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是桂东南地区一个县级行政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工业新兴区,壮族人口占覃塘区人口总数近60%,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54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7万多人。近几年来,覃塘区坚持以“让壮乡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为目标,在2015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基础上,“七举措”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改薄”促办学条件均衡
实施“全面改薄”计划,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补短板、兜网底,全面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近5年来,实施的校舍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共500多个单项工程,总投资3.8亿元。新建、扩建、维修校舍共25万多平方米,新建、扩建运动场11.7万平方米。实施教学装备类项目建设,总投资1.12亿元。购置了一大批教学仪器设备、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和图书。
至2021年秋季学期,全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30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5.2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8.5平方米。全区初中生均占地面积28.3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8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0.8平方米。全区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019元,各小学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配备基本完善,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达2.2间;全区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516元,各初中物理实验室、化学及生物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美教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配备基本完善、数量达标,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达2.3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已基本达优质均衡标准。
“一校一品”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创办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各学校挖掘特色,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近3年中,覃塘区累计中小学校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经费5800多万元,凸显“一校一品”校园文化特色。如蒙公乡民族初级中学的学生90%来自周边壮家孩子,学校立足壮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挖掘壮族特色文化,创建“那博物馆”。博物馆总面积306.8平方米,主要以壮族民居“瓦房式”格局布置。博物馆内分壮族生活用具区、壮族农耕用具区和壮族民间文化区三个区域。里边整齐摆放着学校从周边地区收集的壮族古老农耕及民间文化实物。学校建“那博物馆”把传统壮民俗、壮艺术、壮体育搬上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更直观深刻地了解本地的民族文化,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开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该校先后获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全国第二届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还有覃塘街道第一初级中学的“墨香茶韵”校园文化、三里镇中心小学 “国学”校园文化、黄练镇中心小学足球体育文化等,构成了覃塘区学校校园特色文化,基本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发展的格局。涌现出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和篮球、排球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021年5月,覃塘区被国家教育部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课改和联盟”促教学质量提升
覃塘区积极参加自治区教育改革工作,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近几年来,为促进县域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发展,覃塘区创新开展“1+X”的学校教学教研联盟,1是优质学校为牵头学校,联盟内各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开展教学活动,***学评价,联盟内学校实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根据覃塘区地域学校分布实际,分别组建成6个学校联盟,以强校带弱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区教研部门负责对各学校联盟运行进行指导。近几年来,学校联盟的运行,为各学校搭建教研和课改交流平台,展示新课程改革成果,激发各联盟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联盟学校之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助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有效推动县域内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共同稳步提高。
坚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覃塘区在小学、初中不同年段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活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覃塘街道中心小学的“快乐课堂 3+1”课堂教学模式、三里镇中心小学的“151”课堂教学模式、覃塘街道第三初级中学的“三维五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成效突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同时,为解决农村小学部分学科师资匮乏、开课不齐、质量不高等问题,近年来,覃塘区每年安排城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开展走教巡教活动。各乡镇中心小学每学期安排音乐、美术、体育等村小紧缺科目教师到村小开展大课堂授课,让农村小学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城区优质教学资源。此活动深受学生喜欢,家长赞誉。
校园才艺“十个一”搭建学生自信舞台
为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学生搭建实现自我的平台,增强农村学生的自信心,覃塘区从2014年起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中小学师生“十个一”(讲一个故事,背诵一首诗,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奏一首乐曲,制作一个手工作品,绘一幅画,写一幅字,拍摄一幅美景,表演一项体育技巧)校园才艺活动,于每年年底进行全区才艺展演活动,已历时 7年。七年来,各学校“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与”,通过“十个一”活动展示了广大师生的才艺特长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郁的学校艺术特色和体育文化氛围,同时也给壮乡孩子搭建了展示个性、展示自信的舞台。为深入推进学校“十个一”校园才艺活动,各学校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如在“表演一项体育技巧”方面,各校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此外,覃塘区每年举办一届全区中小学体育艺术节,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安全管理“六个一+宣传大篷车”筑牢安全防线
覃塘区坚持“一牌一卡一练一课一微一访+宣传大篷车”为主线的安全管理模式,切实抓学校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一牌”,学校在校门口明显位置设置一块“安全警示牌”,根据不同季节、时段易产生的安全隐患及时更换警示告知内容,目的是提高师生和接送学生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能力;“一卡”,学校每周周末发放一张“安全警示卡”给学生,告知学生安全事项,提醒家长配合做好学生安全监管工作;“一课”,安全教育课进课堂,做到计划、师资、课时、教材四落实,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安全优质课比赛;“一练”,学校每期开展好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技能演练活动;“一微信”,每周在班级家长微信群推送一条以上安全教育和警示信息,节假日周末每天在班级家长微信群推送一条安全教育和警示信息;“一访”,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安全教育大家访活动;“宣传大篷车”节假日周末安排配备好大喇叭车辆进村走巷、到田间地头宣传学生安全管理、安全防范常识。
大家访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开展“千名教师进家门、拉家常、谈教育”大家访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新机制。从2014年开始,覃塘区教育系统每学期都组织开展千名教师“进家门、拉家常、谈教育”大家访活动。学校根据全区中心工作和学校教育工作需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大家访活动,一方面拉近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距离,畅通沟通渠道,群众对教育更加理解和支持;一方面让广大教师更加关注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开展“大手拉小手”帮扶活动,增进师生沟通理解,学生厌学、流失现象减少了。因此,覃塘区每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大家访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活动,拓展了家校沟通渠道,构建了社区、学校、家长三方教育平台。通过家访活动,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收集了许多对教师、学校有用的建议和意见,拉近了学校和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安教工程”让教师安心从教
覃塘区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2012年来,一直实施以“给个窝、做个媒、给菜地、再培训”为主线的中小学教师“安教工程”。近年来,共建设教师公租房2282套,让每一个教师都能住上楼房宿舍;每年各学区联合举办单身教师联谊活动近十场,为单身教师牵线搭桥做“媒人”,每年促成几十名教师步入婚姻殿堂;通过“给菜地”,全区共为教师安排菜地约200亩,解决了教师生活实际困难;通过“再培训”,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教师参加培训覆盖率达到 100%,实现教师培训全员覆盖,教师教学技能不断提升。覃塘区获评为教育部2018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县,且其国培案例获自治区优秀奖。通过安教工程的实施,乡村教师幸福感不断提高,更加潜心于教学,更多优秀教师乐意留在农村偏远学校任教,促进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的均衡。一批教师获评为全国、自治区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成为了推动覃塘壮乡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