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走进小岔乡榆树村,玉米、谷子、糜子散布在层层梯田里,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与连绵的青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粮农们正忙着掰玉米,为牛羊储备饲草,眼前呈现出一派忙碌的秋收景象。
首图
制作
以前,小岔乡榆树村农户都是零散养殖,你家两三头牛、他家十几只羊,未能形成规模,致使养殖效益底下,群众的养殖积极性不高;种地也是一样,你家种植几亩玉米、他家种植几亩谷子或者糜子,也形成不了规模,到了粮食收割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人工收割,经济效益不明显,农户忙活一年也带来不了多少收入,群众增收不明显。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增收致富,致使村组常住人口呈现了下降趋势。针对上述情况,村两委班子认真调研,仔细分析,精准研判,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决定发展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调整产业结构,精准利用土地。
“我发现村民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还存在着不敢规模化养殖,不敢规模化种殖,老是害怕赔本。我就给群众做思想工作。老百姓就喜欢模仿,看谁做好了,跟着再做。我说咱们村集体先做,让群众看。我们将村庄里闲置的土地和撂荒地进行了流转,发动村干部种植,让群众跟着看,照着干。这样群众才放下心来。”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芳军说。为了帮助群众种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22年榆树村村集体购买玉米大豆点播器6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890亩;带动群众种植地膜玉米2488亩,种植小秋杂粮1118.6亩。
“根据榆树村村情看,榆树村老人比较多,普遍年龄偏大,大多数一家养五六头牛,数量发展不上去,没有规模,一年下来,牛出栏量少,群众养殖收效不大,养殖积极性不高。但是村集体养殖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让群众抱团养殖,既能科学养殖又能帮助群众致富。”该村包村乡政府副乡长关学武说。为了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实施扶贫到户项目,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探索创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抱团养殖模式,将想养殖但无能力养殖的农户,采取出户入园措施,鼓励农户将零散养殖的牛入园养殖,解决了农户养殖难题。
“在肉牛养殖上,我们依然采取村集体带动作用,通过村集体科学养殖,组织养殖户观摩学习,改进养殖方法,科学养殖,目前,村集体养牛50头,有效带动“5350”户26户。”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芳军说。群众通过实地参观,亲自感受到科学养殖的好处,养殖积极性提高了,养殖户开始扩栏增量,扩大了养殖规模。全村牛存栏达到了201头。上半年,全村见犊补母66头牛,补助资金6.6万元。
有些养殖户想扩大养殖规模,但当时无法筹集到资金。为了解决养殖户养殖发展资金难题,村上积极对接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为养殖户发放小额信贷,有效解决了养殖户想发展产业而又缺乏资金的难题,增强了金融扶贫“造血”功能。同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为有创业意愿者提供了资金保障,拓宽了发展路子。目前,为26户脱贫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130万元。
饲草是养殖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解决农户养殖饲草问题,消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榆树村抓住秋收时节,将秋粮秸秆作为秋储黄金期,采取包村乡干部抓总、村支部书记直接抓、驻村第一书记具体抓的“三抓”工作机制,在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组织农户加班加点将玉米秸秆进行腌藏、打包,备足了养殖户牛羊的饲草。目前,全村26个腌草池全部完成了饲草腌制,打包饲草1000余吨。
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美丽乡村建设,该村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对老旧房屋、院墙等进行保护修缮,拆除土墙1690米,土棚36栋2266.5平方米,土房21座957平方米,消除了安全隐患。清理8户农户门前“三堆”,改造厕所60座,美化了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6户农家院落进行了花园砌护,在房前屋后空地栽种了红梅杏树。为28户人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现在,走进小岔乡榆树村,泊油路和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组道路两旁格桑花开得正浓,家家院落干净整洁,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殷实。该村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新农村。
记者:刘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