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西方人的心里,中国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宝库”。据记载,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古希腊人就知道中国,这都归功于我们的特产——丝绸。丝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的商品,由它开启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中国三大名锦之蜀锦
我国养蚕缫丝的历史十分悠久,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之法。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我国在夏代以前就开始养蚕,商代还专门设置了负责桑蚕的官职“女蚕”,周代还发展成“亲蚕”制度,天子和诸侯都有“公桑蚕室”,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农桑更是成为各国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历朝历代统治者重视农桑,养蚕技术也一直在不断地改进更新,《农桑辑要》、《士农必用》、《齐民要术》等我国古代农书中都对养蚕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据记载,我国在公元3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时对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之后的饲育过程中,又逐步注意到桑、火、寒、暑、燥、湿等因素对蚕儿生长的生态影响,养蚕技术越来越趋于完善。
传统的育蚕室,一般需要使用地火笼或煤砖炉提升温度,通过人工洒水控温控湿。这种方法全凭经验,对于经验稍差的人来说,很难精准掌控蚕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容易导致温湿度骤高骤低,同时烧煤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会直接影响蚕儿的发育和生长,导致单产不高、蚕茧质量较低等问题。
除此之外,传统的育蚕方法需要大量人力,而且对养蚕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远远落后于现代桑蚕业规模化、集约化的需求。
传统小蚕共育室
为了解决传统育蚕方式的弊端,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为首的科研单位研发出了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使我国的养蚕技术又有了新发展。
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箱、升温板、超声波补湿器(包含补湿管网)、空调、换气扇等构成,通过控制箱自动控制共育室升温、降温、补湿、除湿、换气、匀风、消毒、光照,具有自动控制和适时显示功能。
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
通过小蚕共育环境智能控制技术,将小蚕共育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等进行科学的智能控制,使养蚕的效率更高、饲养量更大,共育所得的小蚕发育整齐,蚕头足,蚕体质强健。同时,小蚕共育环境技术还支持远程管理,环境参数能够实现多平台操作,使养蚕更智能、更便捷。
应用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小蚕共育室
应用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调节室内环境
小蚕共育环境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成果于2010-2021年先后在古巴、越南等国和我国的重庆、广西、云南、贵州、河南、陕西、山东、甘肃、四川等地的40多个县(市)、20多家茧丝绸龙头企业进行应用推广。截止到2020年底,小蚕共育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及其附属设备已经推广了3000多套,销售额达117.75亿元,新增利润23.5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向仲怀院士察看小蚕共育室
“新装备”
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技术为我国“东桑西移”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支撑。该技术转变了蚕桑产业发展模式,使传统的养蚕业走上了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同时,由于降低了养蚕的技术难度,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技术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我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
记者:李百合
主编:王雅龙
监审: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