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打蔓机在前开道,割去红褐色的红薯蔓,露出高隆起的小土堆;甘薯收获机紧随其后,一犁一翻,一窝窝红皮红薯便滚了出来,被谈笑着的妇女麻利地拾入袋中……连绵秋雨过后,天气放晴,襄汾县赵康镇绍平村连片的红薯地里一派繁忙。

“下雨天误活儿,都欠下好几批货了”,眼见着连年高产的红薯供不应求,该村种薯大户、土塔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振才笑得合不拢嘴。

绍平村有750余口人、近2700亩土地,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庄。由于地处汾阳岭西端,耕地为绵沙土质、富钾、富硒,该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红薯种植条件,多年来以“邵平红薯绵甜香”的好口碑闻名十里八乡。然而,受产量偏低、重茬长斑、销路不畅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乡亲们总是种个一亩半亩地“小打小闹”,

“咱村红薯好吃,咱就靠土吃饭,种红薯种出个名堂来!”2014年,时任邵平村村委主任的王振才决定放手一试。

济南红香、甜、绵,是绍平村引以为傲的红薯王牌。但其产量低、收益小、不能重茬种,无疑是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的“拦路虎”。“为了让红薯产得多又好吃,可是没少下工夫”,王振才说。

成立专业合作社是第一步。2014年春,在王振才的张罗下,以村北土塔命名、5户农民参与的襄汾县土塔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经多番打听,王振才、王天祥等与运城棉科所甘薯研究室取得联系,参加了培训班,并先后赴晋城、运城等地参观,掌握了科学的红薯栽植技术。“这可是我们村的一次大革命,”王振才很是激动,“一下就解决了不能重茬种这个‘老大难’!”

“要想重茬种,苗子脱毒是关键,办法就是高剪、夏插……”取经二人组一回村,便召集大伙儿开起了技术交流会。于是,从当年起,绍平村薯农将传统方法培植出的红薯苗高剪,并于麦收后插种,秋季收获薯籽后再育苗、栽种。这样以来,薯苗得以深度脱毒,从源头上解决了红薯长斑生病、不能重茬栽植的问题,红薯的品质有了保障。2015年,绍平村种植红薯近400亩,今年增至700亩。

品质有了,亩产咋提高?王振才又购回松土机、起垄覆膜机、插秧机、收获机等现代化机械,绍平村实现了红薯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机械化种植。松土机使土壤蓬松,起垄覆膜保肥保墒,插秧机苗距均匀,收获机省时省力……现代化机械种植,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大幅提高了红薯的产量和品相。“土松、肥匀,红薯颜色好、线条好,根本不愁卖”,今年,毛建华在自家承包地种植红薯的同时,又流转了10亩地全部栽植红薯,亩产超2500公斤,看着满地“高颜值”+“好内涵”的红薯,他高兴地说。

“沾了合作社的光,引进好品种的薯苗,免费教技术,还给联系销路”,在乡亲们看来,合作社就是“娘家”,理事长王振才就是“主心骨”。汾城要现货、去张长福家拉,襄汾来定货、介绍和苍娃联系,谁家出红薯了,哪家种了多少亩、啥品种……合作社的大小事,王振才心里都有一本“账”。为了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15年,合作社注册了“土塔”牌商标,引进了晋9、商薯19等优良品种,添置了红薯淀粉机。“每亩投入1000元上下,毛收入按四千二三算,一亩地净挣个3000多元没问题!”短短两年,土塔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有社员200余户,以商品鲜薯、红薯粉面等为主打产品的邵平村红薯种植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打造红薯种植基地,创建特色农业品牌。2016年以来,在赵康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及邵平村的带动下,焦村、西汾阳、南王、阜平等赵康镇汾阳岭及九原山一带的十几个村庄都陆续在红薯种植产业上作起了“文章”,发起了薯财。(张建华 郑少婕)

小红薯 大产业

绍平村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红薯种植条件,然而,受产量偏低、重茬长斑、销路不畅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乡亲们靠种红薯脱贫致富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时任村委主任的王振才因地制宜,克难攻坚,成立专业合作社,赴外地“取经”,引进好品种的薯苗,免费教技术,积极购置现代化机械,注册商标,为社员联系销路,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绍平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红薯种植基地,创建特色农业品牌,帮百姓脱贫致富,把小红薯做成富民的大产业,为绍平村发展红薯种植产业叫好,愿香甜的红薯助力更多的农民朋友发“薯”财。 本版主持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