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作者:岳文 闫肃/襄河农场有限公司借助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向山林要效益,积极推广林下立体散养模式,成立了特色生态养殖区。通过政策引导、资源优化、典型带动、技术指导、资金帮扶等措施,鼓励职工发展林下生态产业,让“林下养殖”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梅花鹿跑出“致富路”
公司畜牧业发展蒸蒸日上,绿油油草原上的生态养殖让人们看到“草原丰,牧业兴”的美丽景象。公司境内大自然鹿业,成立于2013年。经过6年的发展,现占地面积18公顷,梅花鹿存栏数量从最初40只倍增到150只,并以每年50-60只的速度稳定增长,年产鹿茸80公斤,鹿茸、鹿肉及配制的鹿心血酒等鹿产品年创收入近50余万元,纯利润近40余万元。
公司秉承“生态、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打造了“鹿在水中嬉戏、在林中觅食、在丛中奔跑”的野生生活环境。在这里生活的梅花鹿群毛色光亮、体态丰盈,极大的提升了鹿茸、鹿鞭、鹿肉等食材的药用价值。预计5年内实现梅花鹿存栏500只,目标产值200万,纯收入150万的发展目标,并依托襄河农场有限公司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一条“农家乐游+梅花鹿场体验游+鹿产品销售游”的产业观光带。
林下猪拱出“好钱景”
走进襄河农场有限公司的天牧畜牧林下养殖基地,健硕又悠然的“二代野猪”映入眼帘。据介绍,这个养殖基地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61.36平方米。其中,建设现代化圈舍2栋,建筑面积2484平方米。其饲养东北新民猪,俗称黑猪现存栏300头,在世界地方猪品种中排行第四,其肉质细腻多汁,色香味俱全,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其产仔量高,抗病强、耐畜饲、杂交效果显著,母本猪体和肉制品在市场销售单价是普通猪的两倍。预计3-5年可达到饲养东北新民猪存栏1000头,每年纯利润达到100万元的目标。
在公司惠民政策带动下,翼海养殖合作社开始饲养“林下雪猪”,该品种源于纯种松辽黑猪和北京黑猪的杂交品种,其肉制品低胆固醇、营养高。这个养殖基地坐落在有“森林氧吧”之称的原始森林中,山川秀美、林海浩瀚、泉水潺潺、野菜遍地,种猪、母猪和仔猪们在神秘的森林里狂野追逐、自由觅食,回归自然、优胜劣汰,保持了原有的野生习性,这也使其肉质结实、肥瘦相间、口感甘露不腻、无激素、无病毒残留,供不应求,倍受消费者的青睐。预计三年内,合作社将实现饲养的森林猪存栏达到500头,产值200万元的目标。
蓝孔雀展开“致富屏”
古用诗句“芳情雀艳若翠仙,飞凤玉凰下凡来”,来赞美孔雀的灵动之美。这美丽的孔雀已在襄和农场有限公司六区安家落户。走进这个农场的蓝孔雀养殖基地,600多平米的房舍和300只蓝孔雀令人欣喜。孔雀是珍稀的半草食性动物,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为一体的鸟类,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有“水中老鳖,禽中孔雀”之说,孔雀羽毛和蛋产品都价值不菲。
在林下养殖基地,饲养的300只蓝孔雀,今年4月份已产蛋,每只年产蛋40多枚,产蛋以后头两年先不销售,自己繁殖孵化扩大规模。公的蓝孔雀年底杀一部分,每只能卖到600元。养殖2-3年的蓝孔雀每只能卖到2000-3000元。如果卖孔雀蛋,每枚能卖到50元钱。这样算下来年效益应该在60万元左右,纯利润在20万元左右。按现在市场行情,养殖户随时都可以同提供孔雀苗的供应商签订回收合同,也可以自行深加工出售,市场潜力较大,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鸵鸟撞开“致富门”
在公司的大力扶持下,吉利兴养殖场走上了鸵鸟特色养殖之路,养殖圈舍400平方米,活动场地8000平方米。鸵鸟原产于非洲草原和阿拉伯沙漠地区,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因鸵鸟所产的蛋,每枚平均约重1.5公斤左右,被称为“百蛋之王”。 鸵鸟除了蛋、肉具有较高了经济价值,鸵鸟皮、毛是制作高档服装、服饰、皮鞋、箱包的优质原料。其蛋壳可雕刻或绘画成各种精巧、高贵的装饰摆设工艺品。鸵鸟羽毛是服装工业上的好配料。此外,鸵鸟的角膜、鞭、血液、内脏、油脂等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的优质原料。
到2020年,养殖场计划养殖鸵鸟400-500只,形成孵化、养殖、销售一条龙,并在工商局注册商标,把蛋和肉包装成礼品盒进行销售。明年将引进100只鸸鹋进行试验养殖,最终将把鸵鸟、孔雀、鸸鹋养殖发展成集观光、休闲、旅游、特色养殖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基地,特色林下经济养殖业已经步入正轨。
此外,该公司西门塔尔牛、杜伯羊、马、民猪、狐貉、莱茵鹅等养殖业蓬勃发展。这个公司利用“基地+示范户”及“合作社”的能人效应模式引导职工发展林下养殖,打好特色“牌”、念好林字“经”,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使养殖基地初具规模。同时,对林地、河流等进行了合理区划,帮助扩大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让绿色生态猪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培育和壮大该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鼓起职工群众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