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鱼我国原生鳢(lǐ)科鱼的一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雷龙鱼中国原生品种之一,七星鱼的学名叫月鳢,水族名称珍珠赤雷龙、七星鳢等,俗称孤呆、山花鱼、山斑鱼等。月鳢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包括两广地区、台湾省和海南省都有发现月鳢的身影,另外在越南和菲律宾也有分布。七星鱼由于其有较为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因此成为目前养殖业里一个比较具有经济价值的鳢科鱼品种。月鳢的体型在鳢科鱼中比较小,而且它们的体表有花色条纹以及白点分布,因此也具有不错的观赏价值,被原生鱼爱好者饲养在鱼缸中。

学名:月鳢

水产名:七星鱼

水族名:珍珠赤雷龙鱼、七星鳢

学名:Channa asiatica

英文名:Chinese Snakehead

分类学:鲈形目 Perciformes → 鳢亚目 Channoidei → 鳢科 Channidae → 鳢属 Channa

成鱼体长:20~30cm

七星鱼对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七星鱼的生存水温为1~38℃,摄食水温为12~32℃,生长水温为13~30℃,最佳生长水温为15~28℃。七星鱼喜欢躲在阴暗地带栖息,它们喜爱打洞,有穴居的特性。七星鱼常常在山涧溪流中被发现,在其他水体如江河中也能偶尔发现它们的身影,但是野生七星鱼不容易被发现,它们动作迅猛也比较难以捕捉。七星鱼和其他鳢科鱼一样都是肉食性鱼类,它们以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因此人工喂养的时候可以喂食切碎的鱼虾肉类或者喂食活体鱼虫等。

七星鱼月鳢在野生环境下2年达到成熟,而在人工饲养的理想饲养环境之下一般只需要1年至1年半便可达到性成熟。当月鳢的体长达到18厘米以上时便具有繁殖能力。七星鱼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进行繁殖,每年的5-7月为它们的产卵高峰期,每年至少可以繁殖一次,繁殖方式和斗鱼有着相似之处,公鱼和母鱼会缠绕在一起交配,但是和斗鱼不同的是七星鱼不会筑造巢穴,它们每次繁殖可以产卵数百上千粒,这些浮性卵直接聚集成块浮在水面上。繁殖水温为18~28℃。亲鱼有护卵的本能,直至孵出幼苗。初出膜的鱼苗腹部向上,孵出后第4天能结群游泳,达到25天之后小鱼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基本已经和成鱼相同,开始捕食水中的小型枝角类和昆虫。

七星鱼如何区分公母鱼

珍珠赤雷龙所属的鳢科鱼(即雷龙鱼)区分公母都比较容易,基本可以遵循的特点是相较于母鱼而言,七星鱼的公鱼有着更加开阔和舒展的背鳍和腹臀鳍,另外七星鱼公鱼的体色也比母鱼更加鲜艳。

七星鱼的迷鳃

和其他鳢科雷龙鱼类似,七星珍珠赤雷龙也具有迷鳃(在腮部有一个迷宫器官,可以直接呼吸空气,离水以后,只要身体不干燥,就不会死亡),即它们具有直接从水面呼吸空气的能力,因此七星鱼也可以在溶解氧含量极低的环境下生存。另外当七星鱼所在的水体环境实在无法让它们继续生存或者需要转移到其他水系的时候,它们还具有短时间离开水体,“移动”到其他水体的能力。它们是已知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栖息地之间转移的物种之一。迷鳃也是鱼类向两栖类进化的一个证据,其他更进一步的比如弹涂鱼等。

七星鱼 月鳢

我国常见的鳢科鱼类为乌鳢,斑鳢和月鳢,其中月鳢的体型最小,当年春天繁殖的鱼苗,养至年底体重在150克左右。七星鱼的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是淡水鱼种里非常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之一,被视为高档保健营养食品而走俏市场,给家人和孩子吃都非常不错。不过一般七星鱼体型不大,烹饪起来比较不方便,因此主要建议的做法是清蒸和水煮,以保证其最大的营养价值。

七星鱼作为一种准经济鱼类,在水产养殖方面比较有名,它们的肉质细嫩且富有营养,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是水产养殖业比较好的品种,不过七星鱼由于成鱼具有领地性,因此需要注意饲养密度的问题。而对于普通鱼友来说,七星鱼也是野采玩家及原生鱼爱好者非常希望饲养的品种,因为七星鱼在我国的分布比较有局限性,而且发现及捕捉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能够野采到七星鱼可以说是比较幸运。

七星鱼是雷龙鱼(鳢科鱼)中体型中等偏小的品种,因此也适合在水族箱中饲养,饲养七星鱼需要注意它们是肉食性鱼类,不要随意和其他小型鱼混养,最佳的情况是单独饲养,另外它们有穴居的习惯,因此提供一定的躲避物和罐子以帮助七星鱼躲藏。七星鱼鱼苗可以群养,但是等到公母鱼成年配对之后便必须将对鱼分缸单独饲养。

对其他雷龙鱼品种感兴趣的鱼友也可以点这边查看观赏性雷龙鱼品种介绍及雷龙鱼饲养教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