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的路,走的时候属于你。你走过之后,就属于后来者。想留名,无非两种方式,一种在路上走的时候挖个坑,一种在走的路边填把土,或者补个洞。

——陈其林

小时候上学使用的铅笔,其另一端总有一小节橡皮,就是为了预防书写出错,便于及时擦拭纠正。谁都不敢保证写字从来不会出错。但是,如果橡皮用完了,说明出错也太多了。倘若下笔前认真细心一点,也许出错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同理,把一节课上好、上得学生很喜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过来,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即使天天上课,没有任何改变,还是老样子,那么学生可能就不喜欢你这个老师、不愿意学这门课。随着时间推移,其教学效果与学习成绩就不会很明显。

怎样才能把课上好,确切地说这个问题原本就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但在我看来,一节优质课必须得具备这样几个要素,我将其概括为四个“有”。

优质课经验交流_优质课老师经验分享稿_优质课总结发言稿

其一,有趣。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而言,或者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其产生的实际效果会截然不同。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事感兴趣,就谈不上苦与累。不难理解,趣味性强、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一定喜欢。如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与方式方法单一、传统,那么无论教师怎么认真卖力,都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一节优质课首先必须想方设法做到“有趣”。

其二,有效。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通过一节一节的课来完成的。如果每一节课都不能保证有序有效,那么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也就无法完成。也就是说一节优质课必须做到有效。当然,影响或制约教学的因素很多,比如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教学任务是否具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小结是否到位、教学评价是否科学等等。这些细节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格外关注,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三,有梯度。教学目的就是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涉及到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实践证明,学生能发现、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依据课标、结合教材、研究学情,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紧紧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从易到难,从低到高,逐级而上,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信心。

其四,有思考。一节课上完了,是不是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或困惑?不可能。其实,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充满着关联与适切,它们不可能孤立存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弄清楚不同内容之间的内涵与外延,表象与本质。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既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还要给学生一定的留白与思考,既要有豁然开朗之感,还要有意犹未尽、苦思冥想之意。这样才能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关于课堂教学,还能列出很多这样的“有”,但那不是我的本意。上述观点也是前几日听完课之后的瞬间感触,并随手记录下来。课堂犹如一件产品。仅有流程,满足合格,还远远不够,必须反复打磨、精雕细琢,方可成为精品、优质。的确如此,上好一节课不容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即便再难,也并非无计可施、遥不可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持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养成自觉反思、总结提炼、改进提升的良好行为习惯。

只要持之以恒,敢于实践,那么上出一节像样的优质课自然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从而也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倘若你真的能做到上述四个“有”,我敢说,你的课堂一定是优质的。一句话,如果学生期盼着见到你、喜欢上你的课,那么你一定很优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