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张良
张良,现任昆明市晋宁区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社长。10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发展日益壮大,创立的“张良”花卉品牌成为昆明市花卉行业的“标杆”之一,他也成长为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人物。今天来看看张良是怎样从一名花农成长为全国劳模的故事。
作为一名80后农村致富带头人,张良带领合作社的社员,“下连花农、上连市场”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的新模式,促进了晋宁区高原特色花卉产业的发展,带领群众在增收致富和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作出突出贡献。
2013年以来,张良先后获晋宁五四青年奖章、晋宁县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昆明市科技特派员、云南省科技特派员、高级新型职业农民、云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科学技术是关键,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这是张良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也一直带领合作社在种植模式上做了长期行之有效的技术探索。晋宁区引进花卉种植时间长、肥水滥用,造成了土壤严重酸化、盐化,导致鲜花产量、质量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有效的解决土壤连作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提高鲜切花品质,2013年,张良在社员中推广改造20亩半基质栽培,也称高畦垄玫瑰种植。
随着种花农户越来越多,产生的花卉秸杆垃圾也铺天盖地,他看到树叶能堆沤成肥,便想到秸杆通过处理后是否也能变成肥料。这样一来,废弃花杆变成了肥料,得到了回收利用,土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张良观察花朵情况
2017年,张良又进行了全基质栽培又称无土栽培的探索。基质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椰糠),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目前,合作社已建成无土栽培示范区20亩,是晋宁首个以玫瑰种植为主的高效、生态、节水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这两年,张良一门心思地就想大力推广无土技术。他算过这样一笔账,传统土地种植每亩最多产花2万支,而无土栽培技术每亩平均产量可达6万枝,最多时可达10万支,不仅如此,玫瑰花生长在20到28度最适宜的温度里,不仅病虫害少,而且产量高,品质稳定,这样最终能保障的是客户的稳定和价格的稳定走高。
每天早上,花农把鲜花采摘后交到合作社,统一进行采后处理。从分级到预冷定型、包装,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各负其责。从加工到销售,看似简单的分拣包装工作,在张良这里至少要培训3个月才能上岗。所有从这里出去的每把花都能做到包装整齐,花头大小一致。不仅如此,每把花都有代码,从分捡到包装都可以追溯到每一名工人,达不到标准的必须要返工。从数量到质量层层把关,每一道工序都做到了精益求精。而这里干得又快又好的员工最高每个月可拿到8000块钱的工资。
除了采后处理,合作社还聘请农户进行管理,夫妻2人可以管理7、8亩花地,每个月可以拿到7000元的工资,每年还有奖金:产量每亩达2万支的,奖励5000元。工资加奖励,每户保底收入10万元。而管理无土栽培的员工,如果亩产可以达到10万支,光奖金就有2万元。合作社的员工,从管理到采后处理,都有稳定的收入。
这些年,张良花卉合作社带动社员户均年收入近13万元,最高年收入达到40多万元,实现了家家都住上新房,开上小轿车。张良花卉卖到香港、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国内城市,外销至泰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乾坤。到过斗南花市的人都知道,这里每天发往全世界数以万计的鲜花有七成来自晋宁。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连续15年以上蝉联云南鲜切花产量冠军,在“全国10枝鲜花7枝产云南”的纪录中战功赫赫。
而张良花卉已经成为昆明花卉产业的标杆,更是晋宁花卉的名片。张良研发培育的“迷恋、闪耀、520、向往、期待” 5个新玫瑰品种,完成专利申报工作,建成冷库,安装真空预冷机,完善切花整个采后处理的过程,提高了切花的品质与瓶插期。
张良说,自己作为致富带头人,就应该兢兢业业,坚持不懈,无私奉献,才能在奔小康的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云南网记者 张雁群 通讯员 冯静 吴艳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