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北京城市副中心2022年投资暨重大工程专题发布会上透露,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计划于2023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建立,仅是近年来高校布局省(市)内新校区的“缩影”。

几年前,高校异地校区潮盛行。自2021年以来,教育部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在这种背景下,各校为谋求进一步发展,纷纷将目光放回省内,进而促成了高校省内就地布局新校区潮的兴起。

建设创新建_创建新优质学校的经验_新优质学校创建心得体会

据软科(ID:zuihaodaxue)不完全统计,已有不少高校接连在省内布局新校区。

着眼大局,“就地”辟新地

在这批“就地”建立新校区的高校中,不乏“双一流”高校的身影。这些综合实力强劲的高校开拓新校区的目的,不仅是追求高校自身更高格局的长远发展,也是着眼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而作出的实际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建设,一方面意在扩大办学规模,在校区建成后可容纳本硕博及留学生2万多人。而通州校区在巩固提高学校具有传统优势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上,对学校进一步发展理工医学科是重大利好。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建设总目标着眼于成为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居风格的现代化示范校园。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内唯一一所全国重点高校,在当下急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大环境下,中国人民通州校区的建成也将对北京中心城区重点高校的人口疏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建设创新建_新优质学校创建心得体会_创建新优质学校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规划概念图

图源: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再如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而落在上海崇明区的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示范校区,则是聚焦于攻克低碳、零碳或负碳等关键技术,旨在为加快实现未来低碳城市和零碳建筑图景提供借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使命担当的充分彰显,也是向世界作出的最庄严承诺,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科技力量的智库支撑,发力“双碳”更是义不容辞。而上海交通大学利用自身低碳、生态等前沿交叉学科的优势,主动担起头部高校之责,率先致力于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还有南京理工大学盱眙校区,以打造“校园环境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品质优势突出”的国防人才培养校区为目的,以建成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要定位的功能校区。这一新校区的创建,集中于国防科技的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助力盱眙县整体上更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是南京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征程中开创新局的重要举措。

……

众多“双一流”高校就地建立校区,如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等,在建立新校区后,既能促进省内高教资源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同时也推动高校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

政策支持,踏步“向未来”

政府支持和学校内部规划,被看成是新校区建设能否成为发展机会的两个重要前提。近年来,在加速本地高校发展这件事上,各地政府皆是不遗余力。

如2021年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到,建成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建设天津美术学院新校区、天津音乐学院新校区,推进南开大学滨海校区建设,推动天津大学国际医学院落户滨海新区。2021年1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提到: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分校区建设。

……

而在这批高校新校区的队伍中,有几地的“新校区”格外独特亮眼。如2022年2月,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的《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安徽大学未来学院(新校区)。这一学院的建立是安徽大学计划新增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学科、培养更多人才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步棋,也是学校抢占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先机之关键。

建设创新建_创建新优质学校的经验_新优质学校创建心得体会

而同样以“未来”为名且已走在发展前沿的高校,当属2021年11月迎来首期启用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诞生于深化“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由苏州大学和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共建而成。其定位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校区,并计划以“艺术+工科”形成未来校区首期特色。

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未来”命名的大学校区,其以人才培养先行区著名于世,担当服务国家战略的示范样本屹立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核心地带。面向未来,苏州大学以“未来校区”为机,聚焦数字与人工智能、信息与智能系统等领域,发力“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快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

新优质学校创建心得体会_建设创新建_创建新优质学校的经验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

图源:苏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校地携手,共展宏图

大学选择在省内建设新校区,利用已有优势,结合所布局地区先天优势,不仅为学校带来发展契机,促进高校研究发展;也为地方带去各方福利,拉动经济发展,推动人才引进,可谓“双赢”。

2021年12月,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生态智慧城的湖南工商大学月亮岛校区已启动规划建设。

湖南工商大学月亮岛校区志在打造成国际化高校校园新标杆,力争推动“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强化国际化办学特色,需要依托长沙望城区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交通优势和望城经开区产业优势。而望城区为建成大泽湖·海归小镇,对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及科技支持的需求可谓“求贤若渴”,湖南工商大学拥有雄厚师资力量、丰富的学术资源等。学校入驻望城区,是恰逢其时,亦是校地之间互取所需同求发展。

创建新优质学校的经验_新优质学校创建心得体会_建设创新建

图源:湖南工商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022年1月,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轻工大学落地临空经济区,携手孝感市共建临空校区。武汉轻工大学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高校,因长期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研究而著名,并在其优势基础上培植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粮油食品饲料品牌,扶持了一批国内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地方支柱产业。

同时,临空经济区作为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孝感与武汉实现同城化的桥头堡,也是武汉“1+8”城市圈中距离空港最近、区位交通最优、生态环境最好、开发建设潜力最大的一块风水宝地。武汉轻工大学临空校区的来临,将开创武汉轻工大学与孝感市携手并进共谋发展、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新局面,也将为孝感全力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添一份力。

截图自武汉轻工大学官网

毋庸讳言,大学相当于人才蓄水池,能为地方吸引来“金凤凰”,还为本地带来丰富的教育配套资源,拉动本地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同时,本地的经济发展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提升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将变得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在省内其他城市建设新校区,既能带动其他城市的高教和经济的发展,也能为本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还将增加省内不同城市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未来,高校“就地”建立新校区或将会成为高校扩大规模、寻求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这也充分彰显出了地方与高校始终风雨同舟、共荣共生!

还有哪些高校在省内布局新校区?欢迎留言补充~

[1]明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迎来首批学生

[2]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最新情况来啦!

[3]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奠基 计划2025年建成

[4]我国在建和已建的高校新校区超过200个

[5]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7]这个省,5所高校建新校区

[8]安徽大学要建新校区!

[9]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首期正式启用

[10]月亮岛校区,新校区 !

[11]哇,这些大项目都来孝感了!

#wechat_redirect

[12]“一校三区”!南京理工大学盱眙校区2023年投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