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年”活动看咸阳
全媒体行动·走进兴平市
“敏华见证了‘兴平速度’”
初夏微雨,空气潮热。
“再来一公分,再来一公分,好,好,放……”
5月29日,陕西敏华家居智造基地项目木工机械厂区内,厂长南雄勃拉开卷尺,划线打点,测量车床,另一位工人驾驶叉车,轻抬操纵杆,两人配合默契,一边操作,一边调整,两分钟后,一台车床调试结束。
“我们这个项目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到今年7月准备试运营,目前各厂区都铆足干劲、抢抓工期,安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陕西敏华家居智造基地项目水电工程师杨会理介绍,该项目一期共有8栋高层、11栋钢结构和1栋框架建筑,截至5月25日,智能仓轴屋面混凝土浇筑已完成100%,厂区道路水泥稳定层施工累计完成29868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相继完善,确保7月底投入试用。
“敏华”项目的“加速奔跑”,其底气在于兴平市政府的贴心服务。
图为陕西敏华家居智造基地项目木工机械厂区内,厂长南雄勃正在划线打点,测量车床。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田/图
“今年2月底,项目东工地有3个110kV高压杆线需要迁移,当时我们就和兴平市相关部门联系,一周就弄好了!”说起政府对项目的高质量服务,陕西敏华家居智造基地项目综合事务部总监高立君竖起大拇指,打开话匣子。
“贺书记驱车17个小时找到‘敏华’总部,兴平8个月内办完项目相关手续,还专门修了项目地附近道路……这一切让我们深受感动,在这里投资建厂我们安心、放心!”
兴平市主要领导叩门招商,洽谈投资,用行动破解了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加速密码”。
今年第一季度,兴平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投资13亿元,合同引进资金12.38亿元,完成到位资金46.43亿元。在谈项目6个,总投资约93亿元。
雨越下越大,百名工人仍在项目工地上紧张有序地作业着……
当下,这个总占地1500亩,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年生产家居产品200万套,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年亩均产值182万元,解决当地5000人就业,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沙发、智能按摩椅、床垫、板式家具等智能家居产品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兴平“加速奔跑”。
“敏华见证了‘兴平速度’,兴平速度就是‘咸阳速度’。”敏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敏利在建设现场说道。
“项目管家巧解我们心中忧”
干净整洁的工地路面,“洗礼”车辆的抑尘洗车棚,安放排椅的临时休息室,有着自动售货机的茶水间……
5月30日,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兴平市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项目,环视着实用、美观,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工地,感受到了兴平在文明工地管理上下的硬功夫。
深入工地内部,塔吊挥舞“钢铁巨臂”,工程车来回穿梭,各区域工人文明操作,焊接声、切割声、捶打声与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快马扬鞭的建设进度,展现着兴平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兴平市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得益于该市创新推行“项目管家”一对一全链条服务模式。
图为建设中的兴平市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项目。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田/图
自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兴平市闻令而动,结合本地实际,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以“优环境、提效能”为抓手,在全市探索推行重点项目“项目管家”一对一全链条服务模式,推动高质量项目全面实现服务“精致化”、管理“精细化”、发展“精准化”。
全流程、高质量的精准服务,让兴平市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项目,成了第一批吃“甜头”的服务对象。
2023年2月21日,“项目管家”正式入驻兴平市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项目,并在建设工地设立项目管家工作站,由兴平市委组织部选派优秀后备干部,为项目提供无微不至的“VIP服务”。
兴平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翟燕萍,就是选派到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项目管家工作站的带队干部。
“入驻项目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办、代办,通过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权限规定、统一服务标准,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施工用电、用水已接入使用;西区10kV高压线已迁移;不动产登记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人防、消防审批意见书已领取……
“脱岗在项目上工作,更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项目进展中的不易,每次成功办好一件事,不仅项目方满意,我们自己都会感到特别开心。”能为项目快速推进出一份力,翟艳萍的获得感溢于言表。
“截至目前,已施工完成了25栋框架厂房,预计在明年年底,整个项目将全部完成施工。”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项目负责人卜子航表示,“项目管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助力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5月30日,走进兴平市汤坊镇王堡村辣椒交易市场,道路两侧的平房,让人很难和“西北头部辣椒批发加工贸易市场”这个庞大的贸易中心联系在一起。
停放在路边的三轮车上,被塞满的麻袋里装着火红的辣椒。
“没问题,1000公斤大板椒明天一早准时给你装好,你就等着收货吧!”村民胡云鸽爽快地接着电话,手里的计算器被按得嘀嘀作响。
在王堡村辣椒交易市场,村民正在检查辣椒的品质。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田/图
60岁的胡云鸽卖辣椒三十多年了,每年到辣椒出售旺季时,仅她一户的日销售量就能达到5万公斤,家中囤有辣椒品种最多的时候,有20余种。
“辣椒给我们家、我们村带来了好日子。家里不仅生活质量提高了,还早早给两个儿子在西安买了房,这是我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胡云鸽笑着说。
在王堡村,和胡云鸽一样从事辣椒行业的村民有500户左右,他们家家门前摆放着编织袋,装满各式各样的辣椒,火红的辣椒不仅“辣”出百姓餐桌上的好口味,也“辣”出了村民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村内,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运输车辆有40余辆,外地客商近百人。
一开始王堡村的辣椒交易,都是靠周边的老百姓将自家产的辣椒推到王堡村零售,可随着辣椒买卖越来越红火,开始以吨为单位来运输。仅靠周边村民种植辣椒,实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王堡村人直接把眼光跳出陕西,奔向外省份,挖掘新疆等地辣椒种植大户进行专门收购,而村民则专门进行售卖加工。此后,不靠辣椒种植的王堡村反而成为了西北地区较大的辣椒交易集散地。
近年来,兴平从品种提纯复壮、科技扶持、示范引领、标准化种植等多方面,强力推广兴平辣椒传统产业。目前,发展辣椒种植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100多家,加工厂30余家,种植面积1万多亩。
辣椒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兴平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
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兴平市涌现出大批辣椒知名品牌,“秦一”就是其中一个。走进热火朝天的“秦一”辣椒加工厂,成堆成堆的辣椒面像一座座小山丘,等待着工人进行下一步加工,经过石碾压磨,工厂里迸发出浓烈的辣香。
厂区门外,一辆辆重型货车整装待发。
来自渭南的张国杰正带着15吨的辣椒面,准备开始他为时3天的新疆之旅……
蔡西村:果蔬园里党建红
“前进,今年咱这瓜美很!”
5月30日,兴平市庄头镇蔡西村党支部书记张英武疾步走进蔡西果蔬农业产业园西瓜大棚,和村民赵前进一起摘瓜,撸起袖子,蹲下身子,拨开瓜蔓,用力一掐,瓜茎分离。
瓜棚里,3名工人同时采摘,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西瓜或害羞地藏在叶蔓中,或大方地躺于田垄上。
瓜棚外,4名工人搬运、称重、装车、记账,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园区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领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形式增收致富。2022年,发放土地流转资金37.6万元,为周边140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在这儿干活9年了,工钱日结,离家也近,我这么大年龄一天还能挣80块钱,很满足了!”70岁的庄头村村民黄明霞边摘西瓜边说。
蔡西果蔬农业产业园运用“支部+特色党小组+党员”三级联动工作模式,引领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特色党小组综合保障运营,党员结对包抓种植区域,助力群众共同致富。
“村党支部在产业园设置技术指导、劳务组织、生态优化、基础保障4个特色党小组,分工合作,发挥优势,保证农产品质量,也提高了产量。”张英武介绍道。
西边收瓜果,东边装蔬菜。
安徽小伙张雨在蔡西村租赁了23个设施大棚,主要种麦芹和西瓜,20年的种植经验让他有一套自己的致富经。“蔡西村农业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每棚麦芹能产5000公斤,西瓜也能产5000公斤,村上党支部的周到服务,让我们愿意一直待在这里,安心赚钱。”张雨说。
党员干部有担当,农产品有质量,村集体经济有实力,让群众钱包鼓起来。
技术员杨亚峰在园区承包了10棚草莓,他技术过硬,喜欢钻研,草莓产量十分可观。谈起工作计划,他信心满满:“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积极学习各类果蔬种植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党建引领,党员给力,群众努力,铺就了蔡西村的致富路。
“今年农产品质量提升,固定销路逐步形成,群众日子更有奔头。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三级联动工作模式’,运用好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引领更多群众参与到集体产业中,推动党建和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让蔡西村果蔬产品踏上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兴平市庄头镇党委副书记李恒国说。
马嵬驿:文旅融合新图景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别看我衣服穿得烂,腰里别着八百万……”
5月30日,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文化广场上,身着黑色唐装,脸挂墨镜,头扎小辫的茶馆老板正在茶楼台上激情演唱,拉着风箱,摇着扇子,眉飞色舞的特色表演,惹得游客们笑声连连……
来到“鸽子的家”,晏德宁抓起一把玉米粒,还没等张开手,成群的鸽子便纷纷飞来,落在游客手臂上,扑棱着翅膀啄食。
阳光灿烂,鸽群纷飞,一幅触动心灵的美好画面。
“我们是从贵阳来的,听别人推荐马嵬驿是个极具民俗文化特点的地方,今天来了果然如此,是一次身心愉悦的出游体验。”游客晏德宁说。
在马嵬驿乡村记忆博物馆内,整齐摆放着昔日农人们生产生活的老物件,有割麦子的木镰、晒麦子的铁叉、装粮食的斗……3万余件老物件被完整地保存于此。
民俗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之魂,马嵬驿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抓住了文化精髓并进行了深化和活化。
地方传统小吃经营、文化演艺活动、传统工艺作坊、展览馆陈列展示。通过这四种形式,让马嵬驿的民俗文化吃得到、看得见、可体验、能传承。
走过郁郁葱葱的棕榈树,穿过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还未开放的马嵬驿乡村集市浮现在眼前,工人们正紧张忙碌着,仔细询问后,其中竟有不少是马嵬驿的商户。
“我们早都把建设马嵬驿当成自家的事,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要不是有马嵬驿支持大家创业就业,我们也过不上好日子。”商户范红梅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投入运营后,吸纳周边劳动力1000余人,月平均工资从建设之初的900元到现在的2600元,最高达到8000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为园区做配套种植、养殖,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使其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地不撂荒。
2015年,马嵬驿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咸阳市第7个4A级景区,同年,被评为2015年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近年来,兴平文旅坚持走特色路、打文化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2022年成功创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中外游客315万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3.14亿元。
南位镇:“移动果树”缀硕果
石榴花带露,黄杏压枝头,樱桃垂满枝。
5月29日,位于兴平市南位镇的咸阳秦耀园艺有限公司设施大棚里,累累硕果令人欣喜,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果树都长在“盆子里”,可移动,也丰产。
“夏剪主要剪掉背上枝,让树枝通风透光……”
在“石榴林”中,技术员毕顺民正在做夏剪培训,只见他手握剪刀“咔嚓”一声,一根绿枝掉落地上。
“咱这工人大多50岁以上,都是行家里手,简单培训,讲清要点后就能上岗。”毕顺民介绍道。
“移动果园”植株矮小,方便管理,省时省力,老人妇女都能轻松管护。
“剪枝、施肥、除草……只要你肯干,这有干不完的活,还能管家,好很!”56岁的冯亚亚在咸阳秦耀园艺有限公司工作4年了,她剪起枝落,动作娴熟。
“农村妇女过去围着灶台转,现在围着接种转,苗木繁育、培养栽种、移苗管护,大家都能轻松胜任。”该公司负责人胡小军说,“移动果园”采用控根生长等新技术,创新适合盆栽式果蔬生长的土壤,控制温度、养分等条件后,可以做到2年挂果,3年丰产,产量品质均比传统果园种植有所提升。
在该公司,“移动果园”新品种的实验、繁育、种植、劳作人员,大多为女性,在她们的巧手栽种下,樱桃、树莓、草莓、吊干杏、苹果等40多种水果结出硕果。
“好产品不愁销售,我们一个销售周期能卖10万盆‘移动果树’,500万株苗木,产品主要销往山西、云南等省份。”胡小军说,“下一步,我们准备延长产业链,完善运输、售后等重点部位,努力让更多人在家就能感受种养‘果园’的乐趣。”
“移动果园”的创新发展,吸引了更多现代农业产业落户兴平市,扎根南位镇。
此时,在南位镇固显村中草药种植现代产业园的300亩金银花正开得热烈,柴胡、苍术、丹参也长势茂盛,努力舒展枝叶、吐露芳香。
“建设生态美丽乡村,就是要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让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去年,全镇农林牧业实现产值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提起南位镇的农业产业发展,镇长罗广寻如数家珍,无比自豪。
草莓小镇 果菜飘香富农家
蒙蒙细雨,硕果累累。
5月29日,在兴平市阜寨镇草莓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设施大棚内,条条藤蔓翠绿,西瓜浑圆饱满。粗壮的瓜蔓伸展着,努力地吮吸着养分。
10天后,这批“美都”“甜王”西瓜将迎来收获期。只见工人拨开茂密的瓜叶,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每个西瓜的摆放位置。在精心管理下,40个大棚的西瓜浑圆翠绿、花纹清晰光泽,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
草莓小镇,怎么不见草莓?
“我们园区只在每年8月至来年3月种草莓,但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4月至7月便种些甜瓜、西葫芦、南瓜等瓜果蔬菜。”示范园负责人陈美婷介绍,交替式的种植方式,不仅能填补草莓土壤改良期的空白,还能保障周边村民的日常收入。
草莓虽小,能量却大。自园区建设以来,融入各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2家,合作社6家,帮助镇域内1000余名拆迁失地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我在园内已经工作3年多了,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我没法外出打工,这份工作给我帮了很大忙。”谈起这份工作,阜寨镇村民裴撑娃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在园区内,和裴撑娃情况相当的村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阜寨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镇集体经济联合社作用,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立足西安咸阳“菜篮子”目标定位,兴平市初步形成了以阜寨、庄头、丰仪、汤坊、桑镇为主的沿渭万亩时令叶菜,其中,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4.4万亩,总产45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
再过两个月,一箱箱嫩绿的草莓苗就会被精心培育到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等到果实成熟,以章姬、红颜、久香、淡雪、白雪公主等优质品种为主的草莓,通过人工采收、分拣包装、电商售卖后,依次发往全国各地。
阜寨镇南依渭河,这座远近闻名的“草莓小镇”,每逢硕果累累的时节,便看到镇上“莓”好生活的缩影。
放眼望去,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弯腰拔苗,加快清理草莓大棚的废叶,正在为下一步种植做充足的准备……
鲁冰花开 “产旅融合”放异彩
麦子黄时,鲁冰花开。
“爸爸,妈妈,快看!这儿鲁冰花好美呀!”
6岁的姚艺馨一看到鲁冰花便挣脱妈妈的手,一路小跑奔向花海。
5月30日,在兴平市丰仪镇高家村,陕西金水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90亩鲁冰花开得正艳,游客们打卡拍照、直播花海、围炉煮茶、怡然自乐。
比姚艺馨还高兴的是摄影爱好者杨时吉,他举着相机,蹲守花丛,调好光圈,按下快门,一张美美的照片“新鲜出炉”。画面中,天空湛蓝、花朵缤纷、枝叶碧绿、奔跑着的白裙女孩,为画面增添动感。
“成咧!照片美得很!”杨时吉满意地说。“在抖音上看到兴平有一片鲁冰花,今天带着相机来,风景很好,非常出片,真是不虚此行!”
“鲁冰花迎风摇曳,色泽斑斓,七色灿烂,光华夺目,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网友严建设在《游丰仪镇赏鲁冰花赋》一文中如此描写。
在游客的点赞声中,兴平的鲁冰花成了远近闻名的“新网红”。
园区内一年四季,三季有花,春季紫藤开,夏有虞美人,秋天“醉蝶”飞,还有蓝香芥、鲁冰花等各类鲜花争奇斗艳、竞相盛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第一次看到鲁冰花的时候,我就想把它种在咱这儿,经过试种、育苗、移栽、管护,终于把鲁冰花从墨西哥引进来,在丰仪镇‘扎根落户’。”陕西金水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凯说,园区内数鲁冰花园最火爆,近年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5万元。
鲁冰花被称为“母亲花”,栽种后有助于周围植物成长。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园区生产力,陕西金水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鲁冰花园旁又陆续栽种大葱、白菜、萝卜等蔬菜,为当地2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园区也成为集生产、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合作观光型农业生态园。
鲁冰花“颜值”引人来,特色小镇“内涵”留住人。
兴平市丰仪镇党委书记焦党锋表示:“我们将依托优势特色农业,做足做强鲁冰花农业产业园,把农业产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打造产旅融合新业态。同时,围绕商业一条街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才、产业聚集这里,留在这里,培育出丰仪经济新动能。”
科技赋能 保百姓舌尖安全
监控室内,21块电子屏。
生产车间内,400多个摄像头,全方位实时监控。
5月30日,丰厨(兴平)中央厨房蔬菜加工区内,身着连帽洁净服的工人们正在操作着各类智能设备,对瓜果蔬菜进行清洗、消毒、改刀,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所有厨具用品都会按时进行四大消毒流程,工人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从晨检开始,从头到脚,不允许有任何疏漏。”丰厨(兴平)中央厨房品质管理责任人刘怡笑说。
5条油炸线每小时可炸制产品5000个左右;8台自动搅拌炒锅一锅出品400公斤……这些数字背后,是科技带给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赋能项目发展,热调理区内,自动搅拌炒锅、旋转炒锅、万能蒸烤箱等各式新型烹饪设备,让做饭这件家常事也和科技挂上了钩。
“为了让中央厨房更添‘烟火气’,我们车间内还配备了60口可倾式燃气炒锅,通过工人的手动翻炒,以及用明火蒸出来的米饭,让学生们在餐盒中也能吃到家的味道。”工作人员陈娟娟介绍道。
企业落地,普惠群众。2008年投资重建并参与助学店头镇益海嘉里小学、2016年投资援建汤坊镇王堡益海小学……
为丰富周边学子的课外生活,丰厨(兴平)中央厨房经常组织当地学校的师生们前来体验研学活动,向孩子们普及膳食营养和食品安全知识,践行爱粮节粮理念。
“大学一毕业我就来公司了,毕业那年,正处于求职焦虑期的我,看到公司当时在招募工人,还是在家附近。面试成功后,一干就是11年。”主食车间负责人刘舜尧说。
近年来,丰厨(兴平)中央厨房坚持就近招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下一步,该公司预计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个,进一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截至目前,在兴平市像中央厨房这样的省市重点项目有21个。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
一季度,兴平市145个重点项目开工率70%,5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80%。当下,兴平正奋力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全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经过两个小时的制作,上千份色香味俱全的餐盒便会送到学生们手中。“让孩子在学校吃上热腾腾又营养安全的午餐,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丰厨(兴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米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