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一县一特”,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更是提质增效、富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当涂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高度重视河蟹产业发展,当涂河蟹产业被列为全省首批“一县一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单位,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河蟹产业还存在品质不够优、加工不够强、品牌不够响、效益不够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场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调研中还邀请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参与了研讨,综合研判新阶段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形成了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是自然禀赋优。当涂县水道纵横、河网密布,江河湖塘类型多样,多为沙壤土,非常适合河蟹等虾蟹类生长。当涂县自古就是全国闻名的河蟹产地,所产河蟹与河北白洋淀、江苏阳澄湖合称为“三大名蟹”,曾为皇室贡品。

二是产业规模大。当涂现有河蟹产业从业人员10余万、养殖面积30万亩(其中育种面积2万亩)、产量1.4万吨、总产值45亿元,均居全省县级首位。其中,养殖面积300亩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37个,河蟹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认证19家,“三品一标”认定基地4万亩。

三是养殖技术好。首创的“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近年来,通过实施了“河蟹产业振兴工程”、“河蟹产业提升工程”、“科技富民强县计划”,河蟹产业科技贡献率保持90%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

四是产业链条全。经多年发展,当涂县河蟹一二三产业规模相对集聚,形成了以蟹苗培育、成蟹养殖、蟹制品加工、蟹产品市场流通、蟹产品电商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截至去年,河蟹养殖和苗种培育一产产值35亿元;蟹黄、蟹肉、蟹膏等蟹制品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以塘南、大陇水产等大市场为主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4万余吨,交易额20多亿元;以物流、电商和休闲渔业为主的渔业三产产值10亿元。

五是发展前景优。当涂县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叠加地区,周边300公里的农产品物流半径覆盖着全国20%的人口和35%的GDP。周边居民有食用河蟹的传统,随着居民消费的迭代升级,预计近5年河蟹消费产值还将翻一番。

二、存在问题

一是品质品种有风险。品质品种的基础在良种繁育。由于历史原因,当涂县缺乏品牌化河蟹育种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品系和新品种。培育蟹种所需的蟹苗(大眼幼体)全部从沿海直接购买,导致亲本状况无法掌握,蟹种质量和生产性能缺乏稳定性。

二是品牌效应有不足。当涂河蟹品牌“小而杂”的问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缺乏知名度大、竞争力强的区域公共品牌,约30%产量的河蟹甚至被贴牌江苏“阳澄湖”、“固城湖”商标销售。有限的扩展品牌影响力的活动,如当涂螃蟹节,还存在缺乏系统策划、活动时间短、缺少产品文化内涵等问题。

三是水产加工业有短板。当涂县河蟹产业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产能低,多为粗加工,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剥离蟹壳制成蟹肉、蟹粉等初级产品层面,蟹制品延伸食品、甲壳素、壳聚糖提炼等精深加工产业仍是空白。以河蟹为主的水产加工产值不足亿元。

四是产业收益有下降。产业收益主要集中在一产领域,农产品加工流通链条细且短,缺乏河蟹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此外,部分领域还存在恶性竞争。如7家作坊式加工小企业经常出现哄抬加工原料价格,抢夺原料小螃蟹,原料进厂药残检测把关不严等情况,进一步造成产业效益下滑。

五是政策支持有缺失。集中表现在政策支持门槛高,如农产品加工领域,仅对新增固定资产2000万元以上的补贴,导致一般性加工龙头企业无法培育,难以形成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部分领域无支持政策,如电商领域物流成本高、销售利润低,亟待政策扶持,但市县两级均无电商培育政策,加之我市河蟹电商销售缺乏公共品牌支撑,更加步履维艰。

六是基础设施有弱项。当涂县湖阳6万亩养殖区与大公圩养殖区缺乏交通连接,相互隔离,给乌蟹苗种销售至湖阳,湖阳螃蟹进入塘南、大陇市场带来阻碍,难以集聚形成规模效益,造成部分优质湖阳螃蟹主要销售到高淳。此外,部分养殖基地在道路、进排水等基础设施方面仍较为薄弱,影响了养殖效益提升,也制约了休闲渔业等三次产业的发展。

七是技术服务有弱化。当涂县现有水产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力量与水产产业规模不匹配。2019年3月,由于机构改革,原县水产局变为渔业股,人员进一步压缩,经费、车辆方面保障不足,乡镇水产技术人员年龄老化,部分人员被安排从事其他事务,产业指导服务基层力量逐渐弱化。

三、对策建议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根据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张书记提出的“当涂县作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要在乡村振兴上‘当头’,在全省当标杆作示范,打造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工作要求,要围绕河蟹产业全产业链打造,以重点建设“五个一”(一个区域公共品牌、一批绿色生产基地、一群精深加工企业、一套有效市场体系、一个政产学研机制)为抓手,精准制定扶持政策,优化要素配置,实现一产提质增效、二产补链强链、三产融合拓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将当涂河蟹产业打造成为百亿级产业集群,总产值实现翻一番,进一步提高二三产值比重,一二三产产值比重达4:3:3,推动当涂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二)发展对策

1.科学制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根据新时代、新阶段产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认真谋划编制“十四五”期间河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1845”产业振兴计划,即:以1个公共品牌为引领,精心打造8个核心园区,构建4大河蟹转型升级示范片区,以实施5项工程为支撑,推动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1”——打造1个“当涂螃蟹”区域公共品牌。在品牌培育方面,重点打造“当涂螃蟹”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当涂螃蟹”地理标志登记。实施“当涂螃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制定“当涂螃蟹”公共品牌授权使用规范,扩大企业用标规模;加大“当涂螃蟹”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在全国的知名度;强化“当涂螃蟹”核心保护区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和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提升“当涂螃蟹”质量水平和市场美誉度。

“8”——8个产业核心园区。(1)乌溪蟹苗培育产业园:以乌溪七房蟹苗基地为核心打造乌溪蟹苗产业园,组建镇域蟹苗运营公司,建立蟹苗交易中心和蟹苗展示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请进来”就是一要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解决缺乏河蟹良种的“卡脖子”难题,强化河蟹繁殖亲本选育,选育“当涂一号”、“当涂二号”优良品系品种,改造升级育苗技术,大力推广立体增氧和精准喂养等新技术,实现品质提升和产量翻番;二要请进外地客商,通过举办蟹苗节,宣传推介蟹苗品牌。“走出去”首先要建立蟹苗生产数据库,跟踪记录销出去蟹苗的养殖效果,不断给品种选育提供修正参数,同时给打响蟹苗品牌提供宣传推广的成功案例;其次要发挥乌溪拥有众多蟹苗培育技术能手的优势,鼓励到外地合作发展,借助乌溪选育的良种,向外扩大良种繁育规模,提升乌溪蟹苗品牌影响力。通过外向型输出品种和技术,育苗面积在本地育苗面积基础上再扩大一倍,达1万亩,产值增加1亿元,人均收入实现翻番,同时有效解决加工原料供应问题。除蟹苗培育通过技术改造升级要深挖潜力外,还有考虑二产发展,发展小螃蟹加工产业,开发风味小螃蟹开袋即食加工产品。重点是研究开发早熟苗和一龄蟹养殖技术,为加工提供原料来源。

研究开发稻田种养结合育苗技术,解决“非粮化”问题,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生产高品质蟹苗。通过精细打磨,将小蟹苗做出大学问(新技术运用)、写出大文章(河蟹文化嵌入乡村旅游)、做成大产业(产量产值翻番、产业深度融合)。(2)塘南河蟹物流产业园:以塘南大市场为核心,升级改造市场,紧抓冷链运输和物流配送,大力发展电商销售,招商建成河蟹文化产业园,构建塘南镇邰桥—新卫—白马—桃园—兴永—吴村一线水上观光走廊作为支撑,优化整合和合理布局民居住宿、农家餐饮、陆地采摘,搞好旅游配套设施,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将市场物流、产业文化和水上观光融为一体,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3)大陇广义圩“两水”经济产业园:依托大陇水产大市场,构建沿青大路一线的麻村、塘桥连通南柘的水上观光走廊,发展水产(螃蟹)、水果(葡萄)为主体的“两水经济”,将水上游玩与葡萄采摘、螃蟹品尝相结合,发展水乡特色农旅产业。(4)护河休闲渔业产业园:依托“金色田园”田园综合体,发展特色品尝、赏花、垂钓、水上游玩休闲渔业。(5)石桥加工产业园:充分利用现有加工基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招商和资产重组或股份合作方式盘活资产,做强以河蟹为主的水产品加工。

(6)苦菜圩配套苗种产业园:依托苦菜圩青虾繁育等现有经营主体和招商合作,重点完善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加强运用现代渔机装备,推进物联网智慧渔业建设,建设规模化、现代化青虾、鲈鱼、鳜鱼等名特优苗种繁育基地,为蟹虾混养模式提高苗种供应能力。(7)湖阳观光体验产业园:重点依托湖阳圩中心渠现有道路基础,建设湖阳圩中部贯穿南北的“河蟹产业大道”,形成湖阳镇石臼湖沿埂村镇一线以外的西侧快速通道。沿大道建设河蟹品尝体验、自驾游购买观光一条线,将沿线的千年古树、明朝古井、济美牌坊等历史文化遗迹及石臼湖风光有机串联起来。(8)姑孰河蟹创意文化园:依托当涂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经营主体,同时充分发挥紧邻大青山旅游区和当涂县城的优势,临姑溪河、眺望大青山建设河蟹文化广场(婚庆),依托山水大道建设河蟹展示销售窗口,点缀河蟹创意雕塑和乡村小息酒吧,融采摘体验为一体,发展乡村创意产业。

“4”——河蟹产业转型升级4大示范片区。(1)湖阳圩6万亩河蟹转型升级示范片区:依托湖阳观光体验产业园,组建运营公司,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养殖、体验、销售、观光为特色示范片区。(2)大公圩10万亩河蟹转型升级示范片区:该片区依托特色河沟河蟹生态养殖(全国独有),完善河沟水系的互联互通,为发展水上休闲渔业奠定基础。依托乌溪、塘南、大陇、护河、石桥五个核心园区建设打造水上“大周庄”。将该片区建成为优质苗种供应、河蟹物流集散、水产品加工、水上游玩、特色农产品品尝购买等为一体的产业深度融合示范片区。(3)南北圩稻渔综合种养转型升级示范片区:该区域要重点加强防汛堤埂建设标准,完善内部道路网建设,改造进排水系统,做到进水和排水分开。该区域严禁挖田单纯从事水产养殖,重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推广“稻鱼虾蟹”复合种养模式,推广“一地三收”(春夏季龙虾、秋季稻蟹、冬季鱼类收获)高效循环模式,打造“三不农业”(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创建绿色品牌大米生产基地。(4)建设姑孰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片区:依托苦菜圩配套苗种产业园、姑溪河河蟹创意文化园,构建“当涂螃蟹”品牌文化展示走廊,建成与大青山融为一体的并以当涂河蟹品牌展示、高端鱼虾品尝、休闲度假等为特点的“生态客厅”。

“5”——实施五项工程。即实施品牌打造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工强链工程、三产融合工程、政产学研合作共建工程。

2. 实施品牌打造工程,实现提质增效。一是品种培优。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教授工作站,创建水产国家级良种场,选育河蟹新品种,引进青虾、鱼类新品种,努力扩大良种繁育规模。二是品质提升。深入推进标准化水产,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建立“当涂螃蟹”质量标准,强化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产品质量安全保险。三是品牌打造。通过强化线上线下销售,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重点打造“当涂螃蟹”公共品牌,构建麾下的系列企业品牌。目前,遴选在市场运作有一定基础的“一对活宝”、“多岛湖”、“苦菜圩”等企业品牌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每年按照市场影响、销售量、品质等指标动态评选“当涂螃蟹”所属“五大名蟹”,培育公共品牌下的企业品牌集群。遵循本地特色产品必须首先是地方特色化的市场潜在规律,加强引导力度,在品牌宣传推介上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对在本地乃至国内其他地区设立“当涂螃蟹”线下直营店(体验店)和线上销售的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开发或借助线上农产品销售平台,在螃蟹销售季利用平台开设“当涂螃蟹”销售一条街,通过产品标准、产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保险等规范销售产品,汇集当涂精品螃蟹实施集群销售。四是品牌文化。将“当涂螃蟹”与李白国际诗歌节有机衔接,提升蟹文化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当涂螃蟹节办节档次,在重点乡镇举办螃蟹捆扎、掂量螃蟹等群众参与度高,且喜闻乐见比赛项目的预赛,在县城举办决赛,邀请名人、客商参加,中央媒体进行直播报道,将当涂螃蟹节办成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盛会。

3.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优化产业环境。重点开展区块间的路网水系建设和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通道。当务之急是建设连接湖阳圩和南圩的运粮河跨河大桥。通过南圩与大公圩连通,实现湖阳圩、南圩、大公圩“三圩一体”,使湖阳产区与大公圩产区连成一片,形成大青山至石臼湖的直达快速通道。这不仅能够成为当涂县乡村振兴主干示范线,也能吸引湖阳及博望沿湖地区的螃蟹进入大陇和塘南水产大市场,为整合和提升河蟹产业规模,擦亮“当涂螃蟹”生态品牌,打造当涂乡村振兴“一二三融合先导区”奠定基础。二是强基础。重点是在南北圩、湖阳圩,实施湖阳圩进排水工程改造,做到进水和排水分开。实施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提高生态保护能力。南北圩要重点加强提防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三是通水系。沟通大公圩内部水系,重点连通大港水域、吴村港和广义圩水系,特别要加强乌溪已大港水系为主的全域河沟水系生态修复,要改变河沟承包经营方式,实施公司化运营,延长承包期,要对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河沟进行清淤改造,实施种草生态养殖技术,恢复河沟生态资源,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育苗提供优质水源。通过水系改造为大公圩水上休闲观光奠定良好生态环境基础。

4.实施加工强链工程,提升产业能级。一是盘活存量。整合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资源,组建加工协会,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升加工能力,激活现有加工企业发展动能。选择具有成长性好的微小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发蟹黄汤包、面条、水饺等面食系列和蟹酱、蟹油以及开袋即食风味旅游食品等新加工产品。二是做大增量。紧盯大项目、好项目,围绕河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精准开展项目招商,全力做好项目跟踪与服务,争取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投产。可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方式招商,重组新的生产主体,引进管理模式、技术和资金。特别是要利用丰富的乌溪育苗所产的小螃蟹资源,聚焦甲壳素、壳聚糖等精深产品加工项目,深度挖掘其富含益智氨基酸,开发儿童益智食品。三是提升质量。依托蟹虾加工原料基地,拓展休闲农业,提升加工产品营销,扩大现代电商市场占有率,构建相互补充、分工明确的加工业链条,到“十四五”末形成年销售30亿元以上的加工产业集群。

5. 实施三产融合工程,提升综合效益。一是建点。依托大公圩特色河沟水系发展圩沟水上观光,利用姑孰河蟹文化创意园、塘南河蟹文化园等建设和当涂县螃蟹节举办,展示悠久的当涂河蟹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一产带动二产发展。二是连线。依托大青山旅游文化区、蟹文化创意园、金色田园、蟹文化园以及大公圩和湖阳圩历史人文古迹,建设以当涂螃蟹、大陇葡萄、大青山桃花等为特色的山水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三是扩面。大力发展服务业。建设融合导购导游、线上预定乡村旅游住宿、产品销售综合性电商平台,着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扩大河蟹等农产品、方便旅游食品、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三产产值30亿元以上。

6. 实施政产学研合作共建工程,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政府主导,科研、企业多方参与的政产学研合作共建联盟,设立产学研合作项目专项资金。以项目为抓手,瞄准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一项关键技术由一名专业教授领衔,按照“1+3+N”产学研合作机制(即1个教授工作站+市县乡3级技术人员+N个试验示范基地),建立若干个教授工作站,组建科研机构与市县乡三级技术人员构成的技术攻关团队。改造升级养殖技术模式,挖潜一产潜力;开发加工产品和工艺,提高水产加工产能与规模。

7.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县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人财物的要素配置,协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制定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强化专班工作力量。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针对“非粮化”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产业招商、水产品加工、电子商务、节庆活动、休闲基地建设等方面配套的系列化政策措施,整合各级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尤其在土地要素配置方面,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给予优先调整配置。三是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强化县级水产服务管理部门力量,可考虑加挂“当涂县水产局”牌子,保障经费和车辆,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加强乡镇技术人员力量,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水产工作,提高业务素质,形成下联园区、基地、企业,上联市县主管部门、专家教授的工作格局,努力打造一支“一懂两爱”基层队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