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泰安市南马套村为例,依托该村所处的旅游区位优势和泰山女儿茶文化,在重新梳理村庄空间布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一轴四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改造规划,并提出了运用乡土植物提升不同功能区景观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特色乡村景观对于村庄发展至关重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常常通过改造民房或者局部墙绘来提高乡村美景度,改善村容村貌,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给排水及污水处理、配套照明设施、网络信息、智慧农业等;还有忽视了村庄本身的特色风貌营造,千村一面和乡村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美丽乡村建设流于表面,成为众多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村庄发展的通病。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人文景观、提升村民幸福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保留乡村文化特色和乡村景观地域性,促进乡村景观与经济文化建设更加和谐的重要举措。注重乡村本身的特色元素及乡土材料的运用,顺应村庄肌理的乡村景观,留住乡愁更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本文以泰安市南马套村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景观设计促进该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推动该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一、南马套村旅游现状与问题

马套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毗邻泰山风景名胜区桃花峪景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高铁泰安站约15km。村庄风景秀丽,村内有马套水库及大面积的茶田,是游赏泰山前重要的驻足点。

据《长清县地名志》记载,马套村于清朝初年分为南、北马套两村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两村的发展天差地别,北马套村经济发展迅速,成立了马套将军山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乡村产业体系,于2016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相比之下,同样具有优美的“山、水、林、田、水”景观元素的南马套村,劳动力外流,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20年7月至9月,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梳理出了南马套村景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现有典型景观要素分析

(1)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既是宝贵的人文财富,也具有丰富的景观价值。南马套村传统民居有着就地取材、院落小、私密性强的特点,适于改造成为具有泰山地方特色的小型民宿,有利于增强体验当地传统家庭活动、乡土民风的代入感。

(2)茶田景观

泰山女儿茶是泰安一大特产。泰安本无茶树,相传为满足乾隆皇帝封禅要品茶的愿望,地方官吏挑选美丽的少女到泰山深处采青桐芽,以泰山泉水浸泡,用体温暖热,献给乾隆,故名曰女儿茶。茶树种植正是泰山脚下南马套村的特色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观赏特性。进一步完善茶田景观,依托茶文化发展茶叶采摘观光旅游,将村内闲置的土地整体规划是极为必要的。

1.2 制约南马套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1)建筑布局混乱

村内现状建筑布局较为杂乱,大量民居零散分布,空间无序化和村内部分道路系统混乱,不便于村民及游人出行。

(2)乡土特色景观不鲜明

南马套村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相对比较完整,而且具有比较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是缺乏对乡土特色的提炼和景观提质,不足以吸引游客前来驻足欣赏。

(3)服务设施不完善

村内景点塑造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以及现有的景观节点分散、缺少联系。尤其缺少展示村庄风貌的场所或展馆性建筑,公共活动空间匮乏,不利于乡民交流以及游人驻留和游玩。

二、南马套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

2.1 规划理念

(1)传承村庄肌理

顺应村庄发展格局,在充分尊重南马套村景观现状、自然环境和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设计。

(2)展示村庄特色

村庄风貌在发展过程中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格局。景观规划应尊重这种差异并凸显其特色,于细微之处表现南马套村个性,于差异之中塑造地域性景观。严禁照搬“规划范本”,避免出现“千村一面”。

(3)塑造活动空间

目前村内缺乏满足村民活动需求的公共空间。因此规划过程中,以人为本,除了设置游客休闲娱乐的功能分区以外,也应考虑村民基本活动的空间需求。

2.2 总体布局规划

(1)空间布局调整

除了设置游客休闲娱乐的功能分区以外,也为村民增设公共活动空间,促进乡土非遗文化传承,重现村庄热闹景象。将原本无序的空间布局重新梳理,划分成四大功能分区和多个组团,并利用村庄主要干道进行串接,形成马套村发展轴线。将部分需要修葺的民居改造设计为民宿,形成“泰山特色民宿区”;对于村内利用效率低下的部分非建设用地进行景观改造,设置景观小品,形成“民俗体验区”;村内散置的土地进行集中规划,形成“茶田观光带”。最终建成“一轴四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图2)。

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_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范文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材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