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之会,江流环带”之处,坐落着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
千百年来,王船山、周敦颐等大家在此著书立说;韩愈、张栻等先贤在此讲学布道。这里,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士子,涵养着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
时光流转,书院所在地——衡阳市石鼓区,延续崇文重教的传统,肩负起育才兴学的使命,不断在这教育的沃土上结出新的硕果;
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石鼓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连续三届湖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共有6名教师获得全省一等奖;
26所区属公办中小学中,石鼓区打造了13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阳光排舞进校园五星级示范学校,并且连续21年在衡阳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夺得第一。
…………
近年来,在整个衡阳市,提及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质量,石鼓区都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这一系列的成绩,既源于深厚的教育传统,更离不开新时代教育人的思考与担当。秋日里,记者来到三江汇流之地,探寻石鼓教育发展的良方。
破壁:均衡教育资源
党政重教,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确是石鼓教育得以蹄疾步稳的基础。
石鼓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淑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区委书记颜和平便第一时间前往各学校调研,听取教师、家长的困惑和意见。“光是在人民路小学就举行了三次座谈会,就怕他们不理解、不支持。”陈淑君说。
不仅是区委书记,教育人出身的石鼓区区长谢海蓉也是如此,“对教育重视,对教师珍视。”陈淑君这样形容谢海蓉,“看到教师,眼睛会‘发光’”。
在区委区政府的深切关怀下,石鼓区对教育的投入连年增长。有这样两份数据佐证:
——2022年,石鼓区教育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出上一年度9.08%,增长幅度位居全市第一。
——2年内教师基本工资增加10%,绩效工资、医保铺底、乡村人才津贴、年度考核奖、五险一金等均落实到位。
教育优先发展、教师优先保障,成为石鼓区自上而下的共识和默契。也正因此,石鼓区的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做到全盘统筹、合力推进。
“石鼓教育虽然底子好,但随着时代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石鼓区教育局局长谢炜坦言,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石鼓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
石鼓区虽然地处老城区,但2001年衡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属于郊区的黄沙湾街道、松木乡、角山乡等地区一并划归石鼓区管辖,盘子变大、学校增多,慢慢地,校际、城乡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起来。
“乡村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学科结构失调,有的学校甚至连课程都无法开齐……”石鼓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刘利红回忆起多年前一次乡村小学的调研经历,苦笑道:“上课的老师拼音发音也不标准,一节课听下来,我脑袋都是‘肿’的,让人大跌眼镜。”
“城乡均衡发展,不仅是石鼓区的现实需求,更是城镇化迅速推进下的必然趋势。”谢炜表示。
事实也正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核心内容均指向“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这一要求。
大势所趋之下,如何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集团化办学成为石鼓教育破局的第一步。
“我们的集团化不是挂牌兼并,也不是联合办学,而是侧重于以强带弱。”谢炜强调,“石鼓版”的集团化,重点在“帮扶”二字,借名校、名师资源,带领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尽快成长为优质学校,以三年之期为限,成熟一所学校、剥离一所学校。
2018年,石鼓区立足两所百年名校,相继成立人民路教育集团、都司街教育集团,总校与分校实施集团内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考核并轨一体化四个“一体化”发展机制。
采访当天,我们走进位于角山镇前进村的都司街碧桂园小学,崭新的教学楼,标准化的大型室内体育馆,创客室、书法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俨然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学校。很难想象,三年前,这所学校的前身——石鼓区角山镇前进小学,全校仅102名学生,教学楼陈旧,操场上满是泥泞。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
“这是我们的‘第二分校’,规划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可容纳42个班1890人,总投资达1.31亿元。”都司街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欧阳衡湘告诉记者,“第一分校”华耀小学在三年之期满后,已成长为区内的优质校,2021年便开始了独立办学。
目前,都司街教育集团下辖1所总校、1所分校,人民路教育集团下辖1所总校、2所分校。
集团化办学虽然能带动一所学校快速发展,但覆盖面积依然有限。
就在石鼓区推行集团化办学的第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列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同年,201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提高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
石鼓教育人继续思考,如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均衡流向每一所学校?
2019年9月,一份名为《石鼓区城乡学校、幼儿园扁平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红头文件,送到了当时区内的16所乡村学校。就此,一场从管理源头入手的改革正式启动。
“要推进均衡发展,就必须将这些村小真正管起来。”曾在乡村学校深耕多年的陈淑君解释道。过去,由于乡村学校比较分散,村小都由中心校代管。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一机构的管理职能日渐弱化,“乡村学校的自主管理权小,积极性也就不高。更重要的是,许多调研、视导工作我们只能下到中心校,再抽查个别乡村学校,无法全盘掌握每所学校的发展状况。”陈淑君说。
因此,《方案》提出彻底改革乡村学校的体制机制,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撤销原有的角山乡、松木乡、黄沙湾街道的3所中心校,全区23所中小学校全部由区教育局直管,对规模较小的学校实行联校制,仅保留云旭山联校。所有公办中小学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跟随扁平化管理改革到来的,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石鼓区金源小学校长王振华,就是第一批从人民路小学调任过去的管理人才,此前她已在人民路小学历任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
“说实话,一开始接到通知内心是惶恐的。”王振华回忆起刚到金源小学时的情景,“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学生养成教育缺失,家校沟通缺乏……”她直言“压力很大”“担心做不好”。
给她底气的,是逐渐充实起来的行政班子。“同样在城区名校历练多年的副书记,将大平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带了过来;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的副校长,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保障;还有在乡村执教多年的教导主任,也为我们因地制宜办学提供了宝贵经验。”王振华补充道。
几年下来,金源小学在这支“金牌团队”的带领下,已经“大变样”。不仅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级荣誉也纷至沓来,接连被评为“全国双有主题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营养健康学校”“衡阳市生态文明示范校”……已然升级为一所有内涵、高品质的乡村学校。
城乡教育的失衡,归根结底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而人才是其中重要的稀缺资源。扁平化管理改革实施后,全区全面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不少中心城区学校的副校长、学科带头人、教导主任等,纷纷被调至乡村学校担任“一把手”,他们将城区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一齐“打包”带到乡村学校。
此外,这一改革举措,在解决乡村学校困境的同时,也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大胆用人”,人民路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李凌云这样形容教育局的这一做法。她也是扁平化管理改革后,被“推”上管理岗位的“新人”。
“2019年之前,我已经在石鼓区第四中学当了12年教师,后又调至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了5年。”《方案》出台没多久,李凌云就被任命为石鼓区第三中学校长,一所典型的乡村中学,“于我而言,这是一条全新的赛道,从专业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身份的转变带来了压力,也给了我动力。”
那几年里,她跟学校一起快速成长。截至今年,这所学校几乎囊括了全区中学所有学生竞赛项目的第一名。8月,李凌云再次接到通知,接任人民路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一职。
而像这样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
三年来,石鼓区累计已有105名行政人员、136名教师实现区内轮岗交流,交流比率达20.6%,乡村学校、城区学校的活力被同时激发出来,优质教育资源如一汪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乡村学校,城乡“齐步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蓄力:厚积“关键”力量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关键在教师。而如何加速教师成长,让教师当好教学质量的掌舵人,石鼓区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我们是‘移民大校’。”说这话的是石鼓区华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翠湘。
“移民大校”,此言何解?
这得从华耀小学的历史讲起。华耀小学为原杨岭小学整体并入后新建的学校,2018年9月开学时,被确立为都司街教育集团第一分校。2021年,独立办学后,为了缩短学校发展过渡期,教育局又从各校选聘了一批骨干教师。
原杨岭小学师资、新校招聘师资、都司街教育集团交流轮岗的师资加上最新选聘的师资,面对如此复杂的师资构成,要如何开展教研工作,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上下拧成一股绳呢?
“我们立足团队、资源、问题、主题、活动、评估等构建了深度教研运作模式,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给每个学科都确立了一个‘灵魂人物’。”杨翠湘给出了答案。
在华耀小学,学科带头人在排课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待”。以小学数学为例,普通教师需要任教两个班才能满足基本工作量,而学科带头人,往往只排一个班的课,剩下的课时则转化成等量的面对面听课任务。
授课转为听课,听起来似乎要轻松一些?
实则不然,作为衡阳市石鼓区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的杨翠湘深知,为了听评好一堂课,往往要付出数倍的时间与心血,反复嚼透课堂内容,才能指出授课者的不足之处。诚然,也正是这种模式,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按下了“快进键”,也让骨干教师在听评课中不断磨砺成长。
双师课堂教学现场
不仅是华耀小学。
作为村小,金源小学在教研工作方面也曾同样存在很多乡村学校的“通病”——学校老年教师多,教育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中年骨干教师少,教研中坚力量匮乏;青年教师成长慢,缺少足够的成长平台,在这一大背景下,学校教研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结合校情,我选择发挥‘娘家人’的优势,从外面请来学科带头人,对教师进行‘精准扶贫’,哪里不会或是哪个环节缺失,我们就着重对其进行补习。”在王振华的推动下,金源小学推出了“听、评、观、议、仿、赛”教研六部曲,一位位学科带头人走进了学校,逐一指出教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们也有了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定期前往人民路教育集团参观学习;日常教研活动也多了起来,教师们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这几年的变化很大,教研不再是此前的‘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转为了‘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逐渐浓郁的教研氛围,三星小学教师王文倩也有着自己的感受,“最直观的变化是,我们学习的机会逐年增多了。”
作为乡村学校的教师,王文倩深有感慨。2018年之前,学校被纳入中心校统一管理,教师外出学习的名额由中心校分配,盘子只有那么大,自然分到每个学校的名额少之又少,且学校体量小,想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校本研修,也很是困难。“遇到教学重难点,想找个人讨论都有点困难。”王文倩说。
2019年,随着扁平化管理改革的推行,外出教研名额不再由中心校分配,而是直接下发给各学校,激活了乡村学校教研的一池池“村”水。
2021年,三星小学、云旭山联校和明德小学成立了教研联盟,更是为教研工作添上了一把火。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教研模式,不再局限于上课,而是由三所学校共同开展综合教研活动,来带动教研工作的开展。”三星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谢美婉介绍,2022年,教研联盟组织了中华诗词大赛,今年又邀请了语文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来校开展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全区的优质课件也是共享的。”都司街碧桂园小学执行校长田娜在一旁补充道,石鼓区教研室将各校部分优质课件整理收集到一起,统一发放至各学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区教研工作的开展。
…………
与此同时,区教育局教研室也持续发力。
“我们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教师培养体系,由教研员指导,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发挥名师工作室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教师队伍‘以赛促教,以研促教’,推动城乡教师共同成长。”石鼓区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周再红介绍道,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石鼓区便通过课堂教学来关注教师,实现“磨一堂课,淬一个名师”。周再红表示,教研室现共有4名教研员,其中2名是正高级教师,这样一支高质量的教研员队伍,也成了全区开展教研工作的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成了当下石鼓区教研工作的特色所在。
“现在,城乡各所学校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教研竞争氛围。平时,各学校暗自发力、你追我赶,但参加省、市级比赛时,教师们又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共同发力。”周再红说。
在这一氛围下,石鼓区的教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第三届湖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竞赛中,衡阳小学组的教师代表均出自石鼓区。近两年来全区共申报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40余项;推送国家级优质课4节,省级28节,市级82节;获得省级优秀作业设计7项、市级12项。
激活:聚焦全面发展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落点始终聚焦于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扁平化管理改革的东风下,众多具备远见卓识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在区内良性流动。他们努力探索多维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精神成长、潜能发掘和个性塑造。
过去,乡村地区资源匮乏,物质条件也相对较差,学生很难拥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乡村孩子总是羞怯、内向,学习生活也显得较为单调乏味。
然而,当我们来到三星小学时,眼前的画面却让人耳目一新——
操场上,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在教练的带领下,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足球接力赛,让孩子们在团队合作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守卫足球”趣味游戏,锻炼着孩子们的竞技思维和防守技巧。孩子们融入其中,全力拼抢,笑声和欢呼声在校园里回荡,谱成动人的乐章。
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对三星小学的孩子们而言,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哪怕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了孩子们在球场上开心踢球。”学校副书记方丽介绍,足球已经成了三星小学鲜明的标识之一。
此前,三星小学的办学条件颇为艰苦,别说建设规范专业的足球场,就连一些基础教学设施设备都难以得到保障。方丽回忆:“曾经,课桌上破个大窟窿是常有的事。”
然而,自2016年起,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投入与支持下,三星小学的教学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运动场地的标准化建设、体育器材的添置,以及体育教师和专业足球教练的配备,让三星小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孩子们也终于可以在绿茵场上放飞梦想。令人欣喜的是,三星小学还因此荣获了一块亮眼的牌匾——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也是这所乡村学校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崭露头角。
教育投入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不止在三星小学,近年来,石鼓区教育局还对人民路小学、都司街小学、荷池路小学、下横街小学、演武坪小学、建设新村小学等10余所老旧学校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升级,让校园一改往日陈旧的面容,焕然新生。
“一切都不一样了!”足球场边,一名学生家长满眼爱意地注视着球场上奔跑的孩子,“我一直住在这个村,从没想过村小能建起这么漂亮的大操场。本来计划把孩子往城里送,现在家门口就有了跟城里一样的学校,我何必再往城里折腾?”
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其实不在少数。在城镇化的大潮中,石鼓区内一些经过改造升级的乡村学校,出现了生源回流现象。
扁平化管理改革推行仅一年,部分乡村学校就出现了近年来学生人数的首次正增长——金源小学增加了37名学生、三星小学增加了21名学生、松梅小学增加了18名学生、灵官庙小学增加了11名学生,增长人数占区内乡村学校学生总数的5%。
云旭山联校,这所石鼓区内离市区最远的乡村小学,也成了周边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尽管有些班级只有三四个学生,区教育局还是配齐配强师资,开齐了一至六年级,并且,对于课后服务和特色课程建设的用心丝毫不减。球类运动、图形创意、民间器乐等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发掘了潜力。而体育、美术、非洲鼓等校园社团的成立,更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机会。乡村学子在艺术的殿堂中绽放光彩,在体育竞技场上挥洒汗水,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为解决校区之间师资失衡的问题,云旭山联校通过“走教”的形式,搭建起师资交流的桥梁。更令人感动的是,教师们还自发化身为“司机”,每周轮流开车送体育社团的孩子们到莲花校区,只为让孩子们接受更为专业的体育训练。正因如此常抓不懈,在石鼓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云旭山联校多次获得第一名。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
运动,给孩子们带来了舒畅的身心。云旭山联校党支书记、校长贺礼富自豪地介绍,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但在心理测试和教师走访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却是醒目的“0”。同样的微笑,洋溢在不同的脸上,构成这所乡村学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从更广的维度来看,教育的优质均衡,不仅在于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发展机会等资源配置,教育资源与发展机会上的“一视同仁”,更体现在学生培养上的全面均衡。
在这方面,华耀小学走在了探索的前沿。
“学校应该是孩子们的花园、乐园、书园。”在校长杨翠湘的精心排布下,校园成了国粹文化的殿堂,京剧、书法、医药、太极等被巧妙地融入校园生活。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守护着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全校28个班、1500余名学生,全员登上过中华戏曲的大舞台,以精致的脸谱、精美的服饰、精妙的唱腔、精彩的表演,演绎着中华戏曲的无限魅力。2021年,学校京剧唱段《接过红旗肩上扛》,在湖南省小学生集体传唱红色经典戏曲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不只有成绩,口才、字迹等都能成为一名学生的名片。”杨翠湘介绍,戏曲教育只是学校多元课程体系的一个缩影,更多的瑰宝藏在学校的育人实践中。
在夯实国家课程框架的基础上,学校融合了原有的“多元化、可选择、有特色、高质量”的魅力课程优势和特色,开发设计了“华星”课程体系,涵盖德育课程、文学修养课程、艺体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劳动课程,旨在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让他们在校园中各展所长,茁壮成长。
体艺培训与文化学习,是对立博弈还是共存共赢?
石鼓区的一所所学校,用一则则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揭示了答案——鱼与熊掌,两者既可兼容又可互促。
这条具有石鼓特色的“五育”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如今已繁花满径——
五一路小学获评首批“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
人民路小学获评“湖南省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称号;
都司街小学合唱队获第十二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节全国小学组银奖;
下横街小学荣获“舞动中国—排舞联赛”特等奖;
…………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无疑是对石鼓区育人工作的最好注解,也成为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最好见证。
“石鼓区的育人智慧一直都在,它深植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之中。只要我们继续坚定地往前走,总会走出一条繁花似锦的路。”谢炜表示。
蒸湘截浪处,书院立斜阳。石鼓书院前,江水奔涌不息,一如这片沃土上孕育出来的教育事业,正以昂扬之姿,绘就出更多的崭新篇章。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3年11月B刊总第12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