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药财”

——桂东县种好药材种出致富良方

桂东县,一座地处湘东南的绿色山城,平均海拔900米,森林覆盖率达81.97%。这是中药材生长的“天堂”——1083种野生药用植物生长于此。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桂东县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生态优势释放产业优势

盛夏八月,在湖南广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淡紫色的蔓荆子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粒粒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趁着天气晴好,公司的无人机飞手正在进行飞防作业。“花期即将结束,需要施叶面肥并进行病虫害防治。”站在基地所在的山顶,公司副总经理焦海介绍说,“这一片面积1400亩,都是3年前种下的蔓荆子,今年10月起可以少量采摘了,预计亩产150公斤左右,按照去年的行情,预计产值在1800万元左右。”

▲湖南广玉农业建设中的中医药大产业中心(全媒体记者 邓智华 摄)

湖南广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于2021年落户桂东,3年来,公司在桂东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分布在7个乡镇、16个村,品种包括蔓荆子、岗梅、车前子、夏枯球等。“选择桂东,生态环境好是最主要的原因。土壤、空气、水等都是无污染原生态的,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焦海以蔓荆子为例介绍,蔓荆子适合生态湿度大、弱酸性土壤的环境,而桂东县正是理想的生长环境。

桂东县平均海拔高、气温低,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中稻,这为一季水稻一季药材的“稻药轮作”模式提供了空间。10月份,在中稻收割完成后,马上移栽车前子等药材。来年5月,药材完成收获后,刚好能够无缝衔接新一季中稻种植。一季水稻一季药材的“稻药轮作”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一地双收,一举两得。

“环境好、药材好,药材好、药才好。根据检测,我们药材中的中药有效成分都超过了国家标准。所以我们药材的价格也高于市场均价。”焦海所言非虚。经湖南中医药大学检测,桂东所产厚朴、杜仲、黄柏、黄精、岗梅等道地药材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对应指标,其中岗梅浸出物高于国标5%、蔓荆子浸出物含量比国标高出0.295%,厚朴原料药材中厚朴酚含量达4.25%,黄精中多糖含量达10.35%。

龙头企业带动集群蓄能

桂东县致力于构建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精心编制了《桂东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桂东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方案》,明确一系列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采取以奖代投方式,每年整合资金2000万元以上,重点扶持新型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

湖南广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等药稻轮作及林下种植10万余亩,现完成自建基地种植1.8万亩,项目建成后稳定就业2万余人。同时,公司还建设了GMP中药饮片(含口服饮片、颗粒饮片)、SC保健品、中药提取生产线与原料库、冷库、恒温库等,总投资约10亿元。

在桂东县五峰仙生态观光农场,目前已种植黄精500亩、黄花倒水莲200亩、岗梅300亩、吴茱萸100亩,招收周边农户、残疾人等固定员工近40人,带动群众就业数百人,累计发放工资400余万元。

经过多年培育,桂东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中药材产业经营模式初步成形。目前,桂东全县共有中药材种植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中药材经营大户560余户,带动群众就业5.84万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4万亩,中药材品种50余个,年产量2.4万吨,产值10.6亿元,药材变“药财”,“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品牌建设增添发展动能

紧扣全省“打造千亿级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桂东县大力发展中药材和林下经济相结合的优势产业,着力把中药材打造成为“一县一特”主导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桂东坚持“搭建一个园区、建设一个基地、创办一个工厂、打造一个品牌”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主一特”(农林产品加工为主、中药材加工为特)建设“五好”园区,积极推进厚朴、岗梅、黄柏、罗汉果、皇菊、黄精、重楼、玉竹、黄花倒水莲、淡叶竹等本地优势中药材生产,大力开展原产地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登记。同时,帮助龙头中药材企业集中发展、做大做强1—2个中药材品种,着力打造桂东道地药材品牌。鼓励和支持中药材企业创建国省级龙头企业、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科技研发平台。

目前,桂东“一县一特”中药材已纳入“湘九味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桂东县珍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珍源”七叶一枝花(重楼)、黄精,湖南省盛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湘盛源”罗汉果荣获首批“湘赣红”授权企业品牌及产品,“桂东罗汉果”“桂东黄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株株好药材,真正变成致富新良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