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满山谷,收获正当时。时下,正是方竹笋收获的大好时节。在盐津县庙坝镇红碧村的4万亩方竹林里,群众正忙着采收竹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大力发展竹子种植业,将一座座荒山变成了竹海,一棵棵小竹笋也成了群众的“摇钱树”,蓬勃发展的竹产业成为了红碧村助农增收的致富产业。红碧村党总支书记王应乾高兴的介绍起了该村竹产业发展情况。
红碧村党总支书记 王应乾:
现在全村竹产业共有四万多亩,每年光是竹笋这块就能够采三千多吨,特别今年价格很好,每户能够增收几千元。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竹产业,红碧村以党建示范为引领,采取“党员+农户+基地”的模式,不断凝聚发展合力,通过示范带动,提高群众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
既是竹子种植大户,又是党员的范孝银,在这条生态绿色发展的路上,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当村里号召大家种植竹子的时候,他就积极响应,把自己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如今他家种植方竹150亩,已投产60亩。年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现在盖上了新房,开上了小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种植大户、党员 范孝银:
早上天刚刚亮,我就来打笋子了,现在已经打了两百多斤回去了,现在市场价也比较好,四五块钱一斤,一天打得到四五百斤笋子,收入比较好。
像范孝银一样,依靠竹笋产业走上致富道路的村民李文银也特别的忙碌,每天天刚亮就钻到竹林里采笋,虽然有些累,但心里是乐滋滋。因为他现在是村里有名的竹子种植大户,拥有500亩笋用竹的他,如今也是赚得盆满钵满,每年收入在40万元左右。
种植大户 李文银 :
我经营这个竹子已经二十多年了,到现在有四五百亩,每一年的收益就是在四五十吨之间,以后希望我的竹笋产业做得更大,有更好的收入。
村民李奎和周刚巧,由于疫情原因,没有外出务工。这段时间就帮助种植大户李文银采竹笋,一天下来至少也有几百元的收入。手里拿着一张张红红的钞票,他们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 李奎 :
这段时间,我们帮老板打笋子,一天打到两三百斤,收入还是有四五百块钱,还是不错的。
村民 周刚巧 :
我们帮老板打笋子,一天打个两三百斤,卖个三四百块钱。
如今的红碧村,4万多亩集中连片的方竹林,让昔日的荒山变绿了,村民变富了。年产竹笋三千多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竹产业的发展,不仅让这里保住了生态环境,还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致富的新路子。
竹产业是盐津县着力打造的三个“10亿元”富民产业之一。盐津竹林资源丰富,现存竹类11属33种,现有竹林面积128万亩,其中笋用竹108万亩,材用竹20万亩。具有笋中之冠的方竹面积87.2万亩,2022年成功申报“中国方竹之乡”荣誉称号,获得有机认证28.8万亩。今年,全县竹笋产量5.5万吨,实现一产产值5.5亿元,覆盖农户3万余户,户均收入15000元。
如何继续做大做强竹产业,发展好让群众持续增收的“摇钱竹”,盐津县林业和草原局营林绿化站站长佘松标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下一步的打算是继续抓一产,强二产,连三产,继续做强做大竹基地,通过高效培育技术,使竹林的产量翻番,继续做好强二产,大量实施招商引资,通过新技术提升我们二产的加工转换能力,第三产就是文旅产业,我们继续做好森林康养申报。通过几年的大力发展,到2025年,我们将投产的竹林六十万亩,产量即将达到10万吨,产值也将达10亿元,覆盖农户数过六万户,户均增收一万元以上,让竹产业真正成为盐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