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妹,快来快来,出菇啦,大出菇啦!”在电话那头,抑制不住喜悦的是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是一位“超级玛丽”。“超级玛丽”是一款经典游戏,“超级玛丽”通过吃蘑菇不断通关晋级。没想到,我所任职村发展的正是食用菌产业,我们化身“超级玛丽”,通过努力帮助村里的食用菌产业不断“通关”。

2021年4月,我作为选调生来到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永盛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并主持工作。在这里,我碰到了一群“超级玛丽”,并有幸成为其中共同努力奋斗的一员。“四山夹三谷、三道夹沟沟。”永盛村其实是一个没什么像样产业的乡村。如何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发展,成为我到村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脱贫攻坚期间,在遵义市税务局和习水县委组织部帮扶下,永盛村新建了集分拣、洗选、冷藏、烘干、办公等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现代农业蔬菜大棚。其后,村干部先后尝试种植辣椒、茄子、四季豆等,两年时间才叩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大门,“产业关”之后又破解了“技术关”。2021年5月刚出菌,上任第一书记就轮换回去了,闯市场关的重担,就落到了我和现任第一书记的头上。

去年春天,阳光充足,羊肚菌和赤松茸一个劲儿往外蹦,而我们却高兴不起来:种出来了、却卖不出去!我们干着急。为延长保质期,我们将鲜菇深加工为干菇,村干部八仙过海,各找各的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好不容易把仓库的存货卖光。

我们总结经验,一致认为,发展壮大产业、产业规模的确定等等,首先要有市场,为此必须转变经营模式。我们说干就干,构建“支部+合作社+大户+群众”的利益联结模式,以资产入股模式与专业食用菌种植公司寻求合作,由公司负责技术管理和产销对接,合作社在保底分红基础上再按比例分红。为节本增效,我们把传统的购买菌包转为自产菌包,生产成本压缩60%以上。新的产销模式,彻底帮助我们走出了困局,去年全村的菌菇供不应求,完全不够卖。

产业起来了,村民得实惠。去年,我们共计生产平菇菌包5.5万袋、青杠菌菌包2.5万袋,年产值超80万元,带动50多户群众增收。今年,我们准备在永盛村成立食用菌产业协会,扩大产能,带动更多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预计今年食用菌产业产值增长一倍。

我们这群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超级玛丽”,有到村任职选调生,有驻村第一书记,有村“两委”干部,也有热爱农村的专家,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资金投入到产业类型选择,像“超级玛丽”那样勇猛向前,一个一个通关,让小蘑菇撑起了致富伞。

(作者为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永盛村党支部副书记)

编 辑 | 刘琼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