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哨镇通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该镇九当村探索出了一条以稻、蛙、鱼共生养殖助农脱贫效益实的新路,实现了稻、蛙、鱼共生种养殖三丰收。
在距离县城84公里南哨镇九当村养蛙基地里,一道道苍翠的稻叶波浪翻卷下,一条条稻花鲤鳞光闪闪,一只只青蛙连鸣起伏。说起基地最初的建立,九当村党支部书记、剑河县九当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仪运话语间透着一股敢于拼搏、实干创业者心中应有的自信与从容。
“2018年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去到黎平坝寨,路过坝寨的时候就看他们养稻蛙很有意思,所以我就觉得这个项目可以在我们地方发展,因为南哨的水源条件比那边更有优势。”杨仪运说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而杨仪运所考察的稻、蛙、鱼共生养殖却是利用水稻生长过程中落下的稻穗养蛙、鱼,而蛙和稻花鱼的排泄物中蕴含着大量肥料,可以反哺水稻的新养殖方式,真正实现了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集约农业。经过这种循环式生态养殖模式饲养出来的鱼蛙不仅肉质滑嫩、且味道鲜美、市场美誉度和价格也较高。
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如何让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是高效稻、蛙、鱼生态共生养殖的内涵,也是杨仪运心中的致富路。据了解,九当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20年4月份以来,基地共投放鱼苗100多公斤、投放黑斑蛙240万尾,每亩田地种植稻谷1100斤。
杨仪运笑着说:“我们村开展稻蛙鱼种养殖,总的规模是20亩。据估算,参与种养殖的每个村民,一年能够获得12000多元的纯收入。”
见效快,周期短,稻蛙鱼共生种养殖不仅产值高、效益高,还抓住了村民依靠农田稻谷为生的心理。据了解,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36人实现就地就业。
而对于未来的发展,剑河县九当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仪运有着自己的憧憬。杨仪运说:今年搞了20多亩,下一步在综合养殖可能要扩大到60多亩左右,我们的想法就是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我们提供设备、技术和种苗给老百姓,他们自己养,然后我们再保底收购,一起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图/剑河县融媒体中心
文/石青青 晏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