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环保新闻网7月27日讯(记者 钱华良)养殖污染,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因之一。近日,本网不断接到兰溪上华街道群众举报,反映该街道很多养殖户侵占农田、违规搭建养鸭大棚,污染了水源地——衢江。

污水正源源不断流入饮用水源——“衢江”

上华街道位于兰溪市区南部,地处三江交汇处,东临金华江,西临衢江,下游汇入兰江,而这三条支流都是钱塘江主要支流及源头之一。

同时,上华街道又是传统畜禽养殖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历年来以养猪、鸭、甲鱼、豆制品而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农田深处隐藏着数百个违建养鸭大棚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天溪实地勘察,发现整个天溪河道上,水质全都呈棕黄色,虽然有的河道有整治过的现象,但河道内还是臭味四处弥漫。

记者了解到,天溪起点在上吴许家村,终点在张坑村,全长8.7公里。同时,天溪也是上华街道用于防汛、排涝、配水的主要河道。上游由上吴村从衢江引入,通过上吴、唐家、路塘、下吴、陈武塘、黄家墈、小张坑等村,最后汇入瓦灶头村排入衢江的下游。

据村民反映,这里的养鸭棚大约有4~5百个,都是违规搭建,侵占农田不说,还弄得其它种植户的农田里到处都是鸭粪,由于肥力太大,导致大片庄稼被烧死。

村民林大伯说:“每个养鸭场的规模大多为3~4千羽,少的也在100羽左右。养鸭场的老板每天都要给养鸭池换两次水,而废水都不经过处理,就直接通过沟渠排放出去,最终都排入天溪。”

瓦灶头村的放水口,臭气熏天的棕黄色污水从这里流向“衢江”

养鸭场离饮用水源最近的不足百米

“这条江是衢江,是我们兰溪的饮用水源。而这个排水口出来的水就是从天溪里放出来的,你闻一下臭不臭。”徐姓村民指着瓦灶头村排出口向记者说道。

在上吴村村道右侧竹林里,记者发现一养鸭场,距离衢江直线距离不超百米。在鸭场的水池边,被人为地开挖一条约一米宽的水沟,水沟的另一头则与天溪相通,距离也就在20米左右。

村民章大伯说:“这个养鸭场离我家太近了,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影响很大,养鸭场里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周围的池塘、排洪渠几乎成了粪水池,夏天的时候,我们被熏得吃不下饭。”

养鸭场

村民陈大娘说,自从受到养鸭场污染后,地里的农作物产量也减少了。有时劳作过程中腿部沾染污水后就会觉得痒。

在采访过程中,村民们纷纷表示:“搞养殖是为了脱贫致富,但养殖户也应考虑到我们的感受。现在村村都搞新农村建设,象这样的污水乱排我们很担心,因为这污水最终是流向我们整个兰溪的饮用水源——衢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关注。”

养殖污染整治须严防反弹

“治理前,全镇共有503家养殖场,200多万羽鸭。目前已治理后关停159家,剩余养殖数在62万羽左右。根据要求,去年起,已经在全镇范围实施养殖场治污整治,要求养殖场全部要建沉淀池,并进行全密闭,禁止污水外排。”上华街道的治水负责人李卫星说,同时他也坦承,从目前的整治效果看,还是很不理想,天溪的水质目前又反弹到黑臭河。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仍然超标,仍属劣五类水质。

污水通过田边沟渠流入天溪

“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整治养殖棚内污水道,并加强日常监察,并对小规模的养殖场坚决予以拆除,预防水体再次污染。”李卫星说道。

兰溪市畜牧局产业科吕强表示,通过整治,在全域范围关闭了低、小、散养殖户,但从目前的总养殖规模看,还是存在着很多污染问题。如果从目前剩余的养殖数折算成猪计算,其规模也在3万8千头猪以上,算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其隐患不言而语。

在河道和饮用水源头这种环境敏感地带,建畜禽养殖,性质截然不同。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针对集约化畜禽养殖区已有明文规定:“畜禽养殖业必须设置废渣的固定储存设施和场所,储存场所要有防止粪液渗漏、溢流措施。用于直接还田的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直接将废渣倾倒入地表水体或其他环境中。畜禽粪便还田时,不能超过当地的最大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也有要求,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以及禁养区、限养区以内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区开发。

“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严格排放监管,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作为治理生态环境。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兰溪上华街道的所有养鸭场都处在禁养区与限养区以内,存在着对衢江以及下游钱塘江极大的环境风险,这个责任该由谁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