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芳香四溢,株形优美,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又是一种被人格化了的花卉,被视为“君子之花,作为精神载体,要求为人谦虚正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都知道兰花,也养过兰花,那么,兰花是如何广为人知的呢?我总结了如下八条。
一、诗句“不以无人而不芳”
“不以无人而不芳”这句话代表着兰花最底层的文化,它支撑起了兰文化上千年的发展之路,使兰花成了有根之木,有源之水,让后世得以重视兰花,将兰花作为精神之花,这这句话被很多的名人所提及,为兰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使兰花有别于其他花卉,从众多花卉当中脱颖而出。
“不以无人而不芳”最早出自“孔子家语”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后来宋朝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也有记载:“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明朝黎遂珠《广种兰书序》里记载:“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二、歌曲《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是一首令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为银霞的原创歌曲《兰花草》,由胡适作词,陈贤德,张弼作曲的,于1979年09月01日发行,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即使是现在还依然还在被人广泛使用并传播,这首歌可以说是近现代对兰花影响最为深远的,让很多人得以认识了兰花,为之后兰花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
1985年初由中国园林协会、全国花卉协会,首都电视台和花卉文化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活动”,全国各地参评名花有50余种,评选以在我国栽种历史悠久、观赏价值极高、富有民族特色、深受各地群众喜爱为标准。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被作为“君子之花”在电视台、杂志、报刊、书籍、网上等渠道广泛进行宣传,让兰花深入人心,发展成了一个文化的符号。
四、兰花被印刻到一角硬币背面
1999年兰花被印刻到一角硬币背面,作为我国第五套法定货币之一,从1999年一直到现在,除了2004年外,其他年份都有发行,1999-2003年的一角兰花硬币的材质为铝镁合金,2005年之后的为钢质硬币,兰花在以钱币作为载体后,这么多年在全国各地广泛流通,使兰花被全国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人所认识,其影响力至今都还在持续。
五、兰花走进人民大会堂
2007年1月26日中国养兰名家300多名代表和一些知名的领导干部在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首届中国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兰花产业发展与野生兰花保育的学术研讨会,中央电视台还拍摄制作了“首届中国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纪实的记录,这次活动云南知名兰家李印龙组织策划,在整个花卉展的发展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它向整个世界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兰花品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兰花,也将兰花的影响力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六、央视致富经:兰花疯狂交易的背后
2011年1月3日央视军事农业频道的致富经播放了节目“兰花疯狂交易的背后”,讲述了广东远东国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敏的炒兰故事,一盆兰花3年时间从1000元涨到1400万元,然后再跌到几万元。节目播出后,受到各大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兰花的高价刺激着普通民众,吸引了大量的人投身兰花事业,也让兰花被打上了“高价”,“天价”和“炒作”的标签。
七、河南盗采野生兰花被判刑
2016年4月22日河南省卢氏县的秦运换在未办理野生植物采集证的情况下,在卢氏县徐家湾乡松木村八里坪组柿树沟林坡上采挖了一丛三株的野生蕙兰,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该事件被腾讯新闻2017年4月20日从澎湃新闻网转载再次进行了报道,阅读量破亿,关键词“蕙兰”的热度达到了历史之最,媒体的争相报道使蕙兰被人广泛认知。
八、禁止野生兰花的采挖和贩卖
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以《直播电商肆意上网,濒危植物盗采下山》为题,对公开直播或采挖、售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情况进行了独家报道,被广大媒体转载,6月22日,网信办发出通知,要求各网站平台不得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内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采挖、销售等内容,全面自查清理相关信息。重点整治兰花,要求禁止野生兰花的采挖和贩卖,然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抄送下发“关加强兰科植物等野生植物保护“相关信息的红头文件,让兰花再次走进公众视野,被人所识。兰花吧-梅飞,2020年7月18日写于湖北省京山市,配图:德哥,2012年至今专注兰花知识的传播!#兰花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