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行动、重要抓手。目前,全省已建设16个国家级、161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161个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 3051 亿元,在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带动作用。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联盟联合南方农村报、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推出“丰收南粤云端见系列报道之探秘广东宝藏园”,通过 VR、短视频、海报、图文等形式全景式扫描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展现南粤大地丰收之美。本期探秘宝藏园走进广州南沙区渔业产业园,从“塘头”到餐桌,展现科技养殖的南沙“美丽渔业”。
秋风起,蟹正肥。
凌晨5点,海中的天际线被即将日出的太阳渲染成淡淡的橘红色。广州黄油蟹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炳才从一大桶刚从海塘里捕捞的南沙青蟹内筛选:左手夹着螃蟹的尾部,右手拨动着螃蟹腿的关节处,当看到一只螃蟹腿的关节处和尾部呈现出金黄色时,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黄油蟹的一个典型特征,蟹腿处的关节呈金黄色
“这一只大概有7两重,能卖到1000元。”郑炳才找到的是有着“蟹中茅台”之称的黄油蟹。黄油蟹是南沙众多优质渔业资源的典型代表。地处珠江入海口的广州市南沙区渔业产业园(以下简称“南沙渔业产业园”),气候温暖、水土肥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2019年,南沙渔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在产业园的带动下,一副科技化、智慧化、绿色生态化的南沙现代美丽渔业画卷正在缓缓铺开。2020年,南沙渔业产量约为15万吨,产值在50.4亿元。
生态化养殖
咸淡水汇融孕出顶级渔业资源
地处珠江入海口的南沙渔业产业园,拥有大面积连片咸淡水资源,常年气候温暖湿润,水土肥沃,繁育出种类繁多的咸淡水鱼虾蟹类。产业园现有连片规模养殖面积达2.6万亩,标准化养殖面积达到70%以上,是省内最大的连片水产基地之一。
传统的广府饮食文化中,蟹可是重要的食材之一。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蟹以潮之消长为多少,潮长则蟹少,退则蟹多;盖水淡则蟹多肉,水卤则血多膏。珠三角地区的先民不仅熟知蟹的风味和本性,还探索出了养殖南沙青蟹的养殖方法。
南沙青蟹具有独特的风味,肉质饱满,鲜味中带有甘甜。
据介绍,黄油蟹是由青蟹生长发育而来。一般情况下,青蟹要经历13次蜕壳,从青蟹—奄仔蟹—重壳蟹—膏蟹(雌蟹)/肉蟹(雄蟹)。但是有极少一部分奄仔蟹,在最后蜕壳的时候,发生了良性“变异”,不能变成膏蟹,而是变成了黄油蟹。自然条件下,平均每1000只青蟹中只有1只黄油蟹,可以卖到千元一只。
黄油蟹极其美味,味道是众蟹之冠,有着“蟹中茅台” 的美誉
“这里咸淡水资源丰富,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4月份为半咸水期,盐度常年维持在6-12度,海水咸度适中。”为了寻找最适合黄油蟹生长的区域,按照“温度、咸度、土质”等一系列要素,郑炳才先后辗转深圳、南沙龙穴岛等地,最终落户南沙渔业产业园。
郑炳才告诉记者,南沙渔业产业园水域宽广、水质优良,给南沙青蟹和黄油蟹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目前,他在南沙有两个养殖基地,养殖面积在6000亩左右。
水域宽广、水质优良,给南沙青蟹和黄油蟹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据统计,作为南沙渔业产业中的特色渔业资源,南沙青蟹的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2020年首个以“南沙”命名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南沙青蟹”正式发布。在南沙渔业产业园的推动下,《南沙青蟹养殖技术规范》、《南沙青蟹品牌标准》的养殖标准及规范相继发布,进一步助推南沙青蟹产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科技化养殖
养殖尾水实现零排放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水产育种创新始终是蓝色粮仓保障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南沙渔业产业园以种业为特色,打造出“良种良养良销”为一体的现代渔业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从源头推动水产养殖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南沙渔业向高质量发展。
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滞后,一直是困扰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的核心问题。2021年1月8日,我国首个以鱼类为主的南繁基地—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在南沙渔业产业园开工。“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的开工,意味着南沙已先行一步。”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王青峰介绍,该项目以国家水产种业南繁为重点,其中育苗基地面积约500亩,大规格种苗基地面积约1000亩,优质水产良养示范区面积约6400亩,总投资逾8亿元。
在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一水产”)草鱼养殖地,南方农村报记者看到,在标准化的鱼塘旁边矗立着一个大型的罐子,底座的一条罐管子延伸到周边的鱼塘之中,可实现自动投喂饵料。“这个是自动投料机,通过电脑调整投料时间、重量、范围等参数,准时准量对鱼进行投喂。”诚一水产生产部部长刘浩峰介绍,基地草鱼的养殖面积为6800亩,每个池塘配备了自动投饵设备、增氧机、抽水泵、水质监测、高清摄像头等设备,能够实现养鱼过程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目前,诚一水产可实现年产草鱼1.5万吨,日供应草鱼8万—10万斤。
诚一水产配备的自动投料机
与电脑连接的自动投料机,可以调整投料时间、重量、范围等参数,准时准量对鱼进行投喂
“我们基地养出的草鱼,每斤能高出市场价2毛钱。”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诚一水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草鱼为主的淡水鱼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通过不同鱼类品种的混合养殖,从而达到鱼塘内的生态平衡。刘浩峰举例说,生活在水体上层的白鲢以摄食水体浮游植物,能够防止蓝绿藻爆发;生活在水体底层的黄颡鱼,能够控制水体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底栖动物。经科学计算,该模式可减少鱼病发生率20%,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量50%。
南沙渔业产业园内还探索出多种高密度的生态养殖模式。在产业园实施主体、广州市中心沟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一条长12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的养殖水槽。鱼槽的内部为不锈钢材料,底部为混凝土,在鱼池的首部安装有水循环系统,推动着水源源不断的流入鱼池内,池内众多鱼头则逆流不断游动。
“这是推水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示范点,每条槽能养殖2万斤草鱼,相当于20亩传统池塘的产量,养鱼密度是传统土塘的10倍。”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家星介绍,南沙渔业产业园的养殖水面只有2.6万亩,为提升产业园整体产值,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求入驻企业的投资强度不低于3万元/亩,年产值不低于5万元/亩,同时重点引进集装箱养殖、推水养殖、鱼菜共生等高密度养殖项目,以科技提升养殖效益。
南沙渔业产业园建设的高密度生态养殖项目,具有高产量、高密度的特点
产业园建设的鱼菜共生项目,鱼排放的粪便经过发酵成为种植蔬菜的肥料,通过蔬菜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
高密度生态养鱼,水质如何保证?“从鱼池流出的水体流入企业配套建设的尾水处理池,经过沉淀区、过滤区、曝气池、净化池(三池两坝)等程序进行净化。”陈家星介绍,南沙渔业产业园建立起了900多亩的高新养殖技术示范区,建立起了双循环的尾水处理模式。高新养殖技术示范区的外围建立了一条占地150亩左右的公共排灌河,企业净化后的养殖尾水可以排入进行二次净化。经过净化排灌河净化后的水,可作为企业养殖用水,这样实现养殖尾水的零排放。
南沙渔业产业园建设的尾水处理项目,通过沉淀区、过滤区、曝气池、净化池等程序对尾水净化,实现尾水的零排放。
陈家星介绍,按照《广州市池塘养殖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工作要求,南沙区超额完成10万亩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同时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广州市向全市推广的4种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中,有3种在南沙区渔业产业园集中示范推广,其中,“陆基集装箱式推水生态养殖技术模式”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18年10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之一,已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推广应用。
守护舌尖安全
端稳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据统计,珠三角地区人口近5800多万人,按人均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40公斤计算,珠三角地区232万吨,兼顾供港澳水产消费需求,自给率不足30%。立足于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供应,南沙渔业产业园在科技化、生态化、标准化养殖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给。
上午8点多,随着一台大型吊臂机器从海塘里拉起渔网,一条条鲜活、体表修长的鲩鱼在渔网中跃动,身穿胶皮裤的渔民们在池塘里熟练地分拣不同体格的鲩鱼,装车准备运输到市场。
在诚一水产养殖基地,一条条鲜活、体表修长的鲩鱼在渔网中跃动。
在大型吊动下,一条条鲜活的草鱼即将“走出南沙”
“每批出塘的鱼要提前一天抽取样品,送往位于南沙渔业产业园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免费快检点,只有过了关的水产品才能‘走出’南沙。”王青峰介绍,送检以后,一般在24小内可获得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这是南沙渔业产业园创新设置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免费快检点,在东涌镇与南沙渔业产业园分别设置2个快速检测点,7×24小时为入驻企业和周边的群众提供禁限用药、违禁兽药残留检测等快检服务。这种模式打破风险监测不合格才进行监督抽查的惯例,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每批出塘的水产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上市,工作人员正在对七大核心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每一条鱼的安全
“2018年至2021年,快检点共完成了4541项检测任务,水产品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经定量检测后,合格率达100%。”王青峰介绍,南沙渔业产业园还实施了鱼塘生产100%普查、水产上市100%检验(快检)制度,建立养殖水产品可追溯制度,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为解决传统水产品流通节点多、管理难、不可追溯的难题,南沙渔业产业园在塘头建立起了水产品中央厨房。2021年7月,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南沙现代生态渔业全产业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将重点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车间和冷链设备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加工水产品3万吨,产值10亿元。
绿水青山,鱼翔浅底。“目前,南沙渔业产业园正在对池塘的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和硬底化改造,逐步提高视觉观感度。”陈家星表示,基于河网、池塘、海岸等海洋旅游要素,以及成熟的南沙湿地公园、十九涌休闲渔业码头等景区,为南沙渔业产业园打造短途休闲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
南沙湿地公园、十九涌休闲渔业码头等景区,为南沙渔业产业园打造短途休闲观光农业目的地奠定了基础。
【策划】严亮 张璐 麦倩明
【统筹】樊静东 李金玺 梁春桥 马炳华 高汇丰
【脚本】陈佳纯
【出镜】杨娉婧
【记者】杨俊鹏 见习记者池奕霏
【摄影】吴秒衡
【视频剪辑】谭家富
【设计】莫淑霞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