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致富案例_种植致富带头人_种植致富人

林占熺,1943年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林占熺创立了菌草学学科,成功解决了菌业生产中存在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为发展中国家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

扭住“阎王鼻子”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黄河水冲击河岸,沙漠之下,便是暗流。当年,驼队走到此处,常常陷入黄沙,掉进河里。当地人给这里取名叫做“阎王鼻子”。

电视剧《山海情》中,福建来的凌一农教授,在宁夏闽宁村带领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双孢菇,让西海固地区的人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凌一农的原型人物,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最近忙着研究“阎王鼻子”。用的还是他研究了几十年的菌草。

“这些菌草防风、固沙,150天的巨菌草,根长可以达到575公分,把沙牢牢固住了。我们今年就在‘阎王鼻子’那边试验,如果今年的汛期巨菌草经得起冲刷,就算成功了。”

试验,就是趟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林占熺这一辈子的菌草研究,就是在试验里度过的。

种植致富人_种植致富案例_种植致富带头人

八十年代早期,林占熺在实验室工作画面

学好知识点,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1983年,在福建农学院工作的林占熺,随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长汀县。在一户农家看到的场景,深深刺痛了这位农学院的教师。

“有一个小孩子拉着我的手,向我讨东西吃。我当时给县领导提建议,我说农户特别困难,你们特别照顾一下。”

眼前的孩子,让林占熺仿佛看到了幼年的自己。

1943年,林占熺出生在武夷山南端的福建连城,祖辈务农,家境贫寒。客家人有一句老话:养子不读书,等于养头猪。读书用功的放牛娃林占熺,1964年成了家族里少有的大学生。

“祖祖辈辈20多代,从河南移到福建800多年,考上大学是非常少的。想学点什么好的知识,让农民不要那么辛苦,过上好日子。”

种植致富带头人_种植致富人_种植致富案例

林占熺与金山巨菇

芒萁草里钻出了香菇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椴木栽培香菇技术。长汀县,是福建较早开始香菇栽培的地方。但长汀光秃秃的山上,只有几株数得清的马尾松。

“种菇的贫困农户,不可能等树长到5年以后再砍下来种菇增加收入,我们得走一条符合我们国家特点的路。”

能不能用草替代树木,来培养菌草?没有参考资料,没有前人实践,没有仪器设备,只有一腔热情的林占熺,从当地常见的蕨类植物芒萁入手。

“当时闽西闽北漫山遍野都是芒萁。相关菌株很多,也不知道哪个菌株有可能用芒萁栽培。所以我们采取三级系统法,用配方来筛选,看看哪个配方有可能生长,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试验。”

种植致富带头人_种植致富案例_种植致富人

林占熺在实验室的工作画面

能长菌的未必能长菇,只能一种一种地筛选试验。1986年10月,培养菌种的瓶壁上,钻出一朵香菇,助手飞跑到林占熺面前大喊,“长出来了,不用砍树了!”

林占熺说,当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只要有一朵香菇可以长,就说明我们这个办法是可行的。1987年4月25日专家们鉴定,认为这个有理论价值,是国际首创。5月份马上就把技术传播给闽西北贫困地区的农民。”

能变出香菇的芒萁,迅速成为福建扶贫开发战场上的生力军。

把技术简化到让乡亲一看就懂

1995年,“中国菌草”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两年后,又成为闽宁扶贫协作项目。林占熺和学生背着六箱福建的草种,来到宁夏彭阳推广菌草技术。

“很重要的问题是,要让其他杂菌不会和我们要的食用菌争夺营养。当时宁夏群众有的连菇都没有见过,要让乡亲们掌握技术,就要简化到参加生产的同志一看就懂,一学就能学会,一做就能成功。”

现任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部部长林兴生,1997年跟着老师林占熺去宁夏。那一次,他见识了老师如何从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找到缝隙,从缝隙中扒拉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时我们到农户家里,有很多废弃的窑洞,林老师马上发现窑洞冬暖夏凉,只要稍加改造,种上菇甚至比别的地方更有优势。所以当时当地百姓把它叫成‘摇钱洞’或者‘窑洞经济’。”

种植致富带头人_种植致富案例_种植致富人

林占熺在内蒙古阿拉善菌草治理流动沙地示范基地

窑洞里,新鲜肥美的蘑菇、木耳纷纷破土,当地群众跟进种植。很快,销路问题又来了。林占熺带着团队,用双腿为种植户们带货。

“多的时候我带着31位同志从正月十五过完后到宁夏开始筹备,一直到老百姓把菇卖完才回来。”

到2007年,宁夏累计发展菌草生产农户一万七千五百多户,户均收入已近万元,这距离林占熺背着六箱草种来彭阳,不过十年光阴。

“布图巴”带来中国草

管种植,管培训,管销路……在林冬梅眼里,父亲就是一个“爱操心”的人。2005年,去卢旺达推广菌草项目时,路过一片因管理不善而绝收的稻田,见到当地人还在用最原始的人力翻耕土地,林占熺当即就要停下来教授他们旱稻技术。

“他主动对当地的农业部官员说,可以教他们旱稻技术。他是发自内心同情他们,觉得所有技术都要用来帮助他们。”

2001年至2019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组织实施菌草技术项目。如今,菌草、旱稻技术已推广到巴新16个地区,数万民众因此受益。当地人称林占熺为“布图巴”,这是这个国家国旗上的吉祥鸟。不少人给孩子取的名字,也都嵌有“菌草”二字。

“原任警察部部长的孩子就叫卡拉里菌草,而且是用登报的方式公布。他和我解释说,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他们的人民,永远不要忘记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林占熺的菌草,从福建出发,一路向西向北,到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中国的菌草,走出国门,一路战贫斗困,到巴新、卢旺达、斐济、南非……中国菌草技术至今已推广至全球一百多个国家。

“菌草事业是一个使命。1992年定的使命是:为民谋利、为国争光、造福人类。中途发生过很多事情,但是至今这个方向没有偏。”

种植致富人_种植致富案例_种植致富带头人

林占熺在内蒙古阿拉善菌草治沙基地

种植致富带头人_种植致富案例_种植致富人

林占熺与1983年种植的菌草

带着外孙女看看“阎王鼻子”的变化

最近,在外地搞科研的学生们,常常给他打来电话报喜。林占熺说,他最喜欢听到的,就是学生们有了新突破。

“‘阎王鼻子’那边,每天我都给他们打电话,‘今天河水冲刷的情况怎么样’,‘草有没有被冲到河里面去’,就是不断探索新的课题、新的命题。”

外孙女5岁的时候,问外公什么时候能陪她玩。外公说,等黄河治好了。外孙女追问,黄河什么时候能治好,外公如实回答,黄河很大很长,没那么快。

“她今年小学毕业,也懂事了,我要陪她到‘阎王鼻子’那边,让她感受一下,我和她爸爸带领的团队,这20多年来在黄河治理方面做了什么事情。”

种植致富带头人_种植致富案例_种植致富人

林占熺在内蒙古阿拉善菌草治沙基地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张永鹏。放牛娃林占熺所有的爱恨,都在贫困上:一生与贫困为敌,一辈子执着地为着农民。为此,他总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找到最省钱的法子。在福建,用三个汽油桶取代上万元的高压灭菌锅;在宁夏,把废弃的窑洞改造成简易菇棚;在巴新,用水土调温代替空调,从当地人随手抛弃的咖啡壳里种出了菌菇……

两年前的教师节,国内外的学生们送给林占熺一个特制的地球仪作礼物,上面标注了菌草覆盖到的106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把这些地方,对应到全球灯光分布图上,我们会发现,大多是漆黑一片。林占熺还在用他的菌草,点亮这些地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