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精准扶贫 挖掘人文历史
打造名人品牌 创建魅力乡村
关于合并隆回南岳庙镇老屋场村、寨建村后新村更名芭蕉塘村及发展规划
建议书
中共隆回县委、县人民政府
南岳庙镇人民政府有关领导:
欣闻家乡隆回县南岳庙镇正响应湖南省有关政策号召,进行加大精准扶贫和并村工作,拟将寨建村和老屋场村合并新村,十分欣喜。作为在异地发展从事文化传媒策划业十余年、一直关注家乡发展的游子,时刻牵挂家乡的变化。根据这些年对家乡人文历史的关注,以及家乡长辈的口传身教和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借此机会慎重提出《申请将南岳庙镇老屋场村、寨建村合并后的新村更名为芭蕉塘村(或芭蕉塘罗家村)及发展建议》,希望引起各位领导重视斟酌采用。
一、芭蕉塘罗氏历史渊源
在国内不少地方为缅怀先辈和英模,弘扬他们的光辉业绩,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挖掘人文历史,纷纷以历史名人或者地名命名,既可让子孙不忘根本,又便于后辈联络感情。隆回作为湘中人文福祉,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悠久,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传承古老文明,经过千百年历史的变迁、积淀与遗留,一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和典故成为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和璀璨光芒。
南岳庙镇所辖寨建村、老屋场村两村位于南岳庙镇东段,距离县城仅15公里,东接武邵、造端,西接沙子坪,北接金星,罗子团,是县城衔接横板桥罗子团的重要通道,也是东去荷香桥的重要岔口,区位优势明显。
据有关史实表明:在老屋场村罗沙公路边的芭蕉塘罗家大院子(原宝庆府邵阳县洪仁西路芭蕉塘)是一个远近知名,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地名和传承近八佰年历史的名人故事,因为这里是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谥号忠勇公的罗开礼在担任武冈军教授期间留下的嫡传后代的发源地。芭蕉塘远近闻名的不仅是其历史典故,还有一口方圆百里闻名的芭蕉塘悠源井水,手工红薯粉丝远销长沙,供不应求,已经被南岳庙作为五大扶持产业之一,周边“天子街”、“骑龙界”“鹅翅膀”“寨下”均颇有历史渊源。
而在历史中有着盛名的罗开礼是系南宋丞相爱国民族英雄文天祥四十岁担任丞相后“三顾茅庐”邀请时年72岁高龄的他出山追随抗元,在其逝世后又亲自为其披麻戴孝的忠勇德善先贤。《宋史》:“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复永丰县,已而兵败被执,死于狱。天祥闻开礼死,制服哭之哀。”
(罗开礼雕塑)
罗开礼(1198-1277),字正甫,号水心,江西永丰县瑶田水心村人。他面清目秀,博学强记。曾任袁州儒学教授和武冈军教授、永丰知县兼招抚使。晚年响应文天祥号召,起兵抗元,以身殉国。罗开礼的青壮年时期,朝廷腐败,奸权当道,于是,他无意做官。宝家庭成祐三年(1255年),社会动乱,他便在水心村东2里许,挖池筑岛,建房岛上,聊以闲居,并取号“水心”。后人将这个遗址叫“河围寺”。 咸淳七年(1271年),罗开礼中进士后,被任为袁州儒学教授。但他未去上任。接着,改授武冈军教授。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时任右丞相的文天祥为激励各地豪杰共赴国难,从赣州经吉安来到永丰,在今属瑶田镇的水心村“河围寺”会见罗开礼,在文天祥的感召下,罗开礼当即表示:弃任武冈军教授,倾其家资,募养义兵,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七月,罗开礼奉旨出师吉赣,大败元军,进驻永丰,并出任永丰知县兼招抚使。八月,元军元帅李恒率骑兵5万直奔兴国,导致文天祥兵败空坑(永丰南部)。另一主力攻打永丰,又使罗开礼战败被俘,被押往吉州(今吉安市)。罗开礼在狱中坚贞不屈,题诗一首:“此身断不望生还,留得芳名在世间,大地尽为胡血染,好藏吾骨首阳山。”他绝食八天而卒于狱中,享年80岁。
文天祥闻此噩耗,亲自来到罗开礼家乡水心村披麻戴孝,并作《祭招抚使罗水心先生文》,哭祭曰:“江西义士勤王者众,未有如公之劲气诋胡,奋起死节,捐躯就义,若风霆日星,忠烈伟哉”。
(寨建村320国道傍边的罗开礼墓碑)
芭蕉塘罗开礼后代沿袭字辈是:“开发永景仲子应,丹祖文廷时日学,用万良才进德新,世远仁义纲纪兴,词承孝友彝伦叙,家传诗书门第高,荣华富贵光先泽,令闻广誉多贤豪”。芭蕉塘整个院子人丁兴旺有近千人,99%姓罗,由其子孙衍生几百年来,周边四村老屋场、寨建、金星及沙子坪罗姓均系从芭蕉塘繁衍而出,其中寨建、老屋场、金星三村总人口近五千人,其中罗开礼后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芭蕉塘的名字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在寨建村的320国道旁边建有罗开礼陵墓,附近几百米处有其两个儿子的陵墓,还有天子街、麒麟界(音骑龙界)和幽源古井、数百年的古柏树和古樟树。
(四川成都芭蕉塘罗氏后裔寻根之旅)
除开隆回芭蕉塘周边村外,根据史实记载和目前已寻根情况,据寨建村从事二十多年开礼罗氏研究的罗仁礼估算,从芭蕉塘出走新化、四川成都金堂、内江、荣昌及重庆贵州等地的支派宗亲,总计预计不低于三四十万人,其中仅家族族谱记载罗开礼第13代一个裔孙媳率四子湖广填川,余下三子定居成都金堂三个镇就有在册名单近五万人,涌现出不少党政县级领导、企业家、书画家、专家学者和社会各阶层精英。数百年历史变迁,游子远行千里,离走他乡发展繁荣百年,但祖训不可忘,血脉相连,永远难忘的根还在隆回芭蕉塘大院子。这几年在成都金堂的宗亲自寻根问祖成功后多次组团返乡祭祖、联谊。而今年清明前芭蕉塘后裔专赴开礼出生地认祖受到当地热情接待,并已经获得认可。
二、并村更名芭蕉塘村的现实意义及发展方向
本次隆回乡村合并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凸显县领导的智慧和前瞻,借此机会创建了一批“田园美、村庄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推动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各村努力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目标,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才是真正意义所在。
习总书记曾提出“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两村合并后命名芭蕉塘村(次选开礼村),不仅传承数百年人文地理,远近闻名,乡人认可。但从字面就可以感受优美宜人,有风景(芭蕉)有水(塘),便于宣传宣传,更突显其乡村人文地理的丰厚而博大,可申请作为精准扶贫中心村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村,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美丽文明乡村名片。
1、 打历史名人牌,挖掘人文历史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罗开礼作为历史有名的儒学教授和军教授,又是与文天祥肝胆相照齐力抗元载入史册的民族英雄。是文韬武略,忠勇爱国的典范(他在江西的后代还出过有名的状元罗伦)。又德善并重,在出生地有着极高的名望,在他视死如归留下的“此身断不望生还,留得芳名在世间,大地尽为胡血染,好藏吾骨首阳山。”开礼公之绝命诗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交相辉映,差相比美,永垂青史,也铭记在芭蕉塘数十万子孙的后代。更名后不仅可以大力弘扬“忠勇爱国情怀”,还可以大力打造德孝文化,建议把罗开礼墓碑列为县级保护文物,同时择地,建立开礼公忠勇祠或纪念馆、和德善忠孝碑林。不仅可以与芭蕉塘嫡传后代全国各地联谊互动,成为数十万人认祖归宗之地,并且可以与罗开礼出生地及其他后代相互呼应宣传传承,打造隆回有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孝善文明村。
芭蕉塘坐拥一方山水,自古地灵人杰,文风鼎盛。族人向来崇尚读书,“以读为进,学以教化,优则为仕”,涌现了南开名校的学子、中央省市县级机关干部、还有各大知名媒体名记和一批新崛起的乡村企业家。它是一座历史气息浓厚的院落,迄今已数近八百年。历经漫长岁月的积淀,折射着开礼家人的历史渊源和民情风貌,显现了一方水土的人文特征。因而极具地方特色。而合并后的新芭蕉塘村主打历史人文牌,为新的村名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
2、 打造田园山水牌,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休闲产业。
320国道经过寨建村,交通便利,但老屋场是县里有名的贫困村,但由沙子坪延伸而出的一条小溪流入辰河,在芭蕉塘外围小溪流两侧形成一个上千亩的大陇港,加上两侧丘陵山谷林立,视野开阔,风景宜人,十分适合发展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机械化作业。如规划得当引进投资,实施立体式生态观光农业规划(如利用油菜花和其他颜色的农作物造型分隔种植形成特殊图案),可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化方向,大力打造绿色种植、生态观光农业,依托自然山水、村庄田园和历史文化底蕴,以乡村特色农家乐、农田观光体验为特色的生态旅游特色村挖掘遗迹文化、建设观光亭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完全可以与距离仅3公里之外的著名景点狐狸岛互动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名片”。
同时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还可以借助当地优质的芭蕉塘悠源井水开发矿泉水厂,借助当地富硒红薯开发芭蕉塘富硒红薯粉丝品牌,传统加工工艺流程开放亦可称为乡村观光亮点之一。借助320国道旁和罗沙、沙荷公路边发展农家乐,借助320国道边罗沙公路路口原寨建位于罗子团与荷香桥方向三岔路开展乡村集市贸易(一是往芭蕉塘大院子,二是往荷香桥方向公路边),无论选择那边都需要对目前的公路加以改造拓宽,规划发展,结合规划新村委办公楼、村民文化广场(可以命名开礼广场)。
3、凸显文化传承,记住美丽乡愁 体现个性地域之美。
取芭蕉塘之名。这不仅是一个名字美好的地方,更是一个有乡愁的村庄。还因村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
另据本人偶尔在卫星地图中发现北向罗沙公路与东向荷香桥公路形成的曲线完美勾勒出一个美人头像,芭蕉塘大院子刚好是咽喉处。
且芭蕉塘老院子附近真有一口大水塘,群山环绕,油菜花开季节,风景宜人,虽然是天雨聚集,如能把该塘加以净化改造,进行立体水产养殖,周边栽种芭蕉林与楠竹,铺设碎石小径,布置休息凉亭,不仅增添风景点,而且是经济观赏林,芭蕉塘名副其实,加上原寨建与老屋场之间的近千亩大陇港生态农业田园自然风光,策划举办不同的特色节庆贺空中航拍别样风情,营造旅游热点。
(参考效果图)
(备注:芭蕉树,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木。茎高达3~4米,不分枝,丛生。叶大,长可达3米,宽约40厘米,呈长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叶表面浅绿色,叶背粉白色。入夏,叶丛中抽出淡黄色的大型花。“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是前人对芭蕉的形、质、姿的形象描绘。
(参考效果图)
观赏价值:芭蕉的园林种植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但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园林中芭蕉只是偶然一现。中唐之后,芭蕉在园林中的种植逐渐普及,尤其宋元明清,芭蕉已经在园林中获得较高的地位,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植物,并形成一定的园林种植规模和造景模式。其可丛植于庭前屋后,或植于窗前院落,掩映成趣,更加彰显芭蕉清雅秀丽之逸姿。芭蕉还常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组合成景。蕉竹配植是最为常见的组合,二者生长习性、地域分布、物色神韵颇为相近,有”双清“之称。
药用价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芭蕉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同时为解决目前芭蕉塘大院子人口日益增多、拥挤杂乱、住房建无章等导致的交通拥堵和安全消防隐患、治安管理和乱占用农田耕地等问题,急需从长远规划,选择适合新农村民居建设发展用地。根据实际考察可选择芭蕉塘公路往老屋场原会议室方向发展,科学规划一条乡村公路,沿线坡地依照山势发展特色新民居,统一规划,三通一平,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设置统一停车场和休闲广场,引入山泉水,景观园林设计,集合大水塘改造成观光休闲养殖一体化的山水园林新农村民居样板,在卫星地图为为美人头像带上一串闪亮的项链。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个性特色,增强农村发展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软实力,形成了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互促、美丽乡村与农民富裕并进的局面。
当地村民和异地他乡的游子基本认可芭蕉塘渊源,红薯粉丝是一种思恋,梅山文化也是一种记忆,品味着芭蕉塘的地名,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厚重感,彰显隆回传统文化风貌,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与独特的自然环境;也符合《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有关地名命名的规定和国际地名标准化的原则,也成为挖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外引内联,解决富民强村的主要问题抉择之选。
以上仅为本人初步想法,虽然粗浅但却是为家乡发展赤子之情可鉴,如能蒙有关部门领导采纳,善莫大焉,将不遗余力为后期发展规划提供更可行的方案,甚感欣慰和感激(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辅部分族谱记载和旧地图)。
湖南隆回游子罗文骅于贵阳
2016年5月12日
《罗氏族谱·应铭公老序》
夫谱以族名,盖云公也,族以修名,益云明也。司是事者,仰报先公,俯昭来裔,知罪系之,匪易易也。
我罗氏肇脉祝融,蔓延天下。始祖讳开礼,武冈教授,于德祐丙子公卒于任,茔葬于邵西洪仁六都芭蕉塘之马家园。祖妣李宜人,嗣子有四,长居新化桃林,三居武攸圳上,二、四两公祀守父茔。迄今瓜瓞致详,螽斯庆衍,倘无以谱之,则分者无以胡以知万派同宗之合;倘谱无以修之,则合者无以使不紊尊卑上下之分。观是谱者,孝弟之心油然生矣。若夫科甲增奇,书香嗣美,代不乏人,猗与盛哉!诚族之望焉者也。
铭每于诵读之余,阅往牒而勤怀祖德,溯流派而跃动孝思,并二三同志慨然复欲修之。家喻户晓,不惮车尘马足之劳,远稽近考,莫辞栉风沐雨之苦,断不令鱼目混珠,拜墓贻讥。但其间有因地遥而未尽集者,亦姑存其纲以俟后之作者。历今三载厥功,始告成焉。铭策志前途未获大展,窃冀先祖有灵急默助之。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孟夏月 谷旦
《罗氏族谱·续修源流序》
粤稽以火纪官肇基,祝融之始以国为氏。聿自政公之源,春秋之末,罗失其国,始于学公延及守陇,汉初丙申年徙居长沙。厥后,铢公仕汉为大司农令,惠帝时奉命守九江郡,邑人献地,因与灌侯婴筑城曰豫章,故后世通称豫章邑。越十余传,螽斯庆衍,簪缨递承。若企生、遵升,致身竭力,当日表其里曰一门忠孝。罗氏遂以光大称望族矣。我遵生公传至原友,祖孙缙绅继武,伯仲科甲联绵。又历数十传,礼公为武冈教授,于德祐丙子年卒,与父坟母茔同葬于蕉塘之马家园。祖妣宜人李居于斯,没于斯,且安厝亦于斯。自此以后,四子异处。长迁新化桃林,三徙武攸圳上,二、四两公安居于兹,莫不以精明浑厚为世珍,耕读勤俭为要务。于是有雁塔题名者,有黉官载序者。世以及世,老成人济济然美彰于前,孙而有孙,佳子弟龂龂如盛传于后,差堪步武孝德之宗风,克绍芳徽之家声也已。弟恐世远年湮,不无脉遗而派失,庚午年主修,忝考费尽苦心。幸获老谱,足征以经采集成编。前前后后,本本原原,迄今又四十载矣。公别于子,子别与孙。世代远则嗣续难明,生没繁则错综莫辨,倘不从而续修之,其能有条不紊乎?是以阂族建议,各家汇稿,请梓刷印成帙,夙夜匪懈,考核维殷。爰经始于戊申,应钟遂成功于己酉,仲吕则前人既幸有今人,今人不更赖有后人乎!继自今是可望于方来者。
首事同撰.道光二十九年孟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