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熊德刚,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村民肃然起敬,都说他是村里说一不二的“硬汉”,用四个字来概况就是“言出必行”,只要他认定了的事,他就要想办法兑现。石棉县大火的“庭院经济”,正是由他当初的一个小构想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在这之中,他倾注了无数心血,付出了无数努力。

小庭院有了一番新天地

从2000年起,熊德刚就开始从事兰花种植,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打拼,积累了丰富的兰花盆景栽种经验,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12年,永和乡党委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到县内外考察农业产业,熊德刚也在其中。在石棉县丰乐乡他首次接触到中药材产业,在中药材大户对育种、栽种、管理等环节作了详细讲解,县农业农村部门专家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后,他对中药材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4年6月,熊德刚牵头成立了永和乡大林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长达3年的试验、种植之路。2017年3月,合作社实现里程碑式的转变,新建了504平方米的恒温育种大棚和种苗繁育大棚,并流转土地65亩开辟了新的种植基地,实现了“研、育、产、销”一体化发展,现在合作社年产各类中药材种苗500万株以上,种植基地估价在2000万左右。

石棉县致富带头人熊德刚:小庭院育出 “大财富”

熊德刚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上级领导在调研他的兰花种植和中药材产业时,建议他效仿兰花“庭院种植”模式,将中药材作为“庭院经济”发展的新要素。熊德刚从中大受启发:“散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风险高、收益低,但中药材不同,如果大家把空地利用起来标准化种植中药材,这样土地利用率高、市场风险小,而且利润也较为可观。”

说干就干,熊德刚自己开启了尝试,根据布局设计、美化,用了10多天在自家庭院内外修筑花台种植了黄草、白芨等药材,其他社员看他行动,纷纷效仿,一时间20余户社员、10户贫困户在熊德刚的带领下开始了庭院中药材种植,很快实现了庭院中药材种植全覆盖,成为了大林村四组一道新的风景线。

中药材庭院经济再创新意

看到了乡亲们在自己家庭院内外开始修筑花台种植中药材,在销售的时候又要挖、又要翻,熊德刚发现把中药材装在盆子里面养好了连着盆子一起卖了,可以减少很多麻烦,还不用浪费钱修花台。

石棉县致富带头人熊德刚:小庭院育出 “大财富”

中药材种苗繁育大棚

经过近3个月的学习和试验,他把盆景艺术与中药材种植技术进行了融合,发明了中药材盆景种植。他选择造型特殊的青冈树树杆为底,用丝线将每丛中药材小心捆绑在树干上,用小钉将新鲜的苔藓固定,将中药材根部全部覆盖,定时浇水,生长半月余即可牢固定型,形成盆景。

在花盆选择方面,除了传统陶制花盆之外,他还结合实际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花盆”,石斛的花盆是一截老树根,黄草的花盆是一块石头,诸如此类,充满了艺术气息,可随处摆放、悬挂。他将盆景艺术和中药材种植有效结合起来,极大提升了中药材价值,做到了“既可食用、也可观赏”。慢慢的,盆景种植中药材成为了大林村四组当前最时髦、最流行产业。

涉足电商为庭院经济插上翅膀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改革创新力度的加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让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服务、体验到乐趣。

熊德刚分析决定打破现有营销状况,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他坚持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在召集社员商议时说:“网络销售已成为了大趋势,要通过网络来找寻市场,虽然我们不会用电脑,不会用专业的网络销售软件,但是我们有QQ和微信,在乡内还有电商服务点,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在宣传大林村中药材的同时推介我们的产品,搭上电商这趟快车。”

熊德刚聘请专人设计了名片,将货源、货品在网上进行了发布,并争得县、乡两级的支持,多渠道为其推介,他还带着产品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销售推介会。由于合作社育产的中药材种苗品质高、价格适宜,迅速得到了订单,参与其中社员户和贫困户吃了“定心丸”。目前,他的合作社不仅销售种苗,还销售中药材盆景和黄草花的初级加工品等,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带领群众形成脱贫致富新模式

石棉县致富带头人熊德刚:小庭院育出 “大财富”

熊德刚为村民讲授种植经验

在熊德刚的带领下,大林村进一步扩面提质,按照中药材生长的习性,除了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外,还背土、搭网在自家楼顶开展中药材种植。熊德刚大力推行 “专业合作社+农户” “家庭农场+农户”“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发展模式,他紧扣脱贫攻坚工作,本着不落一户农户的思想,大力吸引贫困群众参与其中,坚持带领和支持贫困户共同发展,倾心教授中药材种植和管理技术,带动贫困群众富裕。

熊德刚作为一名村民选举的组干部,始终心系困难群众,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为大林村和永和乡探索出了一条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的新道路。他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敢为人先的精神,实现了“庭院经济”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履行了一名组干部、致富带头人的职责,成了示范、成了标杆、成了榜样。

当前,永和乡内中药材面积近百亩,“庭院经济”中药材种植户近200户,邻近乡镇、村组多次组织人员前来参观,订购种苗,在学习种植经验后积极发展,鼓励、扶持农户种植。可以说,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了永和乡、乃至石棉县的特色农业产业的有一张新名片。

“庭院经济”成功的背后,凝结着熊德刚的汗水和付出,他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壮大了一门产业,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带富了一方群众,他是当之无愧的“硬汉”。(朱登 王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