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各部门服务市场主体典型案例
制度创新典型案例
六、滨海新区持续深化项目审批改革,推行“一套材料”办前期。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度,滨海新区优化再造建设项目前期审批流程,2021年印发《滨海新区投资项目“一套材料”办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将过去需要多次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水土保持评价、节能评估、航道通航条件影响等事项进行系统整合,实行“一套材料报审、前台统一受理、材料网上流转、窗口统一发件”的综合受理、审批模式。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部门是审批“一套材料”的牵头部门,综合评审会实行“一个评估班底、一次评审会议、一本评估报告”。最后对项目出具综合批复,实行“一个文号、一个批复”,从受理到发件审批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前期评审时间可压缩近75%。目前,已有十余个项目享受此政策便利或正在咨询准备中。
七、保税区管委会在全国首创“最简告知承诺”审批制度。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企业服务需求,探索“政府定标准、强监管,企业做承诺、守信用的‘零审批’管理”新模式,将改革范围从证明类事项拓展到行政许可等审批类事项,首创全国“最简告知承诺”审批改革。申请人书面承诺后,无需事后再提交材料,而是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结合诚信管理的方式确保申请人履约践诺。2021年出台《天津港保税区城市排水许可证核发告知承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是全国首个包含事中事后核查工作实施方案的最简告知承诺改革事项改革办法,深化完善了告知承诺改革中审管联动机制,强化了改革效果。最简告知承诺方式实施以来审批企业已达到382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八、东疆成为全国第三个海事全能审批区域,真正实现“东疆事东疆办”。东疆海事局在东疆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承接天津海事局新下放的27项行政事权,用活用好东疆海事局成为全国第三家、天津市第一家海事全能审批分支局的审批优势,以及自贸区叠加综保区先行先试创新优势,打造“东疆事东疆办”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区内航运企业营运所需海事业务一站快速通办。自2021年5月18日“东疆事东疆办”正式实施至12月31日,为东疆企业92艘船舶办理登记业务共计267件次,海工类船舶登记整体办结时限压减2/3以上,累计压减超过500个工作日,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九、河东区推行承诺制提醒服务,提升政务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河东区一直以来运用承诺制办理方式服务企业,但企业在享受承诺制便捷办理的同时,面临着超期后会列入失信名单,受到失信联合惩戒的风险。2021年4月起,河东区尝试主动为办事企业提供承诺制办件提醒服务,在企业补正环节即将到期前主动提醒企业补交承诺材料。经反复实践,形成《承诺制办件提醒服务机制》。截至目前,运用该机制已成功为60多家企业和个人完成承诺制材料补交工作,避免了因逾期造成的失信问题,获得办事企业一致好评。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更加放心的甚至主动要求使用承诺制服务,承诺制审批进一步得到推广。
十、东丽区精准服务中小企业,打造高品质主题产业园区。为满足成长型中小企业对优质专业化载体需求,东丽区规划布局了以垠坤产业园为代表的11个小而精、有特色、有灵魂的主题产业园。明确产业定位,依托市场化资源,开展政企联合招商,创新建立入园“联审机制”,从产业方向、科研实力、营收税收等11个维度综合考量企业,出台《东丽区工业园区“园中园”管理办法》、《产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监管协议》等政策强化管理。同时,由政府牵头,整合科技、人才、资本及载体等要素,促成华明高新区、垠坤产业园、清华高端院、北京国泰创投四方合作,采取“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目前,东丽垠坤产业园一期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共26栋生产研发厂房已经主体封顶,同步开展招商及企业服务工作,在不到一年的项目建设期内,已累计引入290家企业,纳税金额超过2000万元,产出效率和产业效益明显提升。
十一、北辰区探索“四个一”模式,打造新能源产业特色主题园区。北辰区坚持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主导,围绕“特色空间+优势产业”,打造绿色新能源装备产业聚集区和先导区。制定《新能源产业链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的模式,通过4项重点工作和3项保障措施,聚焦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主题园区,推动产业聚集,已经形成风电、光伏、氢能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链,打造绿色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和先导区。2021年新能源产业链16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61亿元,占全区比重12.6%。
十二、市发展改革委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企业信用修复实现“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为切实解决“失信”企业在办理信用修复过程中“多头办理、多次跑路”等痛点问题,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场监管等市诚信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完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 保障信用主体权益的通知》,聚焦企业需求,创新工作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拓展服务渠道,在全国率先推动实现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网通办”,得到广大企业高度评价。2021年,全市共受理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申请14316件,日均50件以上,较改革前增长200%,充分展现了我市深化对企服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新作为”。
十三、市公安局建立“五联”工作机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市公安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研究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五联”工作机制》,建立以联心服务、联动执法、联保治安、联调矛盾、联创平安5方面15项举措为主要内容的内保系统服务企业“五联”工作机制,全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暖商的营商环境,持续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助力增效。截至2021年底,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走访企业18499家,解决企业难题1311件,破获单位内部各类案件124起,为企业有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得到了公安部高度肯定。12月8日,公安部办公厅刊发《公安工作简报》第20期,以《天津市公安局创新建立“五联”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为题向全国推广天津公安机关做法和经验。
十四、市商务局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外贸企业航运困境。受境外疫情蔓延和国际物流供应链紊乱影响,国际航运一箱难求、一舱难求、海运费高涨,给我市外贸企业正常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和影响。市商务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对企服务,在实践中探索出缓解外贸企业航运需求的“3124天津模式”,即充分整合政府部门、航运物流行业协会、国有航运企业3方优势,建立1本企业帮扶台账,采取精准滴灌和大水漫灌2种方式,实施“走访调研、需求对接、信息共享、跟踪解决”4个步骤。该模式已成为全国31项稳外资稳外贸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已帮助依依股份、信义玻璃、银河阀门、万达轮胎等300多家外贸企业协调订舱约14000标准箱,为企业直接节约成本超过亿元。
十五、天津海关积极创建“网格化服务”新模式,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天津海关以各隶属海关为单元,建立职能部门“网格联络员”+隶属海关“总网格员”+隶属海关“网格员”的三级网格员工作体制,将所有天津海关属地收发货人和在天津口岸通关的异地收发货人“网”入“群”中,由隶属海关网格员一对一专门对接网格企业,及时传递新政策、指导参与新改革、解决企业疑难问题。同时,制定下发了《天津海关对进出口收发货人网格化服务宣传工作方案》,将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网格化服务”新模式,2021年主动搜集企业反馈问题400余个,已全部解决,助力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加速通关效率、享受改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