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睿玲赖小兰

近日,万田乡坞石村约500亩的高粱地迎来了大丰收。放眼望去,山洼里的红高粱籽粒饱满,收割机来回穿梭,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大约有30余万斤高粱,年底可产25万斤高粱酒,我们计划先拿出2万斤,以每斤20元的价格出售,剩余的高粱酒进行窖藏,经过2到3年储存,价格可翻倍售卖,村集体酒坊年产值将达600余万元。”坞石村党支部书记徐燕平算着经济账,笑得合不拢嘴。

走进坞石村,只见村庄环境洁净靓丽,道路平坦开阔,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村口独特的坞石标识和整齐排列的大酒缸,引得过往行人不时侧目。难以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环境脏乱、产业式微、集体经济薄弱,荒地面积更是达到1000余亩。

2020年,随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入推进,刚上任的徐燕平大刀阔斧,带领全体村民探索出一条不按土地按人头分配土地流转收益的“坞石模式”,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1000余亩土地的流转工作。

考虑到坞石村农业灌溉条件差、土地肥力不高等现实因素,用好用活土地成为一道难题。2021年,万田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前往外地学习,了解到高粱耐旱易种、附加值高等优点后,萌生了种高粱的念头。同年,坞石村联合荷塘、冯坦等周边村庄,试种400亩高粱田,积累了较好的高粱种植经验。但普通高粱种植的收益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坞石村又将目光投向了高粱酒。

“发展酒产业,一要经验技术,二要酿造场地。”徐燕平介绍,为探索酒产业的发展路径,他曾多次带队赶赴金华兰溪、绍兴诸暨等地学习酒产业的“致富经”,并请到莳酒非遗文化传承人、国家一级酿酒师吴王军,为村民传授古法酿酒工艺。与此同时,坞石村还打造了1400平方米的“酒酒为功”共富工坊,解决高粱酿酒的场地问题。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今年7月,坞石村召开户主大会,给每位村民发放2斤高粱酒,村民吴益龙不仅领到了酒,也“领”到了一份新工作———“酒酒为功”共富工坊酿酒工。“每个月有5500元收入,离家还近。”吴益龙说。

除了“高粱红”,坞石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同样如火如荼。2021年10月,坞石村盘活130余亩土地,打造了“坞菜缤纷”共富工坊,包括100余个高标准大棚和130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服务中心,统一交由衢州凯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据悉,该工坊年供应黄瓜、丝瓜、苦瓜、等蔬菜量1000余吨,年销售额600万元以上。

“我们和坞石协定优先聘用本村人从事蔬菜种植、管护、采摘等工作,目前提供岗位60多个,每人每天的工资100元到200元不等,一年下来帮助村民增收100多万元。”衢州凯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志滨说。

依靠“一红一绿”两大主导产业,坞石村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宽。短短几年时间,坞石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0年的12.6万元,突破至2022年100多万元,同时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村民增收200余万元。

村子富了,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舒适。2022年10月,坞石村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40万,为200多户村民家通上天然气。2023年,坞石村成功入选省第三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村集体进一步浓厚以学促干氛围,一系列基础设施配套日渐完善,并建设南孔书屋、0570生活馆、共享食堂、健康驿站等场景,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前不久,我们收储了村中的闲置农房,打造成小酒馆和小茶馆,尝试培育更多新业态,为村子再添一把人气。”徐燕平说。如今,在省结对帮扶工作组、联村服务团的指导下,坞石村打造的红高粱共富产业园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高粱酒、高粱面、高粱年糕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的80%,年底有望完工,成为集文旅餐饮、研学体验、数字酒窖等功能于一体的红高粱综合产业基地……

近年来,柯城坚持问题导向,因村制宜、补齐

(下转2版)(上接1版)

短板、创优挖潜,推动各地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九华乡上铺村首创“集体托管+五五分成”的“上铺模式”,并在全区40个村进行推广,带动村集体增收400余万元;石室乡响春底村成立衢州鲟跃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打造“一花一鱼”共富庭院,同时注册“响春来”品牌,对响春底村生产的稻米、毛豆、花菜等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100余万元……截至目前,柯城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7亿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73个,占34.27%;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184个,占86.38%。村美、人和、共富,正成为柯城乡村发展的动人图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