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哟,周老头儿,你这个东西有点阵仗哟!”周六上午10点,住在南岸区前驱路的何孃孃提着用来熏腊肉的15斤猪肉和两个猪蹄往菜市场走,准备把肉拿给开麻将馆的周仁强给自己熏了,没想到还没走到周腊肉家门口,就看见一堆的人围在马路边上,40多岁的周仁强就站在其中。

人群里,一个比人还高的正方形大铁皮箱子立在路边,铁皮箱子的顶上有个烟囱,不停往外冒着白烟,周老头儿坐在大铁皮箱子边上,不时通过铁皮箱子下边的一个四方形的“窗户“往里加着糠壳和用来熏腊肉的树枝。

“我还第一回看到这么大的腊肉炉子,看着跟个小房子似的!”何孃孃把肉交给了周老头,才晓得这个大家伙是周老头家今年新增的熏腊肉的工具。

“你这个没赶上趟,只有下一趟再给你熏了,下午来拿。”周老头说,这个铁皮房子熏一批腊肉要四个多小时,中途不能往里加。

下午5点,何孃孃去拿腊肉,刚好赶上周老头开铁皮箱子取腊肉,周老头拉开铁皮箱子正面的一道门闩,热气扑面而来,浓烟也跟着直冲面门,呛了何孃孃一脸。

铁箱子的整个前面都被拉开了,三十多排铁架子分上下两层悬挂在箱子里,上层挂香肠,下层挂腊肉,腊肉香肠排得密密麻麻,一时间,呛人的烟子和熏肉的香味四散。

从前面打开的铁门处取下一半的腊肉和香肠后,老周关上了铁门,又从背后拉开了另一边的铁门,把剩下的一半取了出来。就在老周取腊肉的时候,周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家伙”,纷纷拿出手机拍起照来,“这简直是熏腊肉的神器啊!”

昨天,因为接了个大单子,老周家的神器被运到了主城近郊的一个厂子里给厂里家属们熏腊肉,没了神器,他只能用自家的小灶熏腊肉了。

老周没有想到,自己挣钱的工具居然成了街坊们拿来摆龙门阵的“新奇玩意儿”,“那是我去年下半年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就是想多挣点儿钱。”

刚开始在脑子里想的时候,老周只想做成1米乘1米的正方形铁箱子,可是真到画图纸的时候,却想着做大一点装得多一点,最终设计成了高1米7,面积1平方米的大铁皮箱子,“高是根据我们家的房高设计的,等到不用了,好收在屋子里。”

去年12月下旬,老周专门找了个电焊工,把自己的图纸给了人家,让人找铁皮几天之内赶制了一个出来,1月1日就运到了老周黄桷古道梯坎下自己家里,“花了我2000多块钱,开始害怕出烟大,就没拿到马路上来熏。”

临近年关,熏腊肉的人越来越多,老周自制的神器也越来越显出了优势,以前,老周家帮人熏腊肉用的都是传统的炉子加铁锅的形式,一锅最多能熏出来一百二三十斤肉,一天也就熏个3锅左右,“腊肉两块一斤,香肠一块五。”

而现在的神器能挂下300斤左右的肉,一天能熏出两锅,而老周家的小灶也没有停,这样一来,老周家熏腊肉,一天就能有1000块钱左右的收入。

“我们家的麻将馆一个月也才小两千。”虽然熏腊肉的生意只有年前的40天左右,但有了神器,老周家今年的收入要比往年至少多一倍。

老周说,之所以现在敢把那么大的家伙摆在路边上,是因为铁皮炉子几乎全封闭,出烟比传统的熏腊肉的灶要小不少。

老周家的传统炉子因为没有封闭,大量浓烟从炉子和挂腊肉的铁锅之间的缝隙往外冒,铁锅顶上也不停地有烟冒出。

而老周家的神器在平时,则只有顶上不到半平方米的烟囱里有白色烟雾冒出,而且量并不大,只有传统熏腊肉铁锅的三分之一左右,除此以外,只有老周每次开铁门的时候,才会有大量白烟冒出,不过时间都不长。

前驱路往上走就连接着上南山的黄桷古道,一到周末,许多市民都要来这里爬山锻炼身体,不过这个周末,爬山的人却少了许多。

“一条街上有四五家熏腊肉的,满街都是烟,本来是来呼吸新鲜空气,结果适得其反。”住在南山,隔两周就要爬一次黄桷古道的汪萍说起山下熏腊肉的就皱眉头。

昨天,汪萍又从山上下来,老周的神器让她停在路边看了许久,还拿出相机拍了下来,“这个环保多了,要是这条街上的都用这种,空气要好得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