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家医学中心、区属/社卫医联体建设等已落地全国多个省市,有助于打通优质医疗资源和基层百姓的阻隔,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已逐步形成。但一些深层次的建设问题,仍有待改进和研讨,如何构建分层分级的传染病防控和应急救援体系?区域医疗中心如何发挥好自身的角色与功能?为此,健康界特主办“新时期下,紧密化、整合型医联体的构建与发展 ”专场研讨会。

11月15日晚,“新时期下,紧密化、整合型医联体的构建与发展 ”专场研讨会成功举办,该研讨会属于“健”指新医管系列云享会。本次会议围绕分级诊疗、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等相关话题展开分享与讨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出席会议并致辞,健康界副主编汪兆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范小红担任主持嘉宾。长三角地区知名医管专家和医院管理者参与会议。

秦环龙在致辞表示,在上个月发布的《关于开展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试点单位落实功能定位,强化上下转诊与横向协作,主动参与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此次研讨会,针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区属/社卫中心紧密整合型医联体的构建等核心主题进行探讨。希望各位专家充分交流经验、发挥优势,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独辟蹊径,“大专科、小综合”传承创新“金字招牌”

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基础在学科,落地也在学科。针对学科发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带来《学科发展模式的传承与创新》专题分享。

马昕表示,华山医院是一家百年老院,前辈们给华山医院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目前华山医院已形成多院区模式,拥有3个国家医学中心,20个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同时在2020年复旦医院排行榜上,3个科室全国排名第一。

“医院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建设国家医疗中心与疑难杂症救治中心,着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优质医院。近年来,医院不断提升中高难度病种比例,提升CMI值,鼓励收治疑难危重症病例、鼓励开展四级手术与新技术,鼓励发展MDT。”马昕如是说道。

在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打造上,马昕指出,华山医院在学科建设上独辟蹊径,呈现出“大专科、小综合”的特点。医院传承“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创新。如神经外科是医院的优势科室,在保持学科影响力的基础上,提升“规模”和“体量”,建立国家神经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并带动神经学科群的持续发展。皮肤科作为临床重点专科之一,其影响力辐射全国,皮肤科开发的自制剂,已成为医院一大特色,同时科室还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国内培训等活动,将相关技术进行推广。医院感染科为国内一流的感染病诊治中心,科室利用人才动能保持优势,构建立体学科发展模式,抛弃传统传染病思维,将亚专科齐头并进,凝成合力。

对于MTD的发展,马昕以内分泌科与康复医学科为例进行了阐述。医院内分泌科通过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形成牢固的MTD团队,开设MTD门诊、融合病房,协作深耕专病领域。康复科则采取拥抱强势学科的方式,开展各类特色康复诊疗,其运动医学作为新兴学科,不断强化品牌特色,打造运动健康的领航者。

对于多院区模式中不同院区的定位,马昕强调要以学科群建设为应对,实现功能定位的差异化。每家医院要找准自身的学科定位,充分发挥各院区的优势与特长,同时做好学科内涵建设,使得品牌特色向“高精尖”化发展。

合作共赢,医联体助推区域医疗一体化

医联体有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形成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跃来对此带来《加强中医医联体建设,推动区域医疗一体化发展》的分享。

陈跃来表示,医联体改革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的医联体有三种实践模式,即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医联体、由核心医院托管成员单位的半紧密型医联体和以技术为纽带的松散型医联体。

以龙华医院的中医医联体为例,陈跃来对医联体构建进行具体阐述。他说,在紧密协作型医联体上,龙华医院成立“龙华中医医院集团”,托管了三家医院,并挂牌龙华分院,对其派驻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进行帮扶。在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建设上,医院以“徐汇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学科项目型医联体”为依托,开展“名医进社区”帮扶工作;与闵行区卫健委共同开展“闵行区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推进“龙华—闵行医联体建设工作”,使得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龙华医院的优质服务。在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上,推进中医专科联盟项目,并已涵盖全市14个区。

陈跃来说道,通过医联体建设,不仅完善了中医医联体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健全了同质化中医医联体三级服务网络;提升了基层新冠肺炎中医药疫情防控水平;同时创建中医专科专病“136服务工程”,帮助建立中医全程健康管理康复服务体系;构筑区域资源整合共享平台。此外,还打造了名中医传承服务品牌工程;畅通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有序流动路径;搭建统一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督导检查与综合培训评价工作,并积极营造中医医联体良性宣传态势。

“医联体建设也面临的挑战,紧密型医联体仍存在信息传达不通畅,双向转诊操作麻烦等问题。同时,医联体内还缺少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针对这些问题,陈跃来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建立医联体信息上互联互通保障机制,提升基层医院医疗能力。同时,还将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医联体运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改善医务人员绩效制度,加强精益管理。

分级分层,构建传染病防控与应急救援体系

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还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卫生形势。“如何构建分层分级的传染病防控和应急救援体系?各级医院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作用?”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范小红的主持下,与会嘉宾围绕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副院长杨鲲表示,传染病防控是医联体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静安区中心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是“华山医院—静安医联体”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医院同步采用华山医院重大防疫流程,组织多场疫情防控培训与演练,加强区域内医务人员疫情防控能力,承担社区定点排查和转诊业务,分担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压力。在构建传染病防控体系上,杨鲲指出医联体牵头医院要承担重要医疗保障和重症救治任务,并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帮扶;及时总结分析,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意见。基层医疗机构要夯实防控基础,落实兜底职能,在满足的疫情防控的同时,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军提到,疫情期间各级医院承担了不同的角色。五院作为闵行区新冠救治的定点医院,除了承担区域内传染病的救治筛查,还需承担日常医疗救治任务。在传染病防控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中,区属医院需进一步扩大能级,扩大规模,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三级甲等医院则要强化储备功能,增强应对传染病的突发能力;社区一级医疗单位要起到基本筛查作用。同时,各级医院之间需建立流畅的转运机制,保证传染病合并症、重症病人的转诊渠道畅通。此外,传染病应急预警机制也值得思考。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建立预警响应机制,可及时应对传染病的发生。

上海市浦东医院副院长熊伍军认为,分层分级的传染病防控和应急救援体系应采取系统性、网格式、立体化的结构。不同的医院按照层级发挥出“顶天、立地、强腰”的功能。龙头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发挥“顶天”作用,承担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社区服务中心发挥“立地”最用,作为哨点及时监测甄别;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强腰”功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及时转诊,分担上下压力。此外,还要做好病人的分层工作,根据患者的轻重程度分别在方舱、亚定点、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同时,医院在平战结合、功能快速转换、三区划分上还需加强。危重症、检验、护理人才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引进与培养。

承上启下,区域医疗中心主动出击

“在市级医院、区属医院和社卫中心的上下转诊、分级诊疗联动机制中,区域医疗中心如何发挥好自身的角色与功能?”针对该话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晓光、嘉兴市第二医院副院长王黎恩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万健结合自身医院特点进行分享与探讨。

李晓光提到,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区属医院,承担的任务和功能较多。医院在医教研学、分级诊疗、区域慢病管理、支援任务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在医联体的探索上,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联系紧密,以项目为牵头加强分级诊疗,开展肺癌早期筛查防治一体化、大肠癌防治等项目;开展“互联网+养老院”模式,与社区、养老院合作,加强对老年人的慢病管理;加强急救方面建设,在卒中中心、孕产妇、新生儿救治方面不断提升。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加强慢病管理、肿瘤防治、微创介入、围手术期管理与麻醉疼痛、危重症救治、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在区政府的主导下,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

王黎恩说道,嘉兴二院属于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依托医联体建设,积极发挥分级诊疗作用。如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探索5G云诊室,方便社区居民就诊,联合智能药柜,为社区居民进行慢病管理;在危重症救治上,通过5G技术,远程指导医联体下医疗救治工作;将“5G”信号覆盖救护车,患者在送医过程中便可与医生进行交流,大大节省救治时间。同时,医院加强与大型三甲医院的联系,与华山医院等开展专科医联体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联动,参与医院疑难病例讨论,致力于提升医院实力。

万健表示,浦东地区地理区位大,并相应形成了以7家综合性医院为牵头的医联体单位。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川沙医联体,同时与仁济医院、曙光医院东院均有紧密联系。目前医联体还属于松散型,还需加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形成资源能力强的有序分级诊疗体系。因此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从学科与人才入手,提升整体实力;满足急危重症、心脑血管等有时间限制性患者的救治;并在区域内建成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此外,需根据浦东的区域特殊性,发挥科技优势,加强与张江科学城的合作,在肿瘤新药上开展探索;提升慢病防治工作,与社区、二级医院形成有序流转通道;并促进互联网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方便居民就诊。

云享会最后,秦环龙总结到,此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对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进行了分享与探讨,为医联体发展贡献了宝贵意见。他强调在“动态清零”的政策下,各医院要把握好政策法规,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医院内部流程、强化应对措施;加强重症救护人员、血透医护人员、感控人员的专业队伍建设。此外,各级医院要明确自身定位,实行好分级诊疗政策,助力传染病防控体系与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本次会议由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