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副县长赵仁亮向媒体介绍晴隆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农合养殖的羊。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新华网贵阳3月1日电(周远钢) “我们找了一条既能让农民脱贫致富,又能参与生态建设的路子。”2月28日,在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张大权向“脱贫攻坚看贵州”媒体采访团介绍说,晴隆县大力发展“晴隆模式”的生态畜牧业,兼顾了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
晴隆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新一轮国家重点扶贫工作重点县,是贵州省50个重点贫困县之一。由于山高、坡陡、谷深,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造成晴隆县水土流失严重,喀斯特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3%,人均耕地仅0.77亩,其中坡耕地占65%。
从2000年开始,晴隆创造了从退耕还草,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畜牧业“晴隆模式”。2010年,“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畜产业化扶贫贵州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晴隆举行,全国13个省和贵州43个县全面推开和继续巩固“晴隆模式”。
“三合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5年以前你们根本想象不到村里到沙子镇是怎么去的,当时只有一条很小的机耕道。”张大权介绍,在晴隆山高坡陡的地方种上优质的牧草,一年四季常青,既改变了原来水土流失的状况,又产生了经济效益。“原来农户的土地收益增加了几倍甚至十几倍,达到了生态建设和脱贫致富的效应。”
三合村位于晴隆县沙子镇,是晴隆县的一个草地畜牧业的园区。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3900多人中现在还有贫困户117户299人。
发展草地畜牧业带给村民们很多变化。今年37岁的罗成是三合村的种草大户,2015年开始,他种植了12亩牧草,每亩能收入5000元,每年能收入近六万元,“同样的土地,以前种植薏仁米,一年只能收入两万元左右。”罗成说,如今水泥路路修到了家门口,外出方便了,闲时还可以打零工赚钱。
羊肉展品。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晴隆羊”深加工车间。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对于养殖户,在农户将羊养殖8个月后,当地的羊肉加工企业会以每只2000元的合同价向农户收购。园区还针对不同的农户设计不同的务工形式,不愿养羊种草的农户,可以在园区打零工,每天工资80元。
如今,三合村通村路硬化率达到90%,通组路和串户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2016年末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全村共有138户贫困户567人实现脱贫。
据了解,目前晴隆县已种植人工草地48万亩,改良草地38万亩,养羊50余万只,全县2.41万户农户10万多人参与种草和养羊。“羊”产业全年为农户创收近4亿元。
晴隆目前已经建成了年屠宰量100万只羊的屠宰加工厂和西南最大的活羊交易市场。晴隆还不断深化拓展“晴隆模式”,提出在2020年“建设百万只羊基地县”的发展目标。
“农业产业是我们晴隆县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关键。”晴隆县副县长赵仁亮说,晴隆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较重,晴隆县33万人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万多户69000多人。“从产业发展来看,我们产业链条从种草、养殖、屠宰、冷链到交易,整个环节都已经连接上了,所以生态畜牧业是晴隆县带动群众脱贫比较好的一个产业。”
此外,晴隆还将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生猪养殖、经果林、烤烟、中药材、薏仁米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