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两年的夏季高温多雨,海水盐度低,气候恶劣,使海参养殖业受到严重打击,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海参养殖处于低迷状态,部分养殖户信心不足。但从整个水产养殖行业来看,海参还是产量大,产值高的养殖品种,只是现在大多数养殖户抱着靠天吃饭的态度,靠散放粗养的管理模式,不注重日常管理,不能科学的分析自身圈里的各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实施下一步工作,造成海参养殖在行情不理想的情况下效益不高。所以,若想获得低成本,高收入的养殖成果,合理的养殖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容忽视。

三月:随着气温的回升,冰层开始融化。

1. 排出淡水。当冰层开始融化的时候,要及时排出圈内淡水,防止个别海参漂入淡水层摄入淡水,出现漂参等现象。

2. 调整水位。随着排淡工作的进行,将水位降到1.2米左右,加速底栖硅藻繁殖,促进海参尽早下滩采食。

3. 合理换水。尽量以少换或者不换为主,毕竟外海水温回升慢,且此时期外海水质条件不是很好。若要换,也要在圈内外各项理化指标相差不大的条件下进行换水。

4. 适当排出底水。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一方面由于圈内微生物及细菌的大量繁殖,再加上海参自身代谢废物堆积于圈底,造成水体底部水质恶化。

四月: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海参已出礁,开始进入第一生长期。当圈内冰层全部融化时,主要工作如下:

1. 消毒、解毒。海水自净能力弱,加上越冬期寄生虫和细菌的繁殖,导致圈内水质条件较差,容易诱发疾病。

2. 改底。长时间大量有机质及代谢废物沉积到底部,造成底质环境恶化,做好底质环境修复工作对海参生长尤为重要,使用“超效颗粒底改”或“清道夫”改善底质。

3. 杀草。此阶段一些冷水草容易生长,若发现水草,应尽早杀灭,防止其蔓延。见水草死亡,要及时捞取死草、烂草,此后使用“清道夫”等化学型底改进行改底,并将沉入池底的烂草氧化分解。

4. 增强体质。经过一个漫长的冬眠,海参体质下降,抗应激能力较弱,个别体质较弱的海参不爱下滩。使用“免疫低聚糖”等营养、抗应激类药物,增强海参免疫力,快速下礁。

五月:进入到5月,是海参生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注意水环境和底环境的保护

1. 定期改底。为海参生长提供良好的底栖环境,一般使用“超效颗粒改底”每10-15天做一次改底工作

2. 及时杀草、改底。发现水草,及时杀灭,除了捞取死草、烂草,要使用“清道夫”类化学型底改进行改底,防止烂草沉入圈底,造成臭底、黑底现象。

3. 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当水温高于15度,可以使用“菌乐乳”类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改良,培养圈内有益菌,有益藻,达到菌藻平衡。此外,长时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达到控制水草生长,改善水质环境的作用。

营养、抗应激工作。在海参生长的重要时期,加强其体质及抗应激能力,也是海参产量提高的另一大因素。

六月:正是气温上升期,当温度高于21度,海参逐渐进礁,通常体质较好的海参进礁早。进礁以后,更要注意水环境和底环境的修复,保证海参安全夏眠。

1. 调整水位。由于气温升高,防止圈内温度升高过快,引起海参应激反应,将水位升到1.5m左右

2. 及时杀草、改底。为海参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3. 使用微生态制剂。此时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改良水质,调节水体的生态平衡及微生物循环。切记,大量使用时,要配合“劲氧”或“高能粒氧”类药物增氧,防止海参缺氧诱发疾病。

七月:是海参生存的关键时期,也是容易诱发疾病的高峰期。所以,此阶段的参圈管理尤为重要。

1. 控制水位。温度高,水体升温快,升高水位至1.6m左右,防止底热造成的底层有机质发酵产生有害气体。注意水位不要过高,容易造成底部缺氧。

2. 合理换水。少量多次换水,防止水体升温过快,切记要在圈内外各项水质指标几乎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换水,以防造成海参应激反应。

3. 谨慎杀草,及时改底。高温季节,植物光合作用强,水草生长旺盛,杀草要谨慎,草死亡之后要及时捞取,并及时使用“清道夫”改底,防止其沉入池底造成底质恶化,诱发疾病。此外,高温季节杀草要注意使用“解毒护水博士”解毒,“劲氧”增氧。不杀草的情况下,每10天改一遍底即可,毕竟高温期各种生物代谢快,代谢废物会快速沉入圈底。

4. 严防缺氧及水体分层。高温季节,容易造成水体盐度和温度分层,导致底热,水体不对流,底部缺氧,底层发酵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诱发海参犯病。洒“爽水解毒王”打破水体分层,增加水体溶氧,形成上下水交替,达到“水呼吸”,“底呼吸”顺畅的效果。

5. 使用微生态制剂(多糖芽孢源、菌乐乳)。此时期正值菌类制剂使用高峰期,生物制剂更容易被激活。定期使用,可达到水体微生物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改善水环境和底环境。此外,随着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可以降低水体透明度,减弱植物光合作用,抑制水草生长,从而达到控草的效果。注意:使用微生态制剂,要观察天气情况,并配合“劲氧”等增氧类药物使用,严防缺氧,且不要与杀灭型药物一起使用。

6.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进入7月以后。是水质较为不稳定的时期,应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做好应变措施。若发现如甲藻,夜光藻,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应及时杀灭,杀灭后,使用“劲氧”增氧,“清道夫”或“活泥底安”改底,“解毒护水博士”解毒。

八月:气温持续上升,天气炎热再加上雨季,正值海参犯病期。此时期管理工作与7月同步。此外;

1. 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提前预防工作。若有大雨,切记别大排大换水,防止雨水进入圈内,引起圈内各项指标变化剧烈,引起海参应激反应,诱发疾病。

2. 雨水过后,记得及时排出淡水,防止淡海水分层,造成海参漂入淡水层摄入淡水,出现漂参等现象。注入新海水,保持水位在1.6米左右。

注意阴天、大雾天气。此类天气,外界气压低,再加上植物光合作用弱,产氧能力弱,海参极易缺氧,所以要及时向圈内投入“劲氧”等增氧类药物,增加水体溶氧,为海参提供良好的气体交换条件。

九月———十月: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进入到9月份是海参生长的又一高峰期,如何促进海参尽早下滩采食,快速生长是提高产量的重点问题。

1. 调整水位。进入到9月份,将水位将至1.2米左右,令底栖硅藻大量繁殖,为海参下滩采食提供天然饵料。

2. 做好底质改良工作。为海参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加速其生长。定期使用“超效颗粒底改”或“清道夫”进行改底,一般每20天一次。

3. 及时杀草。发现水草,应及时杀灭,杀草后及时使用“净草底安”改底,快速分解烂草,并使用“解毒护水博士”解毒。

4. 增强海参体质及抗应激能力。经过夏眠过程,海参的体质会有所下降,使用“高能C+E”等营养抗应激类药物,增强其免疫力。

5. 做好杀虫、杀敌害工作。若水体中和海参体表及肠道内存在敌害生物、寄生虫等,会导致海参不下滩,不伸展,摇头,甚至化皮死亡等症状。所以秋季杀敌害工作必须重视,杀虫后使用“清道夫“类化学型底改改底,将其分解,为海参提供良好的动物蛋白。

6. 放苗工作。无论秋季还是春季放苗,要注意圈内各种苗种的存池量,合理投放。投苗前做好水体消毒,“超效颗粒底改”进行底质改良,使用“应激卫士”等抗应激药物增强抵抗力,以提高苗种成活率。

十一月(封冰前工作):到了11月份,温度持续下降,此阶段要做好封冰前工作,防止海参因各种因素而诱发疾病。

1. 调整水位。在封冰前最后一汛将潮水上满后,保持水位在1.6-1.8米左右。

2. 水体消毒。漫长的冬季,圈内会有大量有害微生物和细菌滋生,影响其冬眠。进行水体立体式消毒

3. 改善底质。处理完水之后,使用“超效颗粒底改“进行改良,为海参越冬营造一个良好的底栖环境。

4. 投喂“免疫低聚糖”增强体质,抗应激能力,提高越冬成活率。

十二月、一月、二月(封冰后及开春工作):进入到12月份,圈内已结冰,做好冰后工作对下一年海参出参率至为重要。

1. 保持圈内水位,不轻易进排水。

2. 及时清除冰面上积雪,防止冰层过厚对海参造成不良反应。

3. 在立春之后,可做以下工作:

a. 打冰眼曝气,将底层有机质发酵产生的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带到空气中,防止海参吞食诱发气泡病,漂参等现象。

b. 投入“劲氧”等增氧类药物,加速曝气过程,增加水中溶氧。(尤其是圈底,长时间堆积有机质及代谢废物,容易缺氧)

若发现冰下海参有肿嘴、化皮等症状,可多打冰眼,对水体进行消毒,“清道夫”或“活泥底安”改底,“劲氧”增氧等进行治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