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信息网_养殖水产资讯网站_水产养殖资讯/

北部湾,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海面有些平静。 几个渔民从大船上卸下了几袋饲料,装进小船上,向不远处的深海网箱驶去。 饲料一倒进去,平静的笼子里,鱼儿突然欢跳起来。

“目前每个网箱每餐需要投喂10包20公斤的饲料,等鱼长大后,高峰期可以投喂20多包。” 水溅到笼子周围。 湛江汇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向东。他赶紧拿出手机,拍下了眼前的一幕。

湛江这样的深海网箱有3300多个,占全省的2/3。 湛江水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深海网箱养殖城市。 拥有广东省首个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

7月21日,湛江《卵鲳种质资源》等7项项目标准通过技术审查。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完善金鲳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近年来,湛江水产业相关地方政策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 7项项目标准通过技术审查,无疑为当地金鲳养殖提供了强劲动力。

根据湛江市2022年一号文件——《关于促进湛江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6年,湛江力争建成大型深水网箱5000个,大型养殖场5-10个。深海、远海规模化智能养殖平台、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大型海上“蓝色粮仓”,打造游客向往的“海上草原”。

笼子更换

十年磨一剑,向深海进发

从遂溪草滩镇草滩码头乘坐快艇,约30分钟即可到达湛江汇福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海面上星罗棋布的深海网箱,偶尔有几只海鸟飞过,留在笼子旁边。

湛江水产品的发展是向深蓝色的挺进。 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深海网箱”在湛江的发展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不过,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康平笑称,湛江网箱养殖已进入3.0时代。

湛江三面环海,居民世世代代靠海吃饭、种田、放牧、捕鱼。 20世纪90年代初期,港口内曾出现不少传统的木架结构网箱。 这是湛江网箱养殖的1.0时代,也是湛江水产养殖从陆地进入海洋的第一步。

2.0时代是21世纪的前10年。 现阶段,湛江重点发展周长30米网箱的开发建设。 这种网箱也只适用于近海港口,容易受到台风、寒潮、赤潮、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由于环境限制,养殖密度较高,一方面一方面超过了环境容量,另一方面容易滋生病虫害等问题。 。

早在2000年,广东省就在全国率先开发深水抗风浪网箱。 2010年以来,广东在湛江、汕头等地布局建设深海网箱产业园。 从传统浅海网箱向深海网箱的升级,被一些媒体评价为从近海到深海的大规模“网箱变迁”。

2010年6月,广东省首个深海网箱产业园在湛江特城岛投入建设,拉开了湛江深海网箱养殖快速发展的序幕。 2012年,湛江港开展渔业设施清理行动。 特城岛渔民淘汰传统小网箱,组成合作社进入产业园发展深海网箱养殖。

2010年至2016年深海网箱发展初期,广东省财政先后安排湛江深海网箱养殖专项扶持资金超过5500万元,推动特城岛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发展公园由最初的100多个笼子组成。 到600多个。

深海网箱养殖规划也提上日程。 2014年,湛江出台《湛江外海深水网箱养殖发展规划(2015-2020年)》,特城、东海岛、西联、乌什、草滩5个深海网箱养殖核心区将整合雷州湾北部湾已成为深海养殖产业带。 2020年,湛江成功申报全省首个深水网箱产业带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1.5亿元。 这一时期,蓝色海洋中频繁出现周长80米至100米的深海网箱。 这就是杨康平所说的3.0时代。

“深海网箱养殖可以有效缓解开发程度接近饱和的近岸港口压力,恢复沿海生态环境。深海水流湍急,鱼的品质得到提升。 “产量好,产量高,还能避免过度捕捞造成的资源匮乏,进一步调整渔业结构。” 杨康平说道。

目前,湛江的深海养殖产业链从网箱制造、网具生产、深海养殖鱼饲料生产配送,到鱼类养殖、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日趋完善。 年产值100亿元,带动近万人就业。

水产养殖资讯_水产养殖信息网_养殖水产资讯网站/

高质量

深海鱼类经济附加值高

经过十多年的贝类养殖,徐向东在2019年决定进军深海养殖领域,主攻金鲳养殖。

徐向东选择了家乡遂溪县草滩镇。 从地理上看,雷州半岛就像一条龙尾伸入海洋,形成了半岛西侧北部湾的天然屏障。 每年台风来临时,草滩地区相对安全,是台风滋生的宝地。

养殖界的人总喜欢称自己的鱼为“这条鱼”。 “这种鱼(金鲳鱼)吃的是人工饲料,目前湛江在管理和销售方面都比较成熟。” 说起选择金鲳鱼的原因,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是徐向东考虑的主要原因。

湛江沿岸海水温度常年在14至26摄氏度之间,最适宜金鲳生长。 作为“中国金鲳之都”,金鲳鱼是湛江深海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年产量8万吨以上,占全国的40%、全省的80%。

在海南,每年2月底开始,金鲳鱼纷纷产卵。 湛江春季气温较低,在25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下,金鲳鱼苗成活率较低。 因此,湛江的金鲳鱼卵或鱼苗大部分来自海南。 近年来,徐闻、雷州等地也开始建设温室产蛋。

汇福养殖的金鲳鱼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换7种饲料,从0号饲料到6号饲料。 不同的饲料口径,营养成分不同。 金鲳鱼每六个月养殖一次,单个深海网箱的产量可达10万公斤。 所产鱼肉质可与野生鱼媲美。

“我们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放苗,一斤鱼苗约350-400尾,每条鱼长到0.8-1.2斤之间就可以收获。收获季节是中秋节到春节前。新年。” 徐向东介绍。 ,自家金鲳鱼价格稳定在13元/斤以上。 其开发的市场包括国内、美国、加拿大等地。 许多海外华人也喜欢这种鱼的鲜美味道。

在草滩以南的流沙港海域,广东海威农业集团养殖的3万多尾军曹鱼、鲶鱼也繁衍生息。

这些鱼生活在“海威一号”,这是湛江首个半潜式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也是湛江网箱容量最大的深海网箱养殖平台。 有两个12米深的笼子可供养殖。 水体总面积15000立方米。

“海威一号”于今年4月正式竣工。 与普通深海网箱不同,“海卫一号”采用钢架结构,总体积和规模较大。 配备先进的平衡系统、宽阔的作业平台、通道和科学的管理维护设施,提供更高的作业安全性,设计抗台风能力达到15级。凭借“海威一号”的经验,海威集团计划新增3个3万立方水体养殖平台投入运营。

海威集团董事长刘鼎拥有30多年水产养殖经验。 他打的是差异化发展牌,养殖军曹鱼和鱿鱼。 这两种鱼的收购价都在30元/斤以上。 其中,鱿鱼鱼脂可用于制造鱼胶,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 水产预制蔬菜市场需求持续上升,进一步拓展了深海鱼的销售渠道。 。

“我们的鱼要养到50斤左右,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比野生鱼少了一年多。由于养殖周期长,需要更坚固的网箱,不然台风来临时, ,鱼儿就很难长大了,又会回到大海了。” 刘鼎感慨道。

水产养殖信息网_养殖水产资讯网站_水产养殖资讯/

科技加持

可持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打开手机,一条鱼缓缓游过镜头。 刘丁在手机上滑动,视角也随之切换:“我们平台上的一切都可以通过手机远程监控。”

刘鼎所说的,是搭载诸多“黑科技”的“海卫一号”。

“海卫一号”在水面和水下都配备了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鱼类活动,还可以监测水质和水温。 该平台还可以进行海水淡化和生活污水处理。 配备各种设备,方便科研人员。 进行育种试验。 诺达的养殖平台只需要三个人进行日常管理。

这样的“黑科技”,让刘丁在前不久袭来的台风“斯安巴”中感到安心。 他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看到平台的情况,可以知道渔网是否破损,鱼是否逃出数十公里之外。

“在饲养方面,我们采用自动饲养和人工饲养,自动饲养是人工饲养,人工饲养是一些小杂鱼,营造更原生态的环境。” 在某一阶段,潜水员会潜入海底查看饲料的消耗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饲料。 这项工作未来可能会被水下机器人取代。

令一些人疑惑的是,如果将饲料直接扔进海里,会不会污染环境?

对此,刘丁的看法是否定的:“我们用的是膨化饲料,不会沉到海底,饲料也经过计算,保证鱼基本能吃完。”

徐向东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近年来,养殖基地水质监测结果全部合格,他认为控制养殖密度是关键。 “我们有1500亩地,为什么放71个箱子而不是100个?一个网箱需要20多亩水,否则海水污染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鱼的密度太高,这更容易引发疾病,怎么放怎么养,这些都是有计划的。”

每年冬天金鲳鱼收获后,徐向东往往选择不管它,不养鱼过冬,而是养海如养地。 “你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一刻也不能停下来,如果你想要更多,你可能得不到。大海已经贡献了半年多了,你必须让它休息,对吧?”

有人选择休息,有人则在海外徘徊。 湛江的深海养殖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有业内人士表示,深海网箱养殖每年的海域使用费为2200元/亩。 按养殖标准折算后,实际有效水面海域使用费为4.4万元/亩/年。 高昂的用海成本,让一些养殖企业“舍得有余”。

此外,复杂的用海程序也制约了湛江深海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农民申请深海养殖时,需要经过多重咨询、使用示范、海洋环境评估等。 重复工作较多,大大延长了用海手续的时间。

未来,湛江将根据资源禀赋和特点,将深海网箱养殖研究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引导网箱制造、水产种苗、深海养殖、产品等相关产业集群化发展。深加工,做大做强深海文化产业。 簇。 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企业、农民也呼吁上级简化用海手续,配合推动政策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支持等.,把湛江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深海养殖业。 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增长极。

■专家声音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华普:

避免“木桶效应”

弥补深海养殖的短板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湛江水产养殖已成为湛江响亮的招牌。 随着养殖业从近海向深海拓展,湛江深海养殖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又该向何处去? 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华普。

陈华普认为,湛江拥有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气候温暖、资源充足,发展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水产业打通了全产业链,地方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为后续发展指明方向。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种业发展,加强粮食安全。 深海养殖是未来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海上粮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湛江肩负着振兴广东省水产养殖业的重任。 随着海南养殖业的萎缩,湛江承担起建设南方二线养殖基地的重任。

土地和近岸资源相对有限。 从近海转移到深海扩大了繁殖空间。 还可以缓解近岸养殖带来的生态压力。 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 深海养殖可以说是传统粗放养殖向现代工业化、智能化养殖的升级。 可以有效促进装备设计制造、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延伸,有望培育百亿甚至千亿产业。 产业链。

早些年,北方就率先在深海开发大型养殖平台。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带来养殖装备的升级,南方在深海养殖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后劲。

陈华普表示,继续发展深海养殖,需要提高技术实力,升级养殖设备,提高抗风浪、抗腐蚀能力,开展智能化管理,保障远海通信。 同时,要通过品种试育等培育适合深海养殖的品种,饲料、病害防治等相关配套研究工作也不能落下。 此外,深海网箱和养殖平台的养殖量很容易达到数十万或数百万公斤。 仓储、流通、加工等产业链下游要保护好,避免“木桶效应”,补短板。 局,为提高湛江海洋渔业竞争力。

■一线特写

从贵州大山到湛江海边,深海养鱼户靠船过活

“鱼养得好,心情就好”

在海上漂泊,杨贵昌最关心的是鱼吃得好不好,鱼长得好不好。

49岁的杨贵昌从事深海网箱养殖已有十多年。 他和近20名同事生活在海上,管理着湛江汇福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71个网箱。

杨贵昌住在船上,靠太阳能发电,有生活用水和矿泉水储备。 “我们有时三四天上岸一次,有时七八天上岸一次。通常吃完鱼饲料后,我们会补充一些蔬菜,并储备一些蔬菜。” 其他同事偶尔也会来基地,带来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和肉类。 鱼类在繁殖周期中,只有遇到台风时才会上岸停留一段时间。

他们的作息时间都是跟着鱼走的。

杨贵昌每天的工作比较固定。 他通常喂鱼两三次。 退潮时正是喂鱼的好时机。 涨潮时,饲料很容易被海水冲走。 “我们会看潮汐表喂鱼,凌晨四五点可能退潮,也可能更晚。” 杨贵昌说道。 此外,他们偶尔也会清理和更换网箱中的鱼网。

今年上半年,湛江海水温度较低,网箱里的金鲳鱼生长缓慢。 目前只长到了两三两。 当鱼变大时,杨贵昌和同事们就需要在夜间巡逻。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趁夜间到网箱偷鱼。

闲暇时,他们会开着小船去附近钓鱼。 他们感觉自己的头发变长了,船上的人也互相帮忙剪头发。 金鲳鱼通常在农历新年之前出售。 过年期间,杨贵昌可以回家住两个月。

从贵州铜仁的大山,到广东湛江的大海,杨贵昌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虽然海上重复的生活有点枯燥,但是空气好,环境好,生活简单。 用杨贵昌简单的话来说:“海上风景还是不错的,闲着也可以看日出日落,养好鱼心情就会好。” 正好。”

相关附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