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初冬,将串串辣椒染得通红通红,在遍地麦苗的嫩绿中,炫耀着“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荣光。

“不用我东奔西跑,村里的食品厂就收了。我种了4亩辣椒,亩产2000来斤,1斤1.5元左右,收入比以前翻一番还多。”日前,滑县半坡店镇闫河屯村贫困户闫克力乐呵呵地说。

驻闫河屯村第一书记齐尚山介绍,该村有385户1244人,有220公顷耕地,曾是有名的贫困村。2016年1月,他来该村任第一书记时,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 户79 人。驻村后,他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同村“两委”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求突破,发展产业促增收,“志智”双扶拔穷根,发展了辣椒、苹果、冬桃等经济作物,引进了扶贫车间、食品厂。2016年,该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顺利实现了贫困村退出。

据了解,近年,滑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立足农业大县、畜牧大县、人口大县的实际,突出党建引领,不断完善“五业并举”带贫模式,培育壮大种植、养殖、加工、电商、光伏等扶贫产业,持续夯实基础,闯出了一条中原农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2017年10月,滑县成为全国率先脱贫的贫困县之一。

党建引领,坚定产业扶贫“主心骨”

滑县坚持把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筑强堡垒、激发动能,探索实践党建促脱贫新路径。

该县成立县产业就业扶贫及项目资金专业指挥部,专项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将产业扶贫列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产业发展导向,加强脱贫攻坚督导,实行问题“一单四交”制度,及时跟踪问效。

同时,推行“党建+”扶贫模式,突出基层党组织牵头、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带头人作用,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收益、产业扶贫就业(帮扶)基地奖补、卫星工厂、农产品加工奖补等项目,使奖补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及收益归村集体,用于扶贫带贫工作。

该县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精准“滴灌”,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但缺技术和资金的贫困户,开展短期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并对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进行奖补;对有一定劳动能力但不宜外出务工的贫困户,介绍到扶贫车间、卫星工厂务工,实现就业增收;对劳动能力弱、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户,采取企业带贫、光伏发电等模式,通过入股分红和发电收益实现稳定增收。

该县紧盯在外创业的流动党员、成功人士等群体,建立乡土人才库,制定激励政策,吸引其返乡创业,实施能人回归工程。目前,全县纳入乡土人才库的有2916人,有返乡创业和任职意愿的733人,回乡创办企业126家,安置就业6068人。

“五业并举”,培育促民增收“造血剂”

“我们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瓜菜58万亩、经济林果4.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30万亩、优质花生40万亩,打造了八里营万亩洋香瓜基地、慈周寨温棚蔬菜长廊、四间房经济林果、王庄千亩山药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乡镇,带动贫困户5000余户,年户均增收1.5万元。”该县有关领导介绍。

该县依托资源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五业并举”产业扶贫新路子。

——依托引进的牧原集团、光明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5+”资产收益、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等形式,带动12000余户贫困户持续增收,通过建基地、延链条,走出一条农牧一体、生态循环、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手工艺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增收。目前,全县已培育纺织服装企业103家,吸纳贫困人口和留守妇女就业6000余人。

——采取“总部+卫星工厂”模式,在贫困村和贫困劳动力比较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卫星工厂88个,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年收入3万元左右,乡镇获得利税40万元左右,村集体收入租金5万元或15万元,实现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共赢。

——积极推进消费扶贫,认定扶贫产品75种,依托832等电商平台,仅线上销售额就有577万余元。全县培育淘宝镇4个、淘宝村7个,淘宝村(镇)数稳居全市第一,在全省排名前五;依托云书网、邮乐购、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设立乡、村电商服务站点530个,实现电商服务贫困村全覆盖,为群众提供快递收发、代购代销等服务。

——用光伏发电守底线,目前,全县建成光伏站点620个,直接受益贫困户9000余户,每户年收益1000元左右,贫困户和村集体连续受益20年以上。另外,政府投资入股滑县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收益不低于400.2万元,用于发放公益岗工资。

“志智双扶”,为美丽乡村增添底色

“多亏了村里经常开展‘志智双扶’活动,我才在镇、村领导的鼓励下开始种植蘑菇,现在越干越有劲。”白道口镇前安村村民董国平说。

董国平肢体残疾,妻子是智障人员,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他自卑心理严重,低头走路,不愿见人。镇、村干部经常开导他,鼓励他挺直腰杆做人,为他出主意、想办法、找门路,帮他建了大棚,请来技术人员,开始种植蘑菇,效益不错,2016年顺利脱贫。

“我县突出‘扶贫先扶志与智’的理念,通过政策宣讲、典型选树、移风易俗、文化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贫困户树立自主脱贫意识,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气聚力。”该县扶贫办主任韩红斌说。

滑县加强政策引导,瞄准“穷根”,立“志”帮扶。该县制定导向性扶持政策,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开发公益性岗位、业务培训等方式,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拓宽增收渠道;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实用技术等业务培训,鼓励贫困劳动力掌握1项至2项实用技能,培养能人大户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通过政策宣讲、教育引导、文化引领,营造勤劳致富的舆论氛围,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服务脱贫攻坚;倡导大家守正道、去沉疴,凝聚思想脱贫的强大力量,真正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我们始终以产业扶贫为引领,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增收、政策保障等措施,让乡镇有产业基地、村村有主导产业、人人有致富门路。”滑县县委书记、县长陈忠说,“下一步,我们将巩固成果不放松,在抓细、抓小、抓落实上下功夫,精准发力补短板,壮大产业促发展,夯实基础强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安阳日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尚明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