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主题发布之淮安生态文旅区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淮安生态文旅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主任方庆华作“优质均衡教育凸显教育强区‘第一窗口’”专题发布。

作为全市基础教育的新高地,淮安生态文旅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以财政红利反哺教育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教育成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赞誉,“学在新城”教育品牌初步显现。

科学高位布局,突出教育优先。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立足人口快速集聚、入学生源数远超“千人比”指标的现状,编制“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学校选址,科学把控建设节奏,确保学校布局与学位、人口需求动态平衡,满足群众适龄子女就近入学。二是坚持高水平设计。聘请国内教育专家参与,由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研究,借鉴上海、浙江、苏南等地名校建设经验,秉持匠心精神设计每一所学校,确保教学设施、校园环境和基础配建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三是坚持高标准建设。秉承“绿色环保、质量第一”理念,累计投入26亿元高质量建成中小学校幼儿园17所,在建5所,即将启动建设4所。其中,2所学校荣获建筑领域省级最高奖项“扬子杯”。

创新管理融合,突出均衡共享。一是借力集团化办学谋创新。全区公办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发挥品牌和管理优势,加大优质资源供给。探索符合文旅区实际的管理模式,所有学校实行标准化管理,让新建学校快速步入规范化、优质化的办学轨道。二是实行一体化共建求突破。与市教育局共建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共管教育规划、教研科研、教育督导和专题教育,不断放大共建共管的合力效应。合力打造教研成果共享平台,市、区学校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课件。“名校+新校”深度融合,打破校际和编制壁垒,统筹师资调度。三是坚持均衡化发展惠民生。在学校周边建设安置小区,回迁群众子女在家门口入学,共享发展成果。按照“四同步”配建幼儿园,全部由政府运作、名园领办,率先在全市实现按服务区域就近入园。四是强化素质化教育显内涵。立足各类时间节点,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绽放美好;开展“温暖人物”评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家庭教育巡回演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等,让孩子们感受每一阶段的成长氛围;文明创建我参与、“小手拉大手”活动扎实开展,为淮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与此同时,辖区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

强化队伍建设,突出师资为要。一是大力引进教育人才。制定出台高层次教育人才和“名校优生”引进办法,计划3年内引进15至20名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省名校长等高层次成熟教育人才和一批国内外一流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二是建立教师培养机制。与市教育局共建教师培训基地、学科教研基地和信息化研训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升信息化教学、教研和课程建设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汇报课等活动。积极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常态化开展青年教师“赛课”“考学”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区共有在职教师1658名,其中45%的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三是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名师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研课赛课等活动的常态机制,以研修促提升,以活动促成长,以示范促发展。聘请特级教师和教学名师组建15个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资深教师结对新入职教师,促进“老树发新枝”。

弘扬抗疫精神,突出暖心关爱。淮安生态文旅区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一是做到停课不停学。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学,有力保证教育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复课复学后,认真抓好各项防疫工作,充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二是弘扬抗疫精神。邀请抗疫英雄到学校开展“致敬最美逆行”系列活动,讲述战“疫”一线的动人故事,让抗疫精神入脑入心。三是关爱抗疫“先锋”。开展一系列针对我市援鄂医护人员和辖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教育关爱行动和政策倾斜工作,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淮安生态文旅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着力打造“学在新城”品牌,让辖区群众享受包括优质均衡教育在内的更多民生福利,把“首善之区、第一窗口、暖心之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融媒体记者 李蓉孙珑丹(实习生)

融媒体编辑 曹盈

通讯员 卞少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