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2月7日电题:乡村振兴在行动丨湖北南漳:柑橘出深山 群众共致富
李晓笛、龚良杰、唐国姣
“滴滴”的喇叭声响彻山谷,一排载满柑橘的大货车开动引擎,在漫天的绚丽烟花与众人目光中,从湖北南漳巡检镇峡口社区出发,把南漳柑橘运往五湖四海。
“橘乡美如画·醉美金南漳”南漳县首届柑橘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新华网发刘江 摄
这是日前“橘乡美如画 醉美金南漳”南漳县首届柑橘文化旅游节启动时的一幕。据悉,每年从巡检镇运出的柑橘达1.8亿斤,产值约2亿元,出口创汇达300万美元。
莽莽荆山,为何此地柑橘盛产?
“缘于我们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巡检镇农技中心主任熊永年介绍,巡检峡口被荆山环抱,形成独特的高山盆地,沮河水穿境而过,峡门口水库傍依,终年气候湿润,四季温差适中,日照充足,生态环境优越,是发展柑橘产业的理想之地。
南漳柑橘种植历史悠久,产业起步较早。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物产篇就记载有南漳柑橘种植记录。上世纪70年代,巡检镇开始大力发展柑橘产业。1991年,“柑橘之父”章文才院士赴峡口柑橘生产基地考察、指导,并题词“多种经营,小康农村,树橘树人,富国富民”。
南漳巡检橘农迎来丰收季。新华网发刘江 摄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群众发展柑橘产业的积极性高。”巡检镇镇长陶勇军介绍,10年前巡检柑橘销售还处于被动局面,价位低,市场不景气。经过市场培育和品种改良,目前巡检柑橘年均价位已达到1.3元,且市场供不应求。
“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中海坐镇指导柑橘生产,把南漳柑橘发展潜力挖掘出来。”南漳县柑橘协会会长张道刚介绍,去年以来,专家工作站共组织技术培训8场720余人次,编制《南漳柑橘种植实用技术手册》,在老果园改造、品种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标准化省力化种植等方面,为橘农提供全面种管指导。
“目前果园安装的单轨运输车有120台套3800多米,新建储藏保鲜库房500立方,减少劳动强度,也提升了柑橘品质。”张道刚说。
走进襄峡果树有限公司,工人们忙着对柑橘进行清洗、分拣、封装。“我们巡检人对橘子感情深,大伙都愿意把橘子种好,把产业发展好。”公司负责人吴明常说。
吴明常是当地柑橘产业发展带头人之一。这些年来,他带头改良品种,带动周边20余户橘农改良550余亩,建起柑橘加工厂,年销售柑橘16000多吨。
分拣后的巡检柑橘,被搬上货车,运往五湖四海。新华网发刘江 摄
和吴明常一样,致力南漳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还有张道刚的儿子张辉耀。2016年,张辉耀放弃高薪工作,返乡创办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并通过“互联网+产品”的销售方式,为乡亲们寻找更多的致富路径。
去年,张辉耀与汉三村合作,新建了50亩标准化试验田试种新品种。“目前小范围推广了果冻橙,产量2万斤左右,现在已经供不应求了。”张辉耀说。
据统计,经过数十年发展,巡检镇现有柑橘种植面积4.5万亩,先后引进了“南丰蜜桔”“太甜碰柑”“果冻橙”等优质品种,通过对现有橘树进行嫁接和改良,发展了橘、橙、柑、柚四大类十多个品种,培育了“南漳柑橘”“漫云”“峡口”等一大批特色标志产品,其中“南漳柑橘”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巡检柑橘远销国内11个省市,出口蒙古和俄罗斯等国家。
高标准改扩建“四好”农村产业路,一条条水泥路直达果园、通组到户。刘江 摄
小小柑橘,成为山区百姓的致富果,更让巡检的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南漳县深度推动农旅融合,将巡检柑橘、桑蚕,东巩香菇、吊瓜等特色产业发展,与漫云古村落、峡门口水库、东巩鸳鸯湖、玉印岩、指山岩等自然人文景观,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共富引领带,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巡检镇党委书记祝佩强介绍说,全镇有12个村3800多户农户、15000人发展柑橘产业,橘农人均收入可达到15000元。柑橘产业还带动乡村旅游,30多家农家乐、12家宾馆,年均接待游客3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多万元,巡检镇真正走上了一条产业发展的小康之路。
原稿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