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获取知识也变得快速和简单了许多,其中,问答产品我们平时接触的都不少。遇到了难题,很多人往往会去问答平台去问有过类似的人,获取更加精准的建议。本文作者通过复盘以前的项目经验,梳理了一款知识付费产品上新增付费问答的功能,和大家分享了他对问答产品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问答产品的理解
这一部分将从问答的用户及需求、问答内容的特点、问答产品的壁垒3个方面展开。
1. 问答的用户及需求
问答产品的用户群体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提问者、回答者、旁观者。
提问者的角色是抛出问题,诉求是获取知识、帮助决策或者八卦、满足好奇心。提问者既是内容生产者、生产问题,也是内容消费者、消费回答。
回答者的角色是回答问题,帮助提问者答疑解惑,诉求可能为钱、名、赞同、自我价值实现。他们是内容生产者、生产答案。
旁观者的角色是内容消费者,在他人的提问和回答下解答自己的疑惑,通过评论、点赞、喜欢、收藏等互动行为给内容反馈。
从三类用户群体角色和诉求可以看出,问答生意的本质是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
笔者曾在产品调研阶段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最常寻找答案的3种渠道:求助身边朋友、网络搜索答案、通过问答平台寻找答案。
每一个人的知识范围是有限的,当无法通过线下身边朋友(局部)解决问题时,用户会转向线上,海量人与信息的连接,增加了获得问题高质量答案的可能性。
另外有些问题回答是有门槛的,但普通用户接触不到这些答主,比如法律、心理方面的问题,普通人难以给出专业的答案,需要求助专业的律师、心理咨询师。
又比如有些问题需要一定资历的前辈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问答平台连接了提问者和回答者,让回答者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能力为提问者解答难题,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2. 问答内容的特点
上文讲到问答是基于双方的信息差产生的信息输送,付费问答也是一种内容变现的渠道。
在笔者负责的这一款知识付费产品中,已有付费课程、直播课的内容形式,付费问答在产品知识付费的体系中,是颗粒度最小的一种内容形式。
内容精炼短小,适合碎片化场景下快速浏览,还可以为付费课程、直播课等引流,形成知识付费内容的闭环。
在为产品设计问答功能时,笔者从用户、产品和平台三方考虑产品的价值。
问答对端内用户而言是强需求还是弱需求、端内用户对哪些领域有问答需求、问答功能对产品已有其他功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问答功能可以为平台产生怎样的效益……
3. 问答产品的护城河
上文提到问答功能的常见用户场景是用户无法从身边/简单搜索渠道获取答案,需要专业人士解答,解决信息不对称性,我们可以识别出问答产品的壁垒在于KOL优质答主和内容。
为什么用户不通过搜索或者问身边人解决,要跑来问答平台上问呢?
因为相信在同样的时效下,问答平台的优质答主可以给出更加有针对性、专业、深远的回答。优质的内容生产者,产生优质的内容,同样是答案,“优质答主”为答案增加了强有力的背书。
因此有了悟空问答花巨额补贴挖知乎大V的新闻,但是知乎仍然受益于这些优质答主原本生产的优质内容,KOL和内容的沉淀就是知乎的护城河。
二、问答竞品分析与经典模式
1. 问答竞品分析
目前市面上的问答产品按功能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纯问答产品和带问答功能的产品。纯问答产品的代表产品有:百度知道、360问答、搜狗问问、知乎、天涯问答、悟空问答等。
我们会发现纯问答产品下又可以分为两类:百度知道、360问答、搜狗问问等搜索引擎和知乎、天涯、悟空等问答社区。
问答其实是搜索的一种进阶,搜索做问答有天然的基础。搜索是在已有海量信息中进行筛选答案,问答是抛出问题种子后吸引答主回答,更有针对性。
带问答功能的产品,产品主线不是问答,问答功能只是端内一个很小的功能,代表产品有京东问答、淘宝问大家、澎湃问吧、微博问答等。
这类产品在已有内容/业务基础上增加问答功能,是为了服务产品主线,笔者总结了三种目的:
通过强专业度,节省用户时间,如丁香园问医生、雪球问答;
帮助用户判断做决策,如京东问答、淘宝问大家,其实是变相卖家秀,助力购买决策提升GMV;
为产品主线增加新内容形态,如大v开通微博问答,拉近大v和普通用户的距离,让普通用户可以对大v发问、满足了用户的八卦和好奇心,提升了微博的社交属性。
又如澎湃问吧,没有以答主为中心,甚至没有答主入口,头部答主以话题卡片的形式存在于信息流中。
但仔细想想澎湃新闻是一个资讯社区,内容围绕资讯、话题展开,问答只是作为一种更细颗粒度的内容,辅助产品主线功能。
产品的定位和问答功能在产品中的定位决定了应该采用哪一分类:
除了按照产品功能点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问答模式分为两类:1对N和1对1。
1对N模式,即一个提问者提问,多个答主回答,提问者选择最佳答案并为对应答主提供奖励/悬赏值。
这一模式对提问者有利,一份奖励可以获取多个答案,有主动选择权。1对1模式,即提问者固定选择一位答主进行提问,只能获得这一位答主的回答,提问者为答主提供奖励。
这一模式对答主更有利,如何决定采用哪一种问答模式?
笔者认为视乎问答的领域和门槛,如果是宽领域、低门槛的问答产品,普通UGC也能产生优质内容,采用1对N模式更合适,在问题下产生多个回答,答主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形成社区氛围——如知乎。
如果是聚焦领域、高门槛的问答产品,需要专业人士解答,采用1对1模式更合适,如知乎值乎。
这些专业人士一般都很忙,如果采用1对N模式,回答问题后还不一定能获取奖励,会挫伤积极性,并且没有时间、精力去回答可能没有回报的问题。
三、如何做好问答产品
这一部分将从问题解决思路、产品功能设计、生命周期注意事项3个方面展开。
1. 问题解决思路
问答生意的本质是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如何解决以及如何更高效地解决是产品的思路,如何解决主要有3点:
1) 吸引优质答主
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类似,不同答主对问答功能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吸引答主入驻,需要分情况讨论:
有些追求的是金钱收入,通过问答增加变现方式和收入,增加曝光度,为其他付费内容引流;有些追求的是名声,通过问答在平台上扩大影响力,吸粉,引流到其他平台;
有些可能是咖位很高的大V,问答的收入和名声对他们而言,并没有太大吸引力,需要同等咖位的大V入驻,他们才会觉得是适合自身身份入驻的一个平台。
无论这三种的哪一种动机,都需要底层流量支持,流量是吸引答主的关键,这对问答入口曝光提出了要求。
2)储备优质内容
用户选择来问答平台而非通过求助他人和网络搜索,要求问答平台提供的答案有不可替代性。
如果是一些很日常的问题,获取答案的渠道就非常广泛,问答平台容易被替代。所以问答平台要额外注意内容领域的选择,不能选门槛太低的领域,吸引不来优质答主的同时,也无法实现用户留存。