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民在喂牛
每天清晨,天蒙蒙亮,黄龙县石堡镇红石崖社区十亩地村的设施养牛基地就热闹起来。
64岁的养殖户刘培民在此开启了他的一天。备料、投食、打扫圈舍……看着养殖舍内肥硕的西门塔尔牛大口大口地咀嚼着草料,刘培民脸上露出了笑容。
“设施养牛基地一建成,我就把我的牛迁了过来。”刘培民有十几年的养牛经验,作为村上的养殖大户,他带头加入设施养牛基地,表示会用心把牛养好,起好示范带头作用,让大家有信心走上养牛这条致富路。
受地形影响,十亩地村的农田分布在沟、壑、峁、梁之上,不适合发展机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历史以来,部分村民有养牛的经历。今年年初,在征求村民意见、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以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运销服务为主要内容,着手养殖产业化发展、标准化,村集体以土地、资金入股,以养牛大户为主体,投资了18万元,建设了占地750平方米的标准化设施养牛基地。
肉牛养殖合作社成立后,实行统一提供优质品种、统一提供优质饲料、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的“三统一”经营模式,把一家一户的“小产业”做成经得起风浪的“大产业”,有效抵御市场风险,保护群众利益。
“在村上建成肉牛养殖场,先试先行,后续会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年底发展到50头,争取在明年发展到100头,这样下来,群众富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每年将增收3万至5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向乾介绍说。
“十亩地村的设施养牛基地,采取‘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养殖环境脏、乱、差问题,而且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单薄问题,帮助村民发展产业,闯出一条致富路。”红石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李成东说,设施养牛基地的建成,将逐渐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在全社区逐步形成产业多样性,养殖为补充的新局面,形成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养殖,群众致富有奔头的新局面,全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