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 1 许森 1 王勇 2,3
1.成都市规划馆 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3.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新都街道办事处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乡镇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国内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构建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宜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通过分析成都市县域范围内乡村地区发展中实施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分析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特色
引言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其中也包含了全国5亿多农村居民的期盼和梦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2019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印发。国家、省、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相继开展编制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在认清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乡镇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认清新时期乡镇价值,找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要点,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1.我国现行乡村振兴面临的实际问题
1.1 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长期历史进程,就目前来看,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仍然突出。我国乡镇居民对乡镇公共设施改造的期望值较高,主要包括居民公共活动广场、健身广场、文化室、村卫生中心等。[]在教育、医疗、文化、环卫等方面的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设施配置与日趋多元化的人群需求结合不紧密,尤其是对中高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强化服务。[]由于部分乡镇由于原始发展模式的弊端,存在路网密度不完善、公路技术标准和通行条件较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固网宽带覆盖不足等现象。
1.2城乡融合程度不高
城乡融合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全面融合概念,它可以被看做是一种高水平的发展状态。城乡融合主要作为一种手段,服务于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全域治理、全域保护、全域开发,形成利益共同体。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就是通过城乡开放和融合,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荣的城乡利益共同体。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推进的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是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这些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局限于单一领域和少数地区,要最终形成整体的城乡生命共同体依然任重道远。[]
1.3地域特色不明显
不少乡镇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不结合地域特色的拆建,千村一面,使乡村、镇建筑失去了千姿百态的活力,地域特色得不到体现。[]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有将希望寄托在对其他地方已有的模式一味模仿与借鉴的现象。在发展农业中,农业产品杂而不亮,未形成特色农业经济地理。在文化中,由于原著居民和年轻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传统文化、手工艺的断层,地域文化没落。
2.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
在国家统计局2022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乡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其劣势在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优势在于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从规划层级和内容类型来划分,国土空间规划分为“五级三类”,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五级传导体系中的最基层层级。该层级传导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指导同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侧重实施性。乡镇作为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与保护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新时期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应基于乡镇地区生态环境及资源本底,确定生态修复空间格局,科学划定功能分区,调整产业机构,提升生态及农业质量,促进乡镇土地复合利用、农业空间多功能保护与开发。结合乡镇自身特点,因地制宜配置乡镇各类基础设施和供给服务设施,引领并促进乡村振兴。
图1: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构建要点
3.乡村振兴规划案例分析
3.1案例简介
选取四川成都片区部分案例,分析如何在同等地域条件下打造独具特色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乡村振兴。双流区黄水镇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主打特色景观旅游,结合当地地域特色,打造了国内最大航空大地景观——空港花田,将昔日的噪音区变为游人如织的网红景区,改善了村民居住质量,营造生态场景。发展民宿、餐饮、养殖等产业,为村民增收创收,推动旅游业、农业、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蒲江县的明月村,结合当地高岭土储藏量大,以及建窑、烧窑历史,通过成立明月国际陶艺村,恢复明月窑,在明月村建立起以陶为主的手工创意聚集区等实践,积极引入新“村民”,将明月村打造成为陶瓷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促使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崇州市根据道明竹编文化特色,将龙黄村打造竹艺村。以川西林盘为生态资源本底,结合非遗文化特色和竹编产业,发展竹文创、竹体验、竹康养等,实现了传统与非遗的华丽转身。新都区议团村,结合群众意愿制定整治计划,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打造出“廖家新瓦房”和“鹿鸣晓院”等“最美院落”,引进了家庭农场、鲜花农场、拓展基地等融合项目,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村民增收致富齐头并进。大邑县把安仁镇做成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中心镇,出台葡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修建产业路、排洪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引导葡萄种植空间“提档升级”,吸引种植大户入驻产业园。重塑“安仁葡萄”经济地理,实现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