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总结_均衡精炼_优质均衡经验材料

图为海盐县向阳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表演舞蹈节目《鹊儿喳喳》。

优质均衡经验材料_优质均衡总结_均衡精炼

城乡一体 全域协同

海盐趟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子

“请向阳小学的同学回答”“请齐家小学的同学们朗读”……日前,相距15公里的海盐县向阳小学和齐家小学,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同上一堂课。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城区优质资源辐射农村洼地,这是海盐县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缩影。

地处沪杭禾交界,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海盐是杭州湾北岸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全省义务教育发展的佼佼者。

2013年通过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海盐一直在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上前行。

2017年,海盐将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工作领导小组升级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领导小组,一场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接力赛拉开帷幕。全县对照教育部出台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找差距。

海盐县教育局副局长叶惠玉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评估认定要求更高,如资源配置,要求每一个校区的每一项指标均要达标,还要看达标后的校际差异系数,这是对城乡协同发展含金量的极大考验。

统筹资金 配齐硬件

两个规划、五大政策、五大工程……翻看实施方案,可以清晰地发现,每条每款都直指协同发展。海盐县教育局督导科科长张新良说,城乡协同首先要向投入不协同开刀。

记者了解到,过去县和乡(镇、街道)对教育工作的权责不明晰,软硬件投入依赖片区经济,发达片区高标准建设、发展中片区破旧落后,校际差距大。不少老百姓用脚投票、舍近求远。

优质均衡是要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海盐县调整思路,实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建经费、教师经费由县财政统筹。很快,拮据的农村学校迎来了旧貌换新颜的变身。

近千个座位、干净明亮的打菜窗口、监控后厨的大屏幕……坐在新落成的食堂里,午餐时分,海盐县元通小学学生俞诗彤吃得格外香甜。校长朱顾军说,过去学生挤在教室用午餐,下午教室里总有股味道,地上也油腻腻的。这次县里拍板,投资7000余万元迁建学校。35亩的新校址,除了标准化的教室、实验室、操场、食堂,还配备了游泳馆。

在县里的统一部署协调下,5年来,共投入近9亿元,完成义务教育段10所农村学校和2所城镇学校的迁建、新建和改扩建工程。

师资流动 均衡软件

由物及人,全县一盘棋的理念也延伸到师资队伍中。该县建立“学校干部统一调配”机制,对全县中小学校长实行统一管理。

2015年至2018年,29名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参与城乡交流与轮岗,11名城镇优秀教师被提拔到农村学校担任校级领导。2019年,加大力度,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全域流转,提拔、转岗12名城区骨干到农村学校担任校级领导。城区名优教师的到来犹如鲶鱼,打破了农村学校长期停滞的发展僵局。

今年,地处海盐大西北、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横港小学迎来了嘉兴市学科带头人罗国明校长。上任后,罗国明马不停蹄地组织座谈、进行访谈,摸清症结、对症下药。针对校务教务分工不明确,建立教师分级管理制度;针对部分教师随意调课换课,建立请假调课申请报备制度;针对新教师入门难,成立教研组、集体磨课。罗国明还利用自己在城区工作积累的资源,邀请市县名师送教讲学,千方百计争取承办各类活动,提升学校知名度。慢慢地,学校事务理顺了,向学的风气浓了,教师间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青年教师施李丹刚获得全校说题大赛一等奖,在她眼中,罗校长总能敏锐地点出问题,有这样负责的师父,真的很幸运。语文教师吕媛则把女儿从嘉兴市区学校转了过来,她说,这是对同事和学校的最大认可。

截至目前,全县27所农村学校中有10名校长是来自城区的骨干教师、省市县名师,占农村校长数的38%,一个人激活一支队伍、振兴一所学校的“鲶鱼效应”正在越来越多的海盐农村学校上演。

抱团发展 加速前进

一通百通,在县教育局的撮合下,近年来,协同发展进一步升级,从单兵作战转为抱团取胜。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结成7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学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到年底,县教育局对各共同体的成果打分,用考核压实共同体。

结为共同体后,元通小学和天宁小学互动频繁。教师们不仅互换跟岗,还举行联合教研、技能比武。数学教师韩惠林多次在联合教研活动中进行分享,他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面对更多更专业的伙伴,是压力更是动力,很多细节,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现改正的。”

考虑到实地参与交流轮岗的人数有限,该县还借助全省力推的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东风,投资400多万元创建同步课堂信息平台。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全县城区教师都成了农村学校的后援团。截至目前,结对学校开展同步课堂、网络研修、名师课堂等帮扶活动20多次,涉及语文、英语、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参与师生超过3000人。

从海盐最偏远乡村到县城中心,中小学手挽着手、心连着心,一点点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

调整导向 点燃希望

一轮轮行动拉近了距离,但为“城区挤、农村空”降温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叶惠玉意识到,家长心里有道坎——对农村学校的进步持怀疑态度。

如何为农村学校正名?2015年起,海盐县围绕“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四个维度,在全省率先启动以“20分计入中考”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秦山小学的花样跳绳、官堂小学的空竹、滨海中学的自行车队……指挥棒指出新风向,软硬件大幅提升的农村学校纷纷发力音体美劳学科特色建设,推行育人模式变革,很快尝到了甜头。

推广篮球特色的海盐县元通中学,不仅在县中学生篮球比赛里崭露头角,还带起了一股全员运动风。体育中考满分率和体测优秀率名列前茅,不少城区学校都来取经。

“都是先进理念结出的果子。”校长陈燕平说,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农村初中最需要加强的是综合素质。改造时优先保障专用教室,开发紧扣学科素养的“可视化思维”课程群……理念带动实践,学校软实力提升,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点滴进步,县教育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16年起,设立发展性评价专项资金、实施因校而异的发展激励机制,大刀阔斧改革的农村学校得到了实打实的支持,教师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中考,海盐县还将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分配名额调整为城乡初中4∶6,进一步加速生源回流,引导老百姓发现农村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截至目前,根据《办法》,海盐县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和“教育质量”三大类30个指标全部达标的基础上,作为核心指标的7项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均低于0.3,远低于评估要求的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总体均衡水平较高。海盐县教育局局长杨林峰说,接下来要多管齐下,引导城乡学校进一步加强合作互动、同频共舞,进一步在立德树人、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方面发力,培养高素质未来建设人才,蹚出一条区域教育协同优质发展的新路子。

均衡精炼_优质均衡总结_优质均衡经验材料

图为费市小学手球队队员在训练场训练。

优质均衡经验材料_优质均衡总结_均衡精炼

以评促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宁波江北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实

操场上,校手球队的队员们正在抓紧时间训练;教室里,参加校大队换届的学生们正在进行演讲和才艺展示……近日,记者走进宁波市江北区费市小学,忍不住感叹:“真是一点也看不出是农村学校的模样。”

“这几年,当校长是越干越有劲,老师留住了,孩子们回来了。”校长陈邦银笑着说。早些年,学校校舍破旧不堪、教学设备不齐全,家长老想把孩子往城里送。现在好了,家长放心把孩子送到家门口的学校了。

这是江北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江北区在成功创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首批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寻找突破发展瓶颈的新途径,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结构,创新办学模式,力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规划:夯实基础,优化资源布局

“以评促建,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推教育现代化”,是江北教育这些年来的工作主线。

5年来,江北区新建了一批现代化学校,80%布局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基本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城乡均衡的布局;结合“美丽校园”“文明校园”等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大力改造农村学校校舍和校园环境,一批农村小规模学校成为小而精、精而美的乡村一景;实施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优化招生政策和流程。目前该区义务段在校生约3.7万人,随迁子女约占36.5%,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全部入读公办学校。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随迁子女教育服务质量,江北区在办好公办学校的基础上,区教育局实施“民办机制,公派校长,教育局统一管理”的模式,规范对随迁子女学校的管理,管理体制调整改革后每年投入1200万元专项经费,并出台文件规范办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严燕飞是随迁子女学校灵峰学校的老师。“回想起来,学校的巨变始于机制改革。”她清楚地记得刚从教时的情景——办学条件差、教学不规范。如今,落后的办学水平早已成为历史。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在正规的操场上奔跑;教师获得了业务提升、自我发展的渠道。

办学条件的巨大改善折射出政府对教育持续的重视和投入。近年来,江北区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10.9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9.47%,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增长23%、18%。

“把两个底部抬高了,离优质均衡也就不远了。”江北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

优化:强化师资,提升教育内涵

记者走进灵峰学校时,正巧碰到宁波大学附属学校的名教师魏常春前来送教。原来,最近江北区正组织新一轮的名师送教活动。由区教育局牵头,把历届的名师、骨干教师聚集起来,给农村和随迁子女学校送教。

“名师送教进校,学校的老师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名师课堂,这很方便。”灵峰学校校长刘振腾说,这样的送教不仅是一次学习机会,也让学校与名师建立了联系,对于接下来教师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的是共同发展。硬件的配置只是基础,真正让城乡教育实现均衡,靠的是师资的流动。

近年来,江北区加快优化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每年投入人才专项经费800余万元,建立了“一校一策”“一人一策”的人才引进机制;科学调配城乡师资,推动60%区级以上名优教师在涉农街道(镇)学校、小规模学校任教。同时,2018年打破教师管理体制障碍,推动教师管理从“城乡交流”到“区管校聘”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截至目前,该区义务段所有教师均参与“区管校聘”,有力推进了师资均衡配置。

骨干教师流向农村学校、随迁子女学校,激起层层涟漪,逐渐荡漾开去。“每年都有骨干教师到学校支教,教育质量上来了,教师队伍建好了。”陈邦银说,骨干教师的到来,“鲶鱼效应”激发了全校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与研究,更带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为学校培养出了一批骨干教师,让教师队伍形成了良性发展。

优质均衡经验材料_均衡精炼_优质均衡总结

图为江北区中心小学学生在银杏树下练琴。

此外,江北区还注重教育内涵建设,推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建立“从起点看发展”质量评价机制,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激活农村、随迁子女学校抓质量的信心和动力;大力推进特色办学,建立学校内涵发展基金,通过实施“一校一品”“一生一技”等机制,扶持和鼓励学校个性化发展。中城小学形成围棋、京剧特色教学,江北区中心小学形成了象棋、艺术特色教学……

创新:活用网络,共享优质资源

偏远农村学校及随迁子女学校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缓慢,怎么让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真正能到有需求的学校?江北给出的答案是“同步互动课堂”。

硬件的铺设和操作培训是容易的,难点在于同步课堂上什么、怎么上。最初,江北组建惠贞书院和修人学校结对先行先试。很快,大家发现城乡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上的差异,按照常规课堂来,乡村孩子接受不了,课堂效果不太理想。结对学校几经考量,最终定下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突破口开展教学。同时,建立了同步规划、同步课堂、同步活动、同步研修、同步发展的远距结对 “五同步”工作机制。

优质均衡经验材料_优质均衡总结_均衡精炼

图为惠贞书院和修人学校正在开展同步课堂。

作为最早开展同步课堂输出方的惠贞书院小学部,一开始校长郑颖内心是忐忑的:授课教师一个人要同时面对两个完全不同的班级,从课程设计到课堂互动,都是新的挑战。郑颖和同事们边探索边总结:农村孩子知识面不比城市孩子广、性格也会内向少言一些,要鼓励他们多开口表达……

让人欣慰的是,随着同步课堂与同步教研的持续推进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探索,薄弱学校的孩子们明显开朗、自信起来,教师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锻炼,师生在全区各类比赛中也常取得优异成绩。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说,这项试点工作惠及了偏远学校及随迁子女学校的师生,有益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

因此,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江北区进一步拓展同步学校范围,实现了区域内农村学校及随迁子女学校全覆盖。

该区还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配置,建成江北教育数据中心、江北教科网,全区普通教室交互型多媒体覆盖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建立江北教育云共享知识平台库,共享超千万件教学资源。同时,先后推出了江北公开课和江北直播课,共享优质资源,扩大辐射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