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以来,我国水产品生产供给逐步恢复常态,绿色养殖方式蓬勃发展。2020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549.02万吨,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提高至79.8∶20.2.大水面生态养殖、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进一步推广。
专家表示,“十四五”时期要抓住“水域”和“良种”两个关键环节,守牢质量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安全3条安全底线,积极拓展低洼盐碱地渔业开发、大水面生态渔业四大产业领域,切实抓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为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快绿色生态养殖发展步伐
近年来,国家在绿色水产养殖方面不断出台重要举措,在前不久农业农村部举办的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集中研讨活动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战略部署再次被提及,体现了国家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为消费者呈现高品质水产品的决心。
有关专家指出,自2020年3月启动实施“五大行动”以来,全国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及有关方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政策支持、培育骨干基地、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培训观摩、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推进实施“五大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培育“五大行动”示范推广骨干基地926个,辐射带动面积300万亩,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9个,骨干基地全部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水产用兽药总使用量同比减少5.9%,其中抗生素类兽药使用量同比减少29.8%,配合饲料替代率平均达到73.5%、最高达96%,示范推广水产新品种(新品系)98个,对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水产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中来,如有的企业研发有机化的海洋产品养殖,依托国际先进的RAS“全自动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整合,实现了养殖环境的数据监测、信息追踪和品质监控,为绿色安全高品质的水产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介绍,智能工厂化养殖技术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RAS全自动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以及全链信息数据追溯系统、多维动态物联网监测系统,可精准地把控对水质和生态的追踪、监控、管理,科学化、数据化进行投喂与密度调整,借助于微生物和臭氧纳米技术,从而做到水产养殖的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再利用,为水产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
加大渔业资源养护修复力度
有关专家表示,渔业资源的养护与管理是渔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化渔业管理水平。同年,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印发的《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也提出,要建立水生生物资源大数据平台。
专家指出,现代化养殖科技创新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国家政策重点指引的水产良种繁育、生态健康养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水产良种繁育,提高繁育技术水平和能力,研发基于数字化的先进良种繁育技术,培育水产养殖优良品种。加强新型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开展池塘工业化养殖、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远海养殖、盐碱水养殖、渔农综合种养等绿色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研发,解决养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强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研究,开展养殖容量、养殖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大数据评估技术研究,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养护科技创新的重点在于建设渔业资源数据平台、重要资源养护措施和效果的科学评估、重要经济品种可捕标准研究。建设渔业资源大数据平台,应全面开展资源调查,对全国重要渔业水域、大江大河及重要湖泊、边境水域、重要海域等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掌握资源环境状况、渔场分布、变动规律等基本情况,科学评估资源存量,为渔业科学管理、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以及为区域禁渔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重要资源养护措施和效果评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提出增殖放流规划、适宜水域、品种、数量和相互关系,建立增殖放流技术、方法和标准,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划定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开展重要经济捕捞品种最小可捕标准研究。提出重要经济鱼类和其他品种最小可捕标准,为制定幼鱼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加强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建设
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如在渔业生态损害研究、生态修复重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等方面开展渔业生态损害研究,研发有效的生态灾害预警预报、污染事故调查与应急处理、资源环境损害评价等技术措施。今后将继续加强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建设。开展资源生态修复重建技术研究,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典型水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修复重建技术和数据模式,选择典型水域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加强重要濒危物种人工繁育、救护保护、驯养繁殖等技术研究,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突破重要濒危物种保护的关键技术。
此外,还需在绿色设施装备科技创新上下工夫。专家指出,重点在于水产养殖设施装备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绿色渔业科研等方面。如开展新型水产养殖装备和技术研究,研发设计用于内陆循环水养殖、近海养殖、深远海养殖等绿色养殖和满足绿色养殖发展需要的新型装备及新技术。开展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研发水产养殖和捕捞、加工的自动控制系统和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自动控制等绿色生产需求,提高渔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开展绿色渔业科研条件研究,针对绿色渔业科技创新需要,研究必要的渔业科研平台、科研基地、创新中心等科研设施条件,从而为绿色渔业科技创新创造条件。
(王宁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1年08月24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