同时购进南江黄羊纯繁饲养,生产优质羊肉,满足市场需要。
(三)重点抓好城郊奶业和禽肉、禽蛋生产
奶业:发展奶业,按照高起点的标准,跨越式的速度,提高科技含量,引进高产纯种奶牛胚胎进行移植,尽快增加高产奶牛数量。建设奶牛饲养小区,配套设置配种点和挤奶站,及时输配,提高繁殖率,统一用挤奶机挤奶,及时收购加工,保证原奶优质卫生。采取公司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发展奶业,公司为奶农提供配种、防疫、指导等技术服务,奶农向公司交售原汁奶,公司通过加工、分袋包装、“冷链”销售增值,无奶牛成本农户向公司借贷奶牛,交奶还贷,双方获利,互促发展。
禽肉、禽蛋生产:建立禽肉、禽蛋生产小区,推行标准化饲养,积极发展规模化养殖,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提高出栏率,大幅度增加禽肉、禽蛋产量,同时大力推广林下种植优质牧草饲养家禽,发展草食生态禽,提高禽肉产量和品质。
五 、牲畜良种纯繁、改良发展目标
(一)牲畜良种改良目标
1、牛:到2010年,能繁母牛增加到34.7万头,能繁母牛占年末存栏总数比重从38.6%上升到50%;牛品种改良点增加到500个,每个配种点平均负担输配母牛为694头;杂交配种率上升到80%以上,三元杂交犊牛占产犊数的50%以上。
2、山羊:到2010年,能繁母山羊增加到30万只,能繁母山羊占年末存栏总数比重从48.8%上升到60%;建良种羊配种点增加到400个,每个配种点平均负担输配母山羊为750只;良种配种率上升到60%以上。
3、猪:到2010年,能繁母猪增加到17.7万头,能繁母猪占年末存栏总数比重从5.6%上升到12.5%;猪配种点增加到500个,每个配种点平均负担输配母猪为354头;二元杂交母猪占母猪总数的80%左右。
(二)畜禽生产目标
牛存栏从2003年的36.95万头到2010年增加到69.4万头,出栏从6.2 万头增加到19.43万头;出栏率从16.78%上升到28%。山羊存栏从2003年的22.78万只到2010年增加到50万只,出栏从7.76万只增加到37.5万只,出栏率从34.1%上升到75%。猪存栏从2003年的102.6万头到2010年增加到141.5万头,出栏从65.7万头增加到141.5万头,出栏率从64%上升到100%。奶牛存栏从2003年的235头到2010年增加到1200头。禽存栏从2003年的352.5万羽到2010年增加到600万羽,出栏从248.2万羽增加到864万羽,出栏率从70.4%上升到144%。
(三)畜产品生产结构目标
1、肉类总产量:肉类总产量从2003年的7.47万吨到2010年增加到18.64万吨,人均占有量相应从25公斤增加到58公斤。其中牛肉从0.49万吨增加到2.33万吨,比重相应从6.6%上升到12.5%;羊肉从0.14万吨增加到0.66万吨,比重相应从1.87%上升到3.54%;禽肉从0.37万吨增加到1.4万吨,比重相应从4.95%上升到 7.51%;猪肉从6.43万吨增加到14.15万吨,比重从2003年的86.07%下降到75.91%。
2、牛奶产量:牛奶产量从2003年的495吨到2010年增加到4000吨,人均从0.17公斤上升到1.24公斤。
3、禽蛋产量:禽蛋产量从2003年的3850吨到 2010年增加到6600吨,人均从1.3公斤上升到2.05公斤。
4、畜产品结构:肉类所占份额2003年为94.9%,2010年为95.91%;禽蛋从2003年的4.89%到2010年调整为3.4%;奶类所占份额从2003年的0.21%上升到0.69%。
(四)畜牧业产值目标
畜牧业产值(按90不变价计)从 2003年的39995万元到2010年增加到93284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相应从35.5%上升到45%以上,力争达50%。
六、实现发展目标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稳定和壮大基层畜牧队伍
一要为基层畜牧技术干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从事畜牧业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五分之四。二要顾全大局,技术人员由县畜牧局统一调配,充分发挥业务技能特长,参与实施重点工程,带动面上工作。三要扶持专职农民品改员,为他们创造提高输配数和受胎率的环境条件,解决初期搞品改收入低的困难。
(二) 大力推广发展畜牧业适用技术,加快科技进步
针对我市畜牧业生产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乡村干部,提高对畜牧业的管理能力。培训乡、镇畜牧兽医干部,提高业务技术能力。培训村级防疫员、农民品改员和饲养农户,提高防疫员、品改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和饲养农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培训要与畜牧业生产实际密切结合,重点以“三推广三普及四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即推广林草畜、粮草畜、畜沼粮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推广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小区规模养殖技术;普及畜禽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综合配套技术,普及人工种草、天然草场改良和饲料青贮、秸秆氨化技术,普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家畜个体生产能力,提高牧草、饲料转化率和秸秆利用率,提高动物疫病防治能力。
(三) 进一步加强动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和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保护体系建设,落实动物防疫目标管理制度。认真抓好重点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检疫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搞好春、秋两季畜禽防疫注射,重点疫苗注射密度要达100%;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大力推行牲畜防疫检疫耳标标识制度,防止患病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保护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抓好兽药产品质量监测,依法加大监察力度,加强对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检测,为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 加快牲畜良种工程繁育体系建设
建立良种繁育供种体系,是加快牲畜良种改良的基础。猪的繁育体系建设,市级建立纯种猪扩繁场,以繁殖良种为主,提高供种能力,县区建立良种猪商品场,乡镇建立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基地,逐步形成三级协调的良种猪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加强猪改建设工作,提高种猪质量,普及人工授精技术,把猪改点建成良种猪供精站,加快杂交改良进度;继续加强牛、羊品种改良点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增建新点,不断扩大牛、羊改良覆盖面,在交通方便区域建冻配点,边远山区建鲜精输配点,实行鲜配、冻配相结合,逐渐向冻配过度;加强对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和提纯复壮工作,增加对关岭猪保种经费投入,扩大关岭猪种群和仔猪生产规模,为生产“内三元”杂交商品猪提供母本。继续投入资金在珠东乡兴建黑山羊保种纯繁场和本品种配种点,进行选种选配,提纯复壮,提高生产性能。通过保种场带基地,扩大优良种群,发挥更大经济效益;立项投入,引进一定数量南江黄羊规模纯繁饲养,采取政府引导,协会运作,扶持农户,借羊还羊,种植牧草,调整结构,标准饲养,订单收购,农户受益,快速发展养羊业的扶贫工程。
(五)加强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广配合饲料
对退化的草地进行封育和改良,推广舍饲,适时刈割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草地功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加大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力度,用退耕还林地种植优质豆科牧草;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三元结构”等种植方式种植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充分利用冬闲田土种植一季牧草,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饲草;推广鲜草喂猪喂禽,提高种养经济效益;推广优质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和绿肥等)的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为冬春储备足够饲草,实行优质牧草饲喂良种畜禽,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
(六)抓好畜牧业“100强村”建设项目
选择100个发展畜牧业条件较好的村,发展成畜牧养殖专业村。采取集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和兽防服务为一体的示范实施,引导广大农户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通过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集中连片发展,形成群体优势,形成专业村和专业生产带,进而形成具有较大辐射范围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促进畜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业规模养殖水平,提高商品率和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七)抓好“生态畜牧业大省”基地建设
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须建成一批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按全省产业带划分,结合地方资源、区域优势,要抓好本市畜牧业基地建设,选择适宜区域布局:
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以盘县南部的乐民、响水、大山、民主、水塘、板桥、珠东、老厂、玛依、新民、北部的四格、盘江、断江、柏果、坪地、松河、普古、淤泥、保基、羊场、水城县南部的鸡场、营盘、龙场、顺场、花戛、北部的南开、青林、金盆、木果、毕德、化乐等乡、镇为重点区域向周围辐射,逐渐扩大,建成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产业带。
肉猪生产基地:以六枝特区的平寨、岩脚、新窑、牛场、龙场等大部分乡、镇和各县、区坝子产粮村寨为重点,引导带动周围区域生猪生产,建成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县。
奶源生产基地:以供应城区鲜奶为目标,重点把钟山区的老鹰山、大河、汪家寨、水城县的滥坝、蟠龙等城郊乡、镇建成奶源生产基地。
禽肉、禽蛋生产基地:以六枝特区的岩脚、新场、箐口、陇脚、洒志、钟山区的大河、水城县的木果、发耳、盘县的响水、大山、柏果、盘江等乡、镇和几个县城城郊为主,引导带动周围生产,形成优质禽肉、禽蛋生产基地。
在基地核心区域推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生产优质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