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是梭子蟹科、青蟹属甲壳类动物,各组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居鲜品蛋白质含量之最,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锯缘青蟹苗种为海捕,具有投资小,收效大的特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广州南沙新垦地区锯缘青蟹养殖历史已有几十年,为该地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近几年新垦地区青蟹开始出现“浆蟹”(肌肉白浊),导致价格下跌,给当地养殖朋友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我们发现微孢子虫是造成锯缘青蟹“浆蟹”的主要原因,那么该如何防止出现“浆蟹”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图1 锯缘青蟹肝胰腺压片中的微孢子虫包囊

一锯缘青蟹发病症状

发病蟹在水中没有任何症状,发病蟹体表无明显病变(图2),大部分腹部黄褐色,发病蟹与正常蟹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发病蟹游泳足关节处发白(图3),解剖后体腔内有大量透明腹水(图4),有的为灰黑色果冻状腹水,有臭味,鰓部发白或发黄,肝胰腺萎缩并结构模糊水样化,肌肉白浊(图5),部分肌肉白浊并呈粉色(图6)。

图2 体表无明显病变(左为正常蟹,右为发病蟹)

图3 游泳足关节处发白(左为正常蟹,右为发病蟹)

图4 体腔内有大量透明腹水

图5 肌肉白浊

图6 肌肉白浊并呈粉色

二“浆蟹”发病原因

通过实验室检测,采集的所有“浆蟹”样品,在肝胰腺、鳃丝及肌肉内发现大量微孢子虫,与以往报道的甲壳动物微孢子虫病症状相似,因此初步确定微孢子虫是引起“浆蟹”的主要原因。微孢子虫具有微小的孢子,孢子被新寄主吞食后,虫体进入肠道上皮并经血液或体腔到达特定组织,在宿主细胞中生长发育及繁殖,微孢子虫可造成南美白对虾“棉花虾”、青虾肌肉白浊、三疣梭子蟹“牙膏蟹”等,在中华绒螯蟹“水瘪子”蟹中也检测到微孢子虫的存在。

三“浆蟹”流行特点

由于新垦地区有的池塘全年养殖,因此“浆蟹”全年均有,发病蟹规格有大有小,前期池塘发病率较低,严重的能达到50%,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到农历八、九月份时大多池塘都发病,池塘青蟹发病率能达到80%,对比往年数据,发现“浆蟹”发生的池塘有以下特点:1、塘底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泥底池塘比沙底池塘发病率更高,常年不清淤或之前种植过莲藕及蔬菜的池塘有机化严重,发病率较高。2、气泡病诱发导致“浆蟹”常见于水质不稳定的池塘和水体藻类更迭的季节,如经常杀藻的池塘及国庆后刮北风的天气发病率较高。小型藻类和蓝藻池塘丰富的池塘易发生气泡病,因此“浆蟹”的发病率也较高。3、投喂饵料质量差经过调查发现本地投喂锯缘青蟹的饵料主要为田螺、乌蚬和白蚬,其中田螺生长环境较差,本身携带病原较多,对池塘污染大,投喂田螺较多的池塘容易出现“浆蟹”。

四防控措施

1、彻底清塘十一月停止投苗,蟹全部卖完后清塘,清塘时将河沟淤泥用挖掘机挖出,使用生石灰70-150斤/亩或漂白粉15-20斤/亩进行清塘,清塘后干塘晒塘,杀灭塘底有害微生物。2、消毒池塘用水池塘进水后进行严格过滤,并用消毒药物对池塘水进行消毒,防止野杂鱼虾携带寄生虫,放苗前使用“碧水安”解毒,防止药物残留导致青蟹中毒。3、合理补苗清明时放第一批黑白苗,卖出一定量青蟹后进行补苗,在补苗前根据卖出的螃蟹大致估算需要补苗的数量,补苗时尽量选择距离较近的苗种,防止苗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应激过大或水体盐度差异较大,导致青蟹体质变差。4、正确使用氯制剂清塘微孢子虫对氯制剂相对敏感,建议清塘阶段使用“清塘修复安”清塘,彻底消除微孢子虫及其孢子。5、合理投喂尽量投喂乌蚬和白蚬,少喂田螺,田螺生长在水质较差的河沟中,本身携带病原较多,对池塘污染较重。投料前观察料罾,当料罾上没有蚬时再投喂,投料时控制投料量,防止投饵过多,造成池塘底部污染。6、及时改底,改善底质养殖期间每隔5-7天使用“底加氧”、“底居安”等改底药物进行改底,防止有机质累积,污染塘底,导致微孢子虫大量繁殖;平时尽量不要杀藻杀虫,防止池塘倒藻,导致池塘环境恶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